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 康笑宇
荀子《不茍》章上引用了《詩經(jīng)·裳裳者華》中這段話:“……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維其有之,足以似之?!币话憬忉屵@是周王贊美諸侯:“左有賢臣輔佐,君子感到得心應手。右邊也有輔佐賢臣,君子感到有所汲取依靠。君子有他的人力資源和參議,所以大業(yè)能承繼?!?/p>
這里的左與右,古人一直解釋為君王左右,有賢明的大臣,為之出謀劃策,因而左右咸宜。我讀到這里大為雀躍,馬上想到了今天人們講的“左”與“右”,更是拍案叫絕。我太希望能釋義為“天意(或?qū)嶋H情況)決定靠左走,君子走得適應適宜適度,天意決定靠右走,君子照樣有自己的把握與尺度”。
不知道我的疏解是不是太現(xiàn)代化,乃至于太“黨史”化了,但這樣一個思路是太誘人了,何況它符合“不茍”的本義。
請看,荀子是怎樣說到左與右的:“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正義直指,舉人之過,非毀疵也;言己之光美,擬于舜、禹,參于天地,非夸誕也;與時屈伸,柔從若蒲葦,非攝怯也;剛強猛毅,非所不信,非驕爆也;以義變應,知當曲之故也?!?/p>
君子的表現(xiàn)是立體的,多面的,該肯定該彰顯的時候就肯定彰顯,但絕對不是諂媚拍馬;該批評斗爭的時候也不回避義正辭嚴,但絕對不是誹謗攻汗;師法圣賢,不是夸張張揚;溫和妥協(xié),不是怯懦;勇于斗爭,不是兇惡暴躁……
看來,以現(xiàn)代語將《詩經(jīng)》里的左右之說與現(xiàn)代反傾向斗爭中的左右之論聯(lián)系起來,并非全是牽強,倒也不妨學而習之,參考參考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