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丹
(吉林省吉林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吉林 吉林 132001)
抑郁癥患者的主要特征表現為對事物的情緒和心態(tài)發(fā)生改變,發(fā)病時患者的心理、人際關系、生理以及社會交往等都會發(fā)生較大的改變,具體表現興趣匱乏、樂趣喪失,情緒也比較低落,同時還伴有肢體表現,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自殺傾向[1]。有學者指出給抑郁癥患者實施心理認知進行干預,能較好的改善抑郁癥,促進康復。為此,本文將探討心理認知干預的效果和方法,具體如下。
選取2017年7月22日至2019年5月12日治療抑郁癥的患者82例,將其隨機分為認知組41例與常規(guī)組41例。認知組內有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齡在26-66歲,平均(34.53±4.25)歲;常規(guī)組內有男性21例,女性20例,年齡在26-66歲,平均(34.48±4.27)歲。納入標準:①所選患者符合抑郁癥的臨床診斷標準;②研究對象均知曉本次試驗內容,并自愿在同意書上簽字;排除標準:①排除合并腎、肝等功能損傷的患者;②排除存在溝通障礙和認知障礙的患者;③排除不配合治療的患者;比較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認知組與常規(guī)組在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之前,給予抑郁藥物進行治療以緩解病癥,藥物包括舍曲林、氟伏沙明以及帕羅西汀西酞普蘭等。然后常規(guī)組內的抑郁患者實施傳統護理進行干預,在用藥方面、飲食方面、健康、監(jiān)測以及情緒等方面進行護理干預。認知組內的抑郁患者實施心理認知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因抑郁癥病人情緒常表現為低落、興趣匱乏、樂趣喪失等現象,在人際交往方面也較為消極,所以護理人員要加強和患者進行交流溝通,掌握患者心理情緒變化,了解發(fā)生負面情緒的原因,進而根據具體原因給患者制定具體的不良情緒排解方式,并在后續(xù)的護理干預中不斷的進行優(yōu)化改良。②因抑郁癥病人看待事物和常人往往不同,所以護理人員在實際護理中要認真分析病人的一些錯誤認知,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給予糾正。③因抑郁癥病人日常生活中不愿和人進行接觸,所以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中要盡快拉近和患者的關系,取得病人的信任,與病人成為朋友。④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中,要時常引導病人和自己一同分析不良情緒發(fā)生的原因,提升患者不良情緒自我緩解能力和自我分析的能力,通過這種方式還能提升患者積極面對疾病的心態(tài)。⑤在改善抑郁癥患者對周圍事物不敢興趣方面,護理人員應通過和患者做游戲的方式激發(fā)抑郁癥患者對一些事物產生興趣。⑥在給抑郁癥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時,先給患者播放一些輕緩音樂讓患者放松下來,待患者情緒放松下來時再開展相應護理干預,以取得顯著護理效果。
比較兩組抑郁癥狀的改善情況以及患者的生活質量。抑郁癥狀改善情況從強迫、偏執(zhí)、焦慮、抑郁以及人際關系等方面統計,生活質量從心理狀態(tài)、環(huán)境、生理方面以及社會交往等方面統計。
數據用SPSS 18.0軟件計算,計量資料用均值和標準差表示,組間用t值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認知組患者的強迫、偏執(zhí)、焦慮、抑郁以及人際關系等抑郁癥狀改善情況優(yōu)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抑郁癥狀改善情況()
表1 比較兩組患者抑郁癥狀改善情況()
認知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環(huán)境、生理方面以及社會交往等生活質量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情況()
表2 比較兩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情況()
現今,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在不斷的提升,相應的人們生活壓力也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在不斷的增加,無處釋放工作壓力與生活壓力使人們非常容易產生消極情緒與負面情緒,隨著這種不良情緒的積壓會引發(fā)抑郁癥,致使現今越來越多人患有抑郁癥[2]。一旦患有抑郁癥,就會危及人們對生活和工作,不利于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
以往在治療抑郁癥患者中,常在藥物醫(yī)治的基本上,給予情緒護理、飲食護理以及用藥護理等常規(guī)方式進行輔助治療,但是這些治療方法只能暫時緩解抑郁癥狀,不能徹底消除病人的抑郁癥狀。隨著近年來我國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在臨床上治療抑郁癥時開始逐漸使用心理認知干預,其護理模式和常規(guī)護理有本質上的區(qū)別,心理認知護理模式能找出病人產生抑郁癥狀的原因,再根據病人個體差異以及產生抑郁癥狀的原因給予個性化的治療[3]。結合病人個體差異給予患者進行全新方式的治療,進而改善抑郁情況,心理認知護理模式里面主要培養(yǎng)患者的自我釋放能力與自我認知能力。同時護理人員再運用培養(yǎng)患者的興趣愛好、注意力轉移等方式幫助患者緩解抑郁癥狀。有關學者指出,抑郁癥患者中使用心理認知干預能較好的改善抑郁癥狀,同時提升抑郁患者各方面的生活質量,且實施心理認知干預還能提升患者的滿意度[4]。其護理模式的主要原理是為了提升病人的自身認知,轉移抑郁病人的注意力,通過和病人進行深度的交流,了解并掌握患者內心的消極情緒與負面情緒的真實原因,同時根據其原因給患者制定適合的護理方案,以提升抑郁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抑郁癥狀[5-6]。
綜上所述,在抑郁癥患者實施心理認知護理干預不僅能有效改善抑郁癥狀,還能提升患者各方面的生活質量,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