文/白健美 黃文娟 李柯 唐智超
風光互補發(fā)電系統主要由前端電源(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機)、控制器、儲能元件、交流和直流負載、變壓器,整流器,逆變器等,如圖 1 所示;系統采用太陽能電池板、風力發(fā)電機(產生的是交流電)、用鉛酸蓄電池保存它們產生的電能,當與外部用電設備連接,蓄電池進行放電。
在圖1中可以看出,主要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電能發(fā)生環(huán)節(jié)、電能轉換控制環(huán)節(jié)和電能存儲消耗環(huán)節(jié)。
(1)電能發(fā)生環(huán)節(jié)。分為兩路,其一是風機產生電能部分,由若干臺風力機組成;其二是光伏產生電能部分,由若干個太陽能電池組成。
(2)電能變換控制環(huán)節(jié)。由不可控三相整流橋、防反二極管、 DC DC / 變換器等元件組成;三相交流風力發(fā)電機所產生的電流通過不可控整流橋,為了得到沒有波動的較好直流,需要經由電容穩(wěn)波,流進 AC DC / Buck 變換器,最后保存在蓄電池中;為了規(guī)避反電壓突然出現,毀壞光伏電池板,要使光電流先流過一個二極管(防反作用),進入 DC DC / Buck 變換器。其中 DC DC是功率變換器,是核心單元,控制器的主要作用就是管理 DC DC / 變換器。
(3)電能存儲消耗環(huán)節(jié)。電能主要保存在鉛酸蓄電池當中,它在系統中擔當著電能存儲的責任,功能便是去除因外界條件變化出現的電能供應和需要的不匹配,管理整個風光發(fā)電系統并且協調負載。如果供給高于需求時,控制系統會將剩余的能量補充到鉛酸電池中,如果供給小于需求時,電池輸出電流供負載使用。依據不同用戶的耗電設備,可分為直流負載和交流負載兩個。
直流負載能夠用蓄電池供電,還能夠用升壓或降壓,DC DC 電路給不同類型設備供給必要電壓;當接交流負載時,必須連接 DC AC / 逆變器。卸載電路的主要作用是:如果風速過大,仍然沒有到達系統過保條件時,系統還要繼續(xù)給用電設備或電池充電,要降低風力過高把開關管以及電路毀壞危險,這時打開卸載電路,以便把多余功率消費在卸載電路上,降低對控制系統的損壞。
在風光互補系統中,風機是其中產生電能的一個來源,風機由風力機、傳動機構與發(fā)電機等結構構成。風機發(fā)電的主要包括,風吹動風機機輪,風力發(fā)電機開始正常工作,把氣流動能轉化為風機的動能,將動能傳給傳動裝置,它的作用是將動能轉送到下一個裝置,這就會實現發(fā)電機的正常工作,接下來產生電能輸送到用電設備當中。在風光互補系統中,另外一個電能的發(fā)生結構是太陽能光伏陣列,功能是把接收而來的太陽光能轉換成電能。
太陽能電池由半導體構成,在半導體材料內部含有大量的 PN 結,由于 PN 結兩側的電子的濃度和空穴的濃度不同,出現了擴散運動。 N 區(qū)的電子擴散到 P 區(qū),P 區(qū)的空穴擴散到 N 區(qū),在半導體內部形成了內電場,這個內電場被稱為電勢壁壘,當照射太陽能電池時,硅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會掙脫束縛,變成核外自由電子,并留下空穴;P 區(qū)內的自由電子受到內電場力,使它定向移動,不斷進入到 N 區(qū),留下了大量空穴。在同樣電場力的影響下, N 區(qū)中的空穴也會不斷進入到 P 區(qū),大批的自由電子留在原地。所以在 PN 結接觸兩端的電極上將會分有正向電荷和負電荷聚集起來,可以形成光生電壓,這個現象被稱之為光生伏特效應。將 PN 結兩側接入閉合電路當中,相當接入了一個電源, 形成閉合回路,從 P 區(qū)經外電路流向 N 區(qū),給負載供電。
太陽能組件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在風光互補系統中,另外一個電能的發(fā)生結構是太陽能光伏陣列,功能是把接收而來的太陽光能轉換成電能。太陽能電池由半導體構成,在半導體材料內部含有大量的 PN 結,由于 PN 結兩側的電子的濃度和空穴的濃度不同,出現了擴散運動。 N 區(qū)的電子擴散到 P 區(qū),P 區(qū)的空穴擴散到 N 區(qū),在半導體內部形成了內電場,這個內電場被稱為電勢壁壘,當照射太陽能電池時,硅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會掙脫束縛,變成核外自由電子,并留下空穴;P 區(qū)內的自由電子受到內電場力,使它定向移動,不斷進入到 N 區(qū),留下了大量空穴。在同樣電場力的影響下, N 區(qū)中的空穴也會不斷進入到 P 區(qū),大批的自由電子留在原地。所以在 PN 結接觸兩端的電極上將會分有正向電荷和負電荷聚集起來,可以形成光生電壓,這個現象被稱之為光生伏特效應。將 PN 結兩側接入閉合電路當中,相當接入了一個電源, 形成閉合回路,從 P 區(qū)經外電路流向 N 區(qū),給負載供電。
圖1:小型風光互補發(fā)電系統結構
儲能單元是維系整個發(fā)電系統運行的關鍵組件,主要由充放電控制單元和儲能元件兩部分構成。主要功能是調節(jié)光伏電池陣列和風力發(fā)電機組向外輸出多少的電能,儲存發(fā)電高峰剩余的電量,平衡發(fā)電低谷負載用電。完美地解決了由于太陽能和風能所形成的間歇性、不確定性而引發(fā)的電源供給波動和能量消耗,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工作效率和穩(wěn)定性。
根據不同的存儲手段可將儲能設備劃分成化學儲能設備、物理儲能設備和超導儲能設備。當前,在風光互補現實運用中,利用電能與化學能相互轉化的化學儲存單元—蓄電池是較為廣泛的。如今市場當中有各樣的蓄電池,具有代表性的為鋰離子蓄電池、鉛酸蓄電池、鎳鎘蓄電池等。其中,鉛蓄電池因其防酸、防爆、耐腐蝕、電池容量大、充放電次數多、使用壽命長、化學能—電能轉換效率高等特點在眾多蓄電池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廣泛的關注與使用,現在研究應用較多的是膠體鉛酸蓄電池。
本文利用風能和光能的互補特性設計了風光互補發(fā)電控制系統,并研究了風力發(fā)電和光伏發(fā)電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算法、蓄電池充電放電控制及系統嵌入式硬件電路,獲得了以下成果:對光伏發(fā)電提出基于固定壓法結合新型變步長擾動觀察法的控制,風力發(fā)電采用變步長功率擾動控制,解決了傳統算法跟蹤速度慢、易在最大功率點附近出現震蕩的問題。設計了以 ATmega16 單片機為核心的風光互補系統智能控制器,完成了包括系統主電路以及控制電路,電源轉換模塊、電流采樣電路、電壓采樣電路、PWM 產生電路驅動電路等硬件電路。建立了光伏發(fā)電系統以及風力發(fā)電系統模型,在 MATLAB/SIMULINK下進行在線仿真,結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算法和硬件電路及軟件設計是切實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