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培霞
(福建省泉州市奕聰中學 福建泉州 362400)
音樂,屬于一門情感藝術,是尋求情感同步與抒發(fā)情緒的方式。高中音樂教學主要是為了提升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認知,促使學生通過音樂對自身的情感進行抒發(fā),通過聆聽音樂對其中蘊藏的內(nèi)涵和表達的情緒進行理解。民族音樂,屬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傳承至今的精髓,不僅凸顯出中華民族精神內(nèi)涵,也是國家文化的典型表現(xiàn)。因此,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深化民族音樂教學是非常必要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指引學生學習民族音樂,有效擴展學生音樂認知范圍,更好的弘揚與傳承民族音樂,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實現(xiàn)教學目標。
民族音樂經(jīng)過長時間的沉淀,可以對各族人民生活現(xiàn)象進行反映,是各族人民生活的縮影。通常情況下,民族音樂中都會蘊藏著獨有的精神,突出各民族人民對于生活的熱愛、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民族音樂具有獨特性,在高中音樂教學深化民族音樂教學,可以促使學生對民族的了解,有效開闊學生知識面[1]。并且,在對民族歷史了解過程中,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理解民族文化,在文化氛圍中學生可以在無形中形成民族精神,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此外,通過民族音樂教學,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民族文化魅力,提升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民族自信心。
藝術素養(yǎng)是感知美的基礎與前提,而民族音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具有較為積極意義。我國屬于多民族國家,民族音樂表達形式多樣,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不同民族生活在不同區(qū)域環(huán)境中,條件不同導致特點也不同。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深化民族音樂,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認知,促使學生在歌唱與音樂欣賞過程中接收優(yōu)秀文化熏陶,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有很多學生對民族音樂學習興趣程度較低,究其原因不夠了解音樂表達的情境與思想內(nèi)涵,很難激起學生靈魂上的共鳴。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音樂核心素養(yǎng),利用多種形式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多元化情境,指引學生在身臨其中的感受中,獲得思維和聽覺以及視覺刺激,進而對民族音樂中表達的意境有一個形象具體的理解,發(fā)現(xiàn)其中的價值與意義,進而有效提升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認知。
例如,在講解“獨特的民族風”時,其中涉及到“蒙古人的歌唱藝術”內(nèi)容,為了可以使學生體會蒙古長調(diào),短調(diào),呼麥的音樂特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相應的視頻,指引學生在草原中感受奔放廣闊與悠長深沉的音樂景象,促使學生對蒙古游牧生活文化進行感受的同時,激發(fā)學生推己及人感受,加深學生對蒙古長調(diào),短調(diào),呼麥音樂特點的理解,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此外,教師還可以指引學生利用表演的形式,具體表現(xiàn)民族音樂中的情境。例如,在講解“鼓樂鏗鏘”時,教材中選取了“滾核桃”音樂,教師在指引學生欣賞該首音樂時可以挑選幾名學生進行領奏樂,并根據(jù)音樂節(jié)奏進行創(chuàng)編。在該過程中,不僅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氛圍,還可以在無形中促使學生領悟音樂內(nèi)涵,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民族音樂屬于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不應該是割裂獨立存在的,而是與其他具體文化表現(xiàn)形式具有緊密聯(lián)系的[2]。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相對應的少數(shù)民族音樂的文化傳統(tǒng)、人民風貌、地理山川等介紹給學生,使學生可以在多樣化的文化表現(xiàn)形式中,對音樂內(nèi)涵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理解,進而促使學生能夠綜合掌握民族文化,提升民族音樂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解“獨特的民族風”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把有關蒙古族風情的風情的宣傳片播放給學生,指引學生對內(nèi)蒙古大草原進行欣賞,指引學生感受蒙古族同胞好爽奔放的性格,促使學生對音樂中板房熱烈、波瀾壯闊的內(nèi)涵進行理解。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不僅可以豐富學生民族文化知識,還可以有效提升民族音樂教學有效性。
高中階段學生對流行音樂具有濃厚的興趣,盡管民族音樂屬于中華民族瑰寶,具有較高的傳承與欣賞價值,但是很難保證不受到現(xiàn)代多元文化的影響,特別是在日韓、西方文化沖擊下。因此,在實際教學匯總,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興趣愛好,把流行音樂引入到民族音樂教學中,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流行音樂,激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引入“新貴妃醉酒”“月亮之上”“鴻雁”等歌曲,指引學生學習民族聲樂知識。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深化民族音樂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和能力,還可以有效弘揚民族音樂。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學內(nèi)容,靈活利用民族音樂,為學生營造開放、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與模式,開展多種文藝活動,指引學生深入學習民族音樂,進而有效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自信心,進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