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錄,姚學梅
(1.甘肅省臨夏州永靖縣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劉家峽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2.甘肅省臨夏州永靖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731600)
咳嗽是犬的常發(fā)病之一,以老幼犬最易發(fā)生。一年四季均可見到,以春秋氣候驟變時多見。
多因正氣不足,衛(wèi)外功能不固。當氣候驟變或作業(yè)出汗時,風寒風熱外侵,邪襲肌表,肺衛(wèi)不宣,清肅失職,津液不輸,氣道不利,肺氣上逆而發(fā)。慢性咳嗽多因飼養(yǎng)失調(diào),或久病失治,傷及肺氣而發(fā)生肺虛勞傷;或因素體陰虛,熱病傷陰,肺失營血潤澤,或因脾虛生痰,水濕犯肺,均可導致本病。
本病以咳嗽為主要癥狀,但根據(jù)病因及證候的不同,急性者有風寒咳嗽與風熱咳嗽之分,慢性者屬于內(nèi)傷咳嗽。
2.1 風寒型 惡寒身顫,鼻流清涕,咳聲宏大,遇寒則甚。口色淡白,脈象浮緊。
2.2 風熱型 體溫偏高,咳聲重濁,鼻液粘黃,鼻咋氣粗,呼氣灼熱,口色紅,脈浮數(shù)。
2.3 內(nèi)傷型 久咳不已,咳聲低沉,呼吸淺表疾速,毛焦體瘦,舌軟如綿,口色淡白,脈沉弱。
3.1 風寒型治宜疏風散寒,宣肺止咳,方用止嗽散:桔梗、荊芥、紫菀、百部、白前各20g,甘草15g,生姜適量,水煎服。風熱型治宜疏風散熱,宣肺化痰,方用桑菊飲:桑葉15g,杏仁、桔梗、菊花、蘆根各10g,連翹8g,薄荷、甘草各5g,水煎服。內(nèi)傷型治宜健脾益肺,化痰止咳,方用二陳湯加味:黨參、茯苓、蒼術(shù)、白術(shù)、陳皮、炒萊菔子各10g,半夏、桂枝、白芥子、蘇子、炙甘草各5g,水煎服。
3.2 天臺烏藥50g,加常水500ml,煎取藥汁250ml 口服。每日1 劑,連服2~3 劑。幼犬減半。筆者曾用此方治療5 例,全部治愈。
3.3 化寒飲:干姜10g、生姜8g、茯苓10g、細辛5g、半夏6g、白芍6g、甘草8g、五味子5g。水煎,分2 次口服,1 劑/天。此方驅(qū)寒,利濕,促消化。發(fā)熱畏寒者加麻黃6g、桂枝5g; 四肢不溫者加附子5g;水濕重者加蒼術(shù)8g、白術(shù)8g、澤瀉6g;消化不良者加焦三仙10g、內(nèi)金5g;腹脹者加萊菔子5g。用本方治療臨床以輕微咳嗽、喘氣、體溫不高為特點的不明原因咳喘犬,一般1 次見效,2~3 劑即愈。
3.4 姜半夏31.25g、麻黃12.5g、苦杏仁31.25g、紫菀18.75g、款冬花18.75g、瓜 蔞皮25g、陳皮18.75g、甘草(炙)12.5g。將以上藥物制成糖漿,按每千克體重0.1~0.4ml 口服,每天2~6 次。此方止咳祛痰。此方具有良好的鎮(zhèn)咳效果,每次服用后可止咳3~6 小時。
3.5 薄前湯:薄荷10g、前胡15g、白芷10g、杏仁10g、桔梗10g、銀花15g、連翹15g、紫菀15g、百部15g,加水適量煎3 次,每次煎成約50ml,合并3次藥液,每日服3 次,有嘔吐者少量多次分服。功能疏風清熱,宣肺止咳。主治犬咳嗽,流涕,鼻塞,氣喘。
3.6 黃芪、當歸、黨參、厚樸、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玄參為末,裝膠囊,每粒0.5g。犬3~5 粒,功能補氣血,強衛(wèi)氣。主治犬虛弱,慢性病抵抗力降低;并可用于預防上呼吸道感染。
3.7 金銀花湯:金銀花16g、當歸12g,蒲公英、玄參各4g,煎湯去渣,候溫灌服。功能清熱解毒,活血利咽。
3.8 參芪百合湯:黨參、黃芪、百合各30g,桔梗、款冬花各18g,百部、浙貝母、杏仁、枇杷葉、白及各15g,麻黃、甘草各5g,煎湯灌服。功能益氣潤肺,止咳化痰。主治犬支氣管炎引起的咳嗽。
3.9 復方草珊瑚飲:草珊瑚、杠板歸、大青葉各10g,加水500ml,煎至50ml,分2 次服。功能清熱解毒。
3.10 二母丹地散:知母、貝母、丹皮、生地、膽草、茵陳、桔梗、半夏、陳皮、白芍、當歸、白術(shù)、甘草各6~10g,煎湯去渣,候涼分2 次灌服。功能清熱涼血,化痰。
3.11 銀翹甘草煎:金銀花、連翹、甘草各9g,黃芩、葛根各6g,山楂、山藥各12g,水煎,候溫灌服。功能清熱解毒。
咳嗽多為外感和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治療原則應以消除致病因素為主,為解除病犬咳嗽痛苦,可灌服復方樟腦酊、復方甘草合劑、杏仁水等,對急性咳嗽,可用青霉素、鏈霉素,或二者聯(lián)合使用,或使用磺胺嘧啶鈉藥物治療。化痰藥可用10~20%痰易凈氣管內(nèi)滴入或噴霧。慢性支氣管炎,可內(nèi)服碘化鉀(或碘化鈉)0.25~1g 或復方碘溶液2~5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