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逸君
(昆山市裕元實驗學校西校區(qū) 江蘇昆山 215300)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飛速發(fā)展,課堂教學的模式和手段發(fā)生了顯著的改變,逐漸趨向高效、快捷、精煉的方向發(fā)展,要與學生創(chuàng)新性的學習要求和時代的需求相符。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具有精悍、短小等優(yōu)點,將其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作為現(xiàn)代化技術發(fā)展下的產(chǎn)物,微課指的是利用信息技術,根據(jù)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或知識點設計微型教學視頻的一種在線課程資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微課設計通常具有如下特點:第一,課程時間短。與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相比,微課教學的時間短,基本控制在5秒~8秒內,能很好地抓住學生的吸引力,提高教學質量。第二,互動性強。在小學語文微課教學中,學生能通過視頻的觀看來自主學習語文知識,強化自主學習的意識及能力;同時,在學生觀看視頻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學情提出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和回答,以此強化課堂的互動效果[1]。第三,針對性強。小學生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極易出現(xiàn)開小差、精神渙散等現(xiàn)象。這不利于學生準確掌握所學的知識內容。微課教學設計是以學生的身心特點為依據(jù),合理制訂視頻時長,以此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
對于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教師很難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完成所有內容的講述,甚至會在具體的講述中延伸或擴展課文內容,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小學語文微課教學的設計能有效避免這一問題的出現(xiàn),即:教師通過微課視頻或課件,按照事先設定的教學順序進行講述,如生字詞的學習、文本內容的掌握、課后習題的鞏固等,進而明確教學內容,保障教學內容與方向的清晰性[2]。具體而言,當前的小學生正處于認識和積累字詞的關鍵時期,教師在微課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播放關于生僻字詞的視頻,或者是提供學生感興趣的實物或圖片進行比喻手法的講述。比如,紅蘋果和紅臉蛋、月牙和眉毛等,引導學生對其中的相似性、關聯(lián)性加以發(fā)現(xiàn),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比喻手法的使用。當然,在課堂結束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視頻呈現(xiàn)課堂上所傳授的知識內容,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知識結構及課文內容,達到復習鞏固的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需要以漢字為基礎進行學習。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小學生都喜歡學習基礎的語文知識,并且,小學生無法長時間集中精力。若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古板的教學方式,往往會使學生難以集中課堂注意力,失去學習的熱情和興趣。為此,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學習實情和心理特點出發(fā),根據(jù)學科特色來引入學生感興趣的故事或動畫,以此活躍課堂氛圍,使單調、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直觀、有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比如,在講述課文“烏鴉喝水”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導入事先已制作的微課視頻:某個有著明媚陽光的清晨,森林中的一只烏鴉正在找水喝。這時,它發(fā)現(xiàn)一個裝有少量水的水瓶,于是開心地飛到水瓶旁,結果發(fā)現(xiàn)水瓶的瓶口很小,然后飛到大石頭上想辦法……通過這樣的視頻和配音,學生能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主動思考問題,如烏鴉想到了什么樣的辦法喝到瓶中的水?進而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又如,在學習“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時,該課文教學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認識生字詞,積累更多的生活經(jīng)驗。教師在實際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采用微課的方式,在微課視頻中插入文中描述的場景或事物,在此基礎上帶入一些情節(jié),能讓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發(fā)揮自身的能動性,深入理解課堂知識,學以致用。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深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只是一味地進行教材內容的講述,照本宣科,著重講解文中的語法、詞語、內容,以便學生能取得良好的考試成績。同時,學生在課堂上缺乏充足的練習時間,在枯燥沉悶的課堂中,只能機械地學習知識,導致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fā)揮[3]。微課教學設計能有效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約束,以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規(guī)律、興趣愛好為依據(jù),設計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準確地理解課文內容,進而促進教與學的有效提高。以“月光曲”為例,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生活閱歷相對有限,他們對文中所描繪的美景難以真正體會。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微課教學的方式向學生展示美麗月光的視頻,如茅屋被美好、靜謐、安寧的月光鍍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直觀感知月光的清幽,深刻理解文中描繪的情景以及傳遞的思想情感。又如,在學習課文“觀潮”時,教師如果在課堂上只是單純用語言描述課文內容,往往難以向學生呈現(xiàn)出錢塘江大潮波瀾壯闊的場景。這樣就達不到教學效果。教師如果利用微課視頻教學,就能讓學生直觀感知錢塘江大潮的壯觀和雄偉,產(chǎn)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在小學語文微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從實際教學情況出發(fā),明確教學內容、優(yōu)化課堂氛圍、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從而發(fā)揮出微課的教學輔助作用。微課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進一步推動基礎語文教育事業(yè)的良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