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池
(廣東省海洋工程職業(yè)技術學校 廣東廣州 510320)
由于培養(yǎng)目標不同,中職院校學生普遍數學基礎較為薄弱。這導致了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認知偏差及缺乏學習興趣等問題,長此以往,必然會形成教學低質化的惡性循環(huán)[1]。除此之外,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填鴨式”教學等消極的教授態(tài)度,師生互動的大規(guī)模缺失讓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加劇了學生的厭學心理,嚴重阻礙了學生生理、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及數學教學的進程。因此,如何以中職數學教材為基石來有針對性地改革中職數學教學方法,提升教學實效性,便變得格外重要。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數學教學過程的實施是教師將自己的主體地位讓出[2],將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放在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并建立課程思維體系上來。因此,中職數學教材除了在教師與學生之間起到中介作用外,還承擔了幫助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就要求中職數學教材在涵蓋基本的數學知識的同時,要適合學生所處年齡段的思維規(guī)律,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入課堂,追求最大限度的學術知識與日常經驗的有機融合,實現學生高效吸收知識的目標。
從中職數學教材的發(fā)展狀況來看,隨著發(fā)行版本的不斷改進,學術性的理論知識部分占比逐漸降低,教材內容中繁復冗長的內容被刪去,超出中職學生年齡段理解范圍的抽象化定理與晦澀定理被改寫,教材內容的難易程度依次遞升。有序、連貫的內容編寫次序使教材文本更易于學生接受。
另外,在中職數學教材各方面逐步向好發(fā)展的態(tài)勢下,我們也要看到其在飛速躍進中存在的不足。例如,傳統(tǒng)觀念束縛下的數學教學仍局限于以公式、定理等形式展現知識,數學教材對如何深化學生對公式、定理的理解設置得并不深入。學生大多淺嘗輒止,不能深入理解。
在此背景下,如何針對中職數學教材的現有問題來創(chuàng)造性地改進教師教學方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這一問題日益嚴峻。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法為教師講授、學生聽課。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居于主導地位,與學生有效互動的缺失使得其在教授過程中得不到反饋,基本遵從自己的教授思路與課程進度。這使得學生在被動接受中吸收到的知識微乎其微,不能將新學到的知識與客觀實際融會貫通。作為一門邏輯性很強的課程,數學的學習需要學生將自己的思維靈活發(fā)散出去[3]。教師主導的課堂氛圍不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被動接收知識的學生很容易覺得無趣,從而喪失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把課堂還給學生,由指揮者變?yōu)橐龑д?,最大限度將學生個人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發(fā)揮出來。只有學生意識到數學學習的快樂,感受到解決數學問題的快感,教師的教學目標才算達成。
另外,教師長期處于單向知識輸出的過程中,很容易忽略學生的情緒與反饋,一味在課堂上講授課程重點。這種教學模式使教師的形象變得刻板。缺乏與教師的互動,加上數學這一學科本身具有的枯燥性,學生很容易對教師產生畏懼心理。這種畏懼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吸收與理解。長期處于這種氛圍中的學生會逐漸喪失對數學知識的好奇。不敢向教師提出問題的畏懼心理也會阻礙學生對已有知識的消化、理解,從而大大降低教學效率。由此可見,“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不僅會使教學過程流于形式,而且會在很大程度上對中職學生自身發(fā)展與知識理解造成阻礙。對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點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緒,運用心理學的技巧拉回學生的注意力,對教授語言進行加工,最大可能讓學生長時間保持濃厚的興趣與積極思考的狀態(tài)。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不數學?!边@點明了數學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因此,如何將數學的作用最大限度發(fā)揮出來已成為近幾年學者的研究方向。
就中職教學目的來說,教師的教授內容側重于實用方面,數學教學也是如此。因此,教師在課堂教授過程中,應避免繁雜、晦澀的理論表述,而選擇更通俗易懂的方式,盡量將教學內容與其他學科有機結合起來,并注意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思維能力。比如,教完數列、極限等知識后,教師應引導學生計算銀行零存整取的利率等。學生只有認識到數學對其所學專業(yè)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理解與使用各種概念、定理,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一言堂”的課堂模式已被社會拋棄。作為學生成長、發(fā)展的引領者與推動者,教師應及時感受時代變化動向,積極轉變自身教育觀念,以求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育質量,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的理解問題,運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思維來應對復雜知識的教授,增加新穎、有趣的課堂引入來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教育觀念的改變不僅有利于師生關系的解凍,而且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教育是國之大事。教師只有站在學生理解能力與接受范圍的制高點上設計教學內容,適時改變教學方法,革新數學課堂,才能為中職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