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金昕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教育的永恒主題,是構建和諧校園的落腳點,也是我們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始終必須要堅持的一個永恒的主題。在此我與大家一道交流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的一些心得,希望能對大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下面,就我在日常教學中的做法做簡要分析,不妥之處還請
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有直接的影響
良好學習習慣是促進學生取得較好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了,學生將受用終生。而良好習慣要從小培養(yǎng),從娃娃抓起。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認真、嚴格、刻苦鉆研的學習態(tài)度,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認真仔細、書寫整潔、自覺檢查的習慣。
怎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做起:
1.讓學生懂得為什么要培養(yǎng)這種學習習慣,使學生明確要這樣做的意義
讓學生明白怎樣做才算好,并讓學生明白要這樣做的意義。例如,要求學生在做練習題之前,必須要先認真審題。這樣做不但能從整體上把握題型,尋找便捷方法,而且還能避免因看錯抄錯而產生的錯誤。學生明白了,就會認真審題,逐漸形成認真審題的學習習慣。
2.贊賞學生的個性化理解與表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習慣
課堂上或是作業(yè)中,對于同一道題,不同學生思路不同,方法不同卻“殊途同歸”,自然包含著學生各自不同的獨創(chuàng)因素,即創(chuàng)新意識,對于學生敢于另辟蹊徑的做法、想法教師應該及時給予肯定、表揚,甚至是不成熟的、或是錯誤的見解。教師都應從不同側面贊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與表達,讓情感在這里交融,知識在這里增值,從而培養(yǎng)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提高課堂效率,向40分鐘要質量
教師應采用各種方式、手段,用較少的時間和較少的精力,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xiàn)特定的教學目標。如何提高課堂效率,變得至關重要:
1.吃透教材,明確目標
古人云“不前深淵,不得其珠”,教材是課程標準的具體體現(xiàn),是實現(xiàn)課程目標,組織教學活動的主要憑借和依據(jù)。新教材在教學內容、素材選擇、教學要求和呈現(xiàn)方式等方面與原教材相比都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教材的變化促使教師必須走進新教材,必須認真研究、深刻理解新教材的編寫意圖,切實把握教學的總體目標與階段性要求,只有如此,才能找對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挖掘學習潛能,調動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2.從學生出發(fā),做好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教師在對教學內容的深層理解和對學生學習情況認真分析的前提下,對課堂教學如何展開,提前進行思考與設計。只有很好地了解學生,才能做出適合學生的教學設計,才能更好地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這就要求我們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生理特點和興趣愛好等,分析學生現(xiàn)有知識水平。
3.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教學方法要靈活多變,把有意義接受學習和有意義探究學習相結合,防止機械接受學習和機械探究學習?!皩W”與“導”相互結合,讓學生真正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順利地達成學習目標,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營造主動學習氛圍。《新課標》提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才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課堂教學自始至終伴隨著師生之間的交流以及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因此,教學中,我們教師有必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法,逐步實現(xiàn)由“教師說”向“學生說”的轉變。
4.運用多媒體輔助提高課堂效率
合理運用多媒體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教學由平面走向立體、由靜態(tài)變成動態(tài)、將為抽象化具體,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較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促使學生全面、和諧、愉悅、高效地完成學習目標。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思維導向,要有一定的預見性,在學生思維困惑處采用恰當方法及時點撥提示,盡可能地使學生產生發(fā)散性思維,又少走彎路,提高學生理解的能力。介入多媒體教學,既有利于及時點撥和調控,也利于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后進生之所以成績欠佳,總是有各種原因的
比如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缺乏興趣,主動性差;學習能力弱。后進生是很多教師最頭疼的一個群體,總是因為這一群體,影響整體的教學質量,所以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和對待后進生,他們最需要教師的理解和關愛。教師應轉變自己的觀念,對待學習上的后進生,要充滿信心,滿腔熱忱地、科學地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一旦他們體驗到被愛的感覺,就會親其師,信其道。
1.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氛圍,轉變后進生自卑心態(tài)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之間拉大智力差距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智力本身,而是自身學習欲望、毅力、自信心等在內的非智力因素。因此在調動學習后進生的學習積極性工作中教師的作用舉足輕重。教師應通過研究每個學習后進生的特點,制定出有針對性的、切實可行的幫教計劃。除了在學科知識點上及時進行補缺補差外,還需有意識、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yǎng)后進生的意志和毅力。
2.賞識教育,點燃希望的火花
每個后進生的身上都會有閃光點,教師要善于捕捉,學會賞識。通過賞識教育,讓后進生們看到自己的長處,看到自己的希望所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有針對性的創(chuàng)造機會和條件。因為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當后進生運用教學知識解決問題,獲取成功時,內心會萌發(fā)一種快感和強烈的學習興趣。
3.家校聯(lián)動,攜手并進
家庭教育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使學生在家中也能得到相應的幫助與督促。如:協(xié)助家長為孩子制定一份詳細的學習時間表,提醒學生在家合理分配時間;總之,我總認為教師要做個有心人,想盡各種辦法,讓學生愛上學習,同時對于教師來說,上課也變成一件有趣的事,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實踐的空間和時間,才能調動大多數(shù)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才能整體上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