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
新高考重視對學生閱讀廣度、語文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的考察,這就要求高中語文小說教學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以適應新高考要求的變化。教師要全面探究小說教學方法,將“以文帶書”“以問引思”“以情促悟”“以讀促寫”等作為小說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以打造高效的小說教學課堂,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一、以文帶書,拓展閱讀視野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試卷大幅度增加了閱讀量,重點考察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為此,高中小說教學要回歸語文教學本源,結合課文教學內容進行拓展性閱讀,采用“以文帶書”的方式,從小說節(jié)選片段拓展到整本小說閱讀,擴充學生的閱讀量。在拓展性閱讀中,教師要明確閱讀主線,圍繞主線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以《林黛玉進賈府》為例,此篇為《紅樓夢》的節(jié)選,而《紅樓夢》是高考必考的名著之一,所以教師必須從整部書閱讀的角度出發(fā)進行本節(jié)課的教學。教學關鍵環(huán)節(jié)如下: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用“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方式描述王熙鳳,激發(fā)學生一睹王熙鳳“風采”的興趣;在初讀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引導學生思考小說重點寫鳳姐的頭飾和服飾的目的是什么,并讓學生說說文章對鳳姐的整體描述給人帶來什么印象;在品讀環(huán)節(jié),教師帶領學生仔細品讀最精彩的段落語言描述,讓學生找出反映王熙鳳性格的動作細節(jié),理解“忙轉悲為喜”中的“忙”為何意,并讓學生結合王熙鳳與黛玉的對話和與王夫人的對話,分析下王熙鳳人物的性格特點;在拓展閱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將閱讀范圍從課本上的節(jié)選拓展到《紅樓夢》原著中,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找出原著對王熙鳳性格特征描述的有關章節(jié),進行小組內討論,并在課堂上匯報合作學習成果。
在新高考背景下,整篇小說的閱讀成為高中語文教學的新任務,教師必須將閱讀教學內容從課文延伸到整本名著閱讀,拓展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在自主閱讀和合作閱讀中掌握典型人物的分析方法,這些方法有助于促進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發(fā)展。
二、以問引思,培養(yǎng)閱讀能力
新高考的重點在于考察學生的學習能力,包括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批判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等,這就要求高中小說教學要根據(jù)課本知識體系設定能力目標,采用“以問引思”的方式,通過提出一系列思辨性、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閱讀,并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深入思考,鼓勵學生針對同一問題說出不同的見解。
以《炮獸》為例,這篇課文屬于選修教學內容,教師可將自主閱讀作為主要的閱讀方式,設定多個能力目標,讓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出發(fā)閱讀課文。教師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閱讀時間,并要求學生回答以下問題:文中的老人是怎樣一個人?學生們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說老人是遇事沉著冷靜的人,有的學生說老人是十分勇敢的人,還有學生說老人賞罰分明……教師要肯定學生的看法,之后再引入下一個問題:文章是如何在場景描寫中應用的對照法?請舉出實例加以說明。有的學生說勇士的慌亂無主與老人的沉著冷靜形成了鮮明對比,有的學生說老人“天使”般的聲音與“魔鬼”般的聲音形成對比……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個人見解進行歸納總結,并引導學生能夠將對照法的手法借鑒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在小說教學中要精心設計思考性問題,貫徹落實新高考教學理念,重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使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自主解決問題,并形成自己的閱讀見解,促進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發(fā)展。
三、以情促悟,融入角色體驗
新高考重視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考察,要求學生能夠準確把握小說中的人物形象,能夠對復雜的情節(jié)化繁為簡,深入掌握小說的思想和主題。為此,高中小說教學可采用“以情促悟”的方式,通過引導學生融入小說人物的角色體驗中,從而讓學生感悟小說的主題思想,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小說的內涵。
以《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為例,這篇小說是一部外國小說作品,充滿懸疑的題目就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但是,由于外國小說的創(chuàng)作背景遠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加之中西方文化差異較大,所以會增加學生的閱讀理解難度。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讓學生初步體驗角色的情感變化,以“我”的視角解讀全文,使學生明白“我”是否在母校,“我”受了什么傷,并引導學生通過“我”的手揭開懸念,從而準確認識到“我”已經(jīng)失去了雙臂右腿。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身臨其境的閱讀體驗,將學生的情感帶入到“我”的情感中,緊緊抓住小說人物的命運和情節(jié)的發(fā)展,更加深入的體驗角色。之后,教師再帶領學生精讀文章,讓學生以體驗者的身份解開小說設置的懸念,包括“我”身邊的消防隊員是誰?牛奶有什么意義?比爾格勒到底有沒有認出“我”?等懸念,幫助學生在精讀中獲得獨特感悟。
體驗式閱讀是一種有效的小說閱讀教學方式,通過讓學生從人物的角度出發(fā)解讀文章,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變化,能夠使學生獲得感同身受的閱讀體會,幫助學生深入研讀文本,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思考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閱讀素養(yǎng)。
四、以讀促寫,提高寫作水平
新高考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只有具備扎實的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寫作技巧,才能保證在高考作文中取得理想的分數(shù)。為此,教師要在小說教學中采用“以讀促寫”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學習到小說豐富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并將這些寫作技巧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來,進一步提高學生記敘文的寫作能力。
以《祝福》為例,教師要引入辯證分析法,幫助學生正確解讀小說的文本內容,讓學生將祥林嫂這一角色引入到現(xiàn)實生活中,從當代社會女性的視角去評價祥林嫂的人物悲劇。在學生能夠從多層次、多維度鑒賞小說內容之后,教師再布置學生寫一篇議論文,題目為《決不讓祥林嫂的悲劇重演》,讓學生從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角度出發(fā),對封建社會的婚姻制度進行有理有據(jù)的抨擊,并歌頌社會主義制度和現(xiàn)實生活的美好。
在高中小說教學中,采用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既熟悉了解小說的內容與寫作技巧,并將小說的寫作技巧運用到自己的作文寫作中去,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同步發(fā)展。
總而言之,教師要深入研究新高考對高中語文教學帶來的新的變化,將新高考的要求落實到小說教學中去,通過開展拓展性閱讀、思考性閱讀、體驗式閱讀以及讀寫結合等教學活動,從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幫助學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作者通聯(lián):江蘇南通市海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