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川,劉志景,馬志偉,陳曉培
(河南牧業(yè)經(jīng)濟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币恢币詠?,高校專業(yè)課教師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認識不足,認為思政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使命。使得在高校教育中,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yè)技能教育相互隔絕的“孤島效應”。而如何打破這種“孤島效應”,將立德樹人深入貫徹到大學專業(yè)課堂教學中,從而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齊頭并進、互有助益,構筑全課程育人格局,是新時代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考慮的問題之一[1-2]。
大學化學課程作為農(nóng)林類高校食品、動科、動醫(yī)、生物、園林、制藥等學科的一門基礎必修課程,由于其較強的專業(yè)性質(zhì),該類課程教師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往往只重視基礎知識及理論的講解,而忽略了化學課程的育人功能。在新時代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下,如何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化學課堂中,還需要高校化學教育工作者積極探索。實際上大學化學課程中的教學內(nèi)容中蘊藏著十分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需要化學教師能夠找準化學專業(yè)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點,從而將課堂思政落到實處,實現(xiàn)“三全育人”,讓學生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受到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洗禮。本文將就在大學化學課堂中可融入課程思政元素進行探討,從而弘揚愛國主義情懷,傳播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為大學化學課堂上實施思政教育提供借鑒。
例如,在元素性質(zhì)的周期性這一章節(jié)中,講解到原子半徑的變化規(guī)律,由于鑭系元素原子半徑減小緩慢,使得以鑭系元素為主的稀土元素物理、化學性質(zhì)相似。而稀土元素在地殼中通常聚集出現(xiàn),因此它們的分離非常困難。這里可以向?qū)W生介紹“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院士的事跡。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美國總統(tǒng)提出法案,不允許中國留美學生歸國。當時徐光憲正在芝加哥大學做博士后,面前是通往科學的大道,留在美國前途一片光明,而他的妻子高小霞還有一年就能拿到博士學位。但法案一旦通過,回國將變得更加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徐光憲與妻子以探親的名義,沖破重重阻力毅然歸國。歸國之后因國家需要,他多次變更研究方向,先后致力于量子化學、放射化學、配位化學和萃取化學等方向的研究,并作出了卓越貢獻。我國是稀土礦藏大國,不但存儲豐富而且種類齊全,但是在20世紀初,由于技術落后,中國不得不低價出口稀土礦,再以幾十甚至上百倍的價格購入稀土產(chǎn)品。徐光憲院士在接到國家任務后,潛心研究,摸索出稀土串級萃取理論,中國稀土產(chǎn)量躍居世界首位,完全支配了稀土加工中的關鍵流程,到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可以大量出口單一高純度稀土,國際稀土價格大跌,實現(xiàn)了震驚一時的“中國沖擊”。在學習將羰基還原為亞甲基的Wolff-Kishner還原反應時,可以向?qū)W生介紹有機化學家黃鳴龍院士的事跡。他改良的Wolff-Kishner還原法是目前常用的還原羰基為亞甲基的方法,黃鳴龍反應也成為了第一個以中國人名字命名的有機反應。新中國成立前,苦于報國無門,黃鳴龍曾三渡重洋,遠赴歐美從事有機化學領域研究。新中國成立后,已是天命之年的黃鳴龍沖破美國政府的重重阻撓,借到歐洲講學的機會擺脫跟蹤,輾轉(zhuǎn)歸國?;貒髱ьI青年科技人員,開展了甾體植物的資源調(diào)查和甾體激素的合成研究,高效地合成了口服避孕藥甲地孕酮,為中國計劃生育作出了貢獻。在講解醚類化合物時,可以向?qū)W生介紹青蒿素的發(fā)現(xiàn)歷史。二戰(zhàn)后,瘧原蟲產(chǎn)生了抗藥性,20世紀60年代初,瘧疾肆虐東南亞,疫情難以控制。在屠呦呦利用乙醚從黃花蒿中提取得到青蒿素之后,周維善院士頂著壓力,反復實驗,完成了青蒿素的結構鑒定與全合成工作,突破了幾十年來西方學者對“抗瘧化學結構不含氮就無效”的醫(yī)學觀念。青蒿素結構和全合成的實現(xiàn),為青蒿素衍生物的藥物研發(fā)奠定了基礎。通過向?qū)W生介紹這些國內(nèi)優(yōu)秀化學家的勵志故事,讓學生認識到,在科技探索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只有埋頭苦干、不畏挫折才能取得成功。這些事例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還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增強自主學習動力,從而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
除此之外,化學專業(yè)課教師作為課堂思政的實施主體,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及道德修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效抽取思政教育理念、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自然融入思政教育內(nèi)容。將思政元素融入大學化學課堂雖然艱難,但是只要化學教師肯花功夫探索這個問題,就一定能實現(xiàn)大學化學課程傳授基礎知識與思政教育相統(tǒng)一,做到“如春在花、如鹽化水”,實現(xiàn)潤物無聲的課堂思政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