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潤斐
(蘇州市吳江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長安實驗幼兒園 江蘇蘇州 215200)
隨著生活化、游戲化教學的不斷發(fā)展,幼兒園教育教學方式在不斷變化?,F(xiàn)代化的幼兒園教育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而且要讓幼兒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如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這也就意味著,幼兒園老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生活,積極開展一些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活動,使幼兒在活動中不斷成長。
科學和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大自然是開展科學探究的根本[1]。在每一次的科學活動中,幼兒對事物充滿興趣時,都是幼兒開展科學探究的有效時機。在和幼兒談話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幼兒的眼睛是銳利的。有的幼兒說,汽車能跑是因為輪子會旋轉運動,直升機能飛是因為螺旋槳在迅速轉動等。這個時候,老師可以利用幼兒的興趣來選擇科學活動內容。例如,在某次科學活動中,老師選擇了“有趣的旋轉”這一活動。在具體開展科學活動的過程中,老師要注重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使幼兒更快速地進入活動探究狀態(tài),可以為幼兒提供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材料,讓幼兒一邊操作,一邊探索其中的奧秘,從而體驗到科學活動探究及旋轉體驗的樂趣。比如,老師可以選擇生活中常見的呼啦圈、陀螺和風車等,讓幼兒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從而使幼兒充滿興趣地參與其中。幼兒通過親自操作、探索來獲取知識,通過實踐來驗證自己大膽的想法,提升了參與科學活動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幼兒對某事物充滿興趣,那么,他就會主動開展探究和學習[2]。而科學知識多數(shù)都和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這對剛剛接觸到科學知識的幼兒而言充滿了新鮮感。讓幼兒認識生活中的科學知識是老師們開展科學活動的目的。比如,在現(xiàn)行的幼兒園科學教材中,“會吸水的杯子”“睡蓮花開”等內容都是鼓勵幼兒開展科學探索的課程。此外,老師還可以列舉一些生活中看得見、摸得到的現(xiàn)象,如“蘋果為什么會從樹上掉下來呢?”“為什么水加熱之后會沸騰呢?”等。對這些現(xiàn)象,如果老師只是單純地講解,幼兒就很難深入理解。但如果老師帶領幼兒開展實驗,那么,幼兒就能在實驗中明白其中的道理,從而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此外,老師還可以組織幼兒開展一些簡單的、生活化的科學實驗,引導幼兒自主構建思維模式,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感受到實驗的樂趣。再如,開展科學小實驗“小水滴旅行記”的時候,幼兒發(fā)現(xiàn)水滴加熱之后會變成水蒸氣飄向空中,飄到玻璃片上,又變成了小水滴。發(fā)現(xiàn)這一科學現(xiàn)象的時候,幼兒感到非常興奮。然后,老師可以講述天空為什么會下雨,將科學知識回歸到生活中。這些科學小實驗都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又非常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既可以在實驗中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實驗能力,又可以使幼兒感受到科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關系,從而激發(fā)幼兒學習科學的興趣。
最好的科學教育素材往往都存在于實際生活中。也就是說,親身經歷是活生生的教科書。比如,幼兒在生活中經常玩的一些游戲、經常做的一些事情等都和科學有著密切的關系。以平衡這個科學知識點為例,很多幼兒經常玩的蹺蹺板就是和平衡有關的科學知識點。在科學活動中,老師要善于結合幼兒經常玩的一些游戲,深入挖掘幼兒游戲中的科學知識內容。繼續(xù)以“蹺蹺板”這個游戲為例,幼兒看到蹺蹺板非常高興,大家都爭先恐后地玩。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將幼兒分組,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幼兒帶著問題去玩蹺蹺板。他們親身體驗了蹺蹺板這個游戲,就能感受到平衡和重力之間的關系,加深對科學知識的認識。
總之,挖掘生活中的科學素材,開展幼兒科學活動教學可以使幼兒認識到科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關系,也能提高幼兒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幼兒園老師在開展科學活動課的時候,要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素材,結合生活中的常見事物,為開展生活化的科學活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