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麗
兒子很小的時候,每次吃完飯,我都要重復一句話:“把碗里的米粒吃干凈!”兒子總是慢吞吞地數(shù)著最后幾粒米,有時趁我不注意,碗里還剩下幾粒就偷偷地開溜了。唉,我這個在單位管著二十多人,能“一聲令下呵到底”的小領導,在家卻管不了一個幾歲的孩子。不行,得想辦法徹底處理好這件事!
我反復思考其原因,覺得一方面是我總以命令、說教的方式要求兒子愛惜食物,容易讓兒子產(chǎn)生抵觸情緒,另一方面,兒子從未下田勞動過,更沒有缺吃少喝的體驗,所以對食物來之不易的認知,往往只停留在詩句上,并沒有深刻的理解,自然就缺乏節(jié)約意識。
今年暑假,我?guī)е鴥鹤踊剜l(xiāng)下的娘家,家里還有自留地,種著些瓜果蔬菜。盛夏的傍晚,太陽的炙熱尚未消退,我?guī)е鴥鹤咏o地里的茄子澆水,他跟著我穿梭在田壟間,用小瓢從水桶中舀水澆灌,不一會兒,汗水就浸濕了他的衣衫,帶著毛刺的紫茄莖劃過他的胳膊,痛得他直喊。我雖然心疼,卻覺得必須趁機讓他懂得——這就是勞動的艱辛。
“你看啊,這汗流的,這胳膊劃的,累吧?疼吧?農(nóng)民一年到頭在田里勞作,就像我們現(xiàn)在這樣,甚至比我們更加辛苦,我們吃的糧食、蔬菜、水果,都是靠他們的辛勤勞動換來的,浪費食物就是浪費農(nóng)民的心血??!”兒子聽了我一席話若有所悟,一臉認真地繼續(xù)澆起水來。果然,當天吃晚飯時,兒子沒有挑三揀四,將碗中的飯吃得一粒不剩。
過了幾天回到家中,我便在院子里開辟出一小塊菜地,帶著兒子一起種起菜來,挖土、播種、澆水、施肥、掐苗等,所有的環(huán)節(jié)兒子都參與了。其間,他稚嫩的小手因挖土而磨出了泡,腿腳因長時間蹲著除草而酸麻難耐,但看著自己用辛勤勞動換來了菜園的勃勃生機,沉醉于成就感的兒子絲毫沒有叫苦叫累。
開學后,兒子每天放學回家,書包都來不及放下就鉆進菜園里忙活起來。當他摘下自己親手種的鮮嫩嫩的蔬菜時,別提有多高興了。晚餐時,他有滋有味地品嘗著自己的勞動果實,把碗里的飯吃得干干凈凈。我想,兒子不但品嘗到了勞動的喜悅,更懂得了“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的真正內涵。
一天,兒子放學回家跟我說,他們班同學在學校吃午飯時將飯粒灑得滿桌都是,還有同學倒了好多剩飯剩菜,這些行為都受到了老師的批評。我向兒子提議:“要不,周末你請幾個同學到家里來玩,咱們可以一起給菜園松松土、澆澆水?!蹦莻€周末,我們家的院子成了孩子們的“開心農(nóng)場”,兒子帶著同學澆水、松土、采摘蔬菜瓜果,我們又一起動手做了午餐。勞動過后,孩子們都吃得很香,我還設計了一個“光盤小達人”的評選環(huán)節(jié),對“光盤”的孩子予以獎勵,借此引導他們養(yǎng)成愛惜糧食、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后來,兒子驕傲地告訴我,他們班被評為“節(jié)約示范班”,他還成了班里的“就餐監(jiān)督員”。
帶著孩子去種菜,在勞動中讓孩子養(yǎng)成勤勞節(jié)約的好習慣,在收獲的喜悅中讓孩子體會成就感,在潛移默化中讓“光盤”照進孩子的心中,不失為引導孩子養(yǎng)成愛惜糧食、踐行勤儉節(jié)約美德的好方法,這樣做遠比空洞的說教更有效,我要和兒子一起把“光盤”行動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