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要:高效的化學教學模式需要貫穿于課前、課中、課后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無論是引導工作,還是內容的選擇,教師都要做到層層推進、絲絲入扣,時時刻刻都能調動學生的情緒,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只有這樣,才能打造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模式;策略淺談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4-0201-01
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成為新教學背景下廣大教師一直在探索的問題,通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可以更為高效的實現(xiàn)教學目標,提高教學的效率。廣大教師需要基于新課標的要求,利用縝密的思維對教學活動進行反思,結合教學經驗合理地設計教學模式,做到“層層推進,絲絲入扣”,充分地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從而打造高效的初中化學課堂,為學生們打開化學世界的智慧大門。
1.設計合理的導入,引領課堂走向高效
選擇一個正確的導入方法可以有效地點燃學生的情緒,使得他們的思維保持在一個活躍的狀態(tài)下,從而教學效率也會事半功倍。因此,構建高效教學模式的第一步,是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設計導入策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當然,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需要靈活變通,利用合適的導入方法來實現(xiàn)更大的教學效果。比如,在講解初中化學“燃燒和滅火”這部分內容時,為了可以趣味性地引出教學內容,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們展示了一段神舟飛船發(fā)射升空的影像,展示了幾幅畫面。同時,教師又給學生們展示了有關火災的圖片。然后,教師提問學生:“欣賞完影像和圖片后,大家對火有一個什么樣的認識呢?”學生們積極思考,并有學生表示:“火是一把‘雙刃劍,只有合理地應用,才能造福于人類?!苯處燀槃菀龑В骸罢f得不錯,只有掌握火的規(guī)律,才能做到趨利避害,那么我們又該如何讓火造福于人類呢?火又是怎樣產生的呢?”最后,教師板書“燃燒與滅火”,有效地引出了這部分的教學內容,學生也都積極參與、探究??茖W合理而又不失精彩的新課導入能夠極大的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強烈的探究熱情,為高效課堂打下伏筆。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了學生對于探究燃燒本質與燃燒條件的興趣,推動了教學活動的進程。由此不難看出,精彩的導入是教學效率的催化劑,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靈活地運用導入方法,從而引領課堂走向高效。
2.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探索中實現(xiàn)教學目標
高效的課堂必須要有學生的參與,一直以來,很多教師并沒有深刻地理解“參與”的含義,而只是一味地向學生“灌輸”。因此,教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搭建一個自由、開放的平臺,引領他們思維層層推進,絲絲入扣,讓他們真正經歷知識生成的過程,系統(tǒng)化地掌握知識,在探索中感受化學知識的奧妙,總結出探索化學知識的一般規(guī)律。比如,在對初中化學“燃燒與滅火”這部分展開進一步探究的過程中,首先,教師設計表格,讓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認知對相關的燃燒事例、觀察的現(xiàn)象等內容進行填寫,并總結燃燒反應的特征。同時,教師讓學生們結合表格和對燃燒的了解,展開進一步的猜想。然后,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組織他們進行交流實驗,并針對三個問題進行提問:實際生活中存在哪些點燃的方式?不同的點燃方式是否有一樣的目的?如何解釋不同物質的點燃方式存在差異?接下來,教師讓學生們結合這些問題,利用提供的儀器和物品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教師進行了針對性的引導,讓他們記錄實驗現(xiàn)象,并幫助他們整理總結出了燃燒的條件。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是一切教學活動的落腳點。我們教師務必眼中有學生,正視學生的實際才能有的放矢,量身定制,課堂高效才能得以真正實現(xiàn)。這個案例中,教師引導學生猜想、實驗、探究,充分地凸顯了他們的主體地位。在探究中,學生也對燃燒現(xiàn)象、燃燒的條件以及滅火的原理都有了一個更為清晰的認識,從而掌握的重點內容,實現(xiàn)了學習目標。
3.注重課后反思,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高效的課堂必然會伴隨著反思,如果說“層層推進”是一個過程,那教師作為引導者,需要為這個過程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而這個“句號”就是回顧反思。課后反思回顧,需要教師和學生同時參與,其中不僅要包括對知識的理解,而且還要對學生課堂的表現(xiàn)進行一個點評,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這樣一來,便能進一步提升教學的效果,實現(xiàn)教學目標。比如,在講解初中化學“化石燃料的利用”這部分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有效地增加了課容量,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整體來看,這部分難度不大,但知識點過于瑣碎,綜合性較強。為進一步鞏固學生知識結構,在授課結束后,教師從“化石燃料的主要分布情況”、“化石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及新能源的開發(fā)”、“化石燃料的綜合應用”等方面著手,指導學生們進行總結反思。然后,教師組織了探究活動,讓學生結合這部分的內容,從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等方面綜合考慮,為推廣何種燃料提出自己的建議,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擴散思維能力。接下來,教師讓學生們闡述在這節(jié)課中的收獲和體會。最后,教師布置課后實踐作業(yè),讓學生查閱相關的資料,了解一些化石燃料的開采,并對本地的燃料結構做一個小調查,從而讓他們真正將知識應用于實踐。反思能夠催發(fā)學生內化新知,促進學生提升自己。課后反思是可謂學生能力提升,素質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循循善誘,鼓勵學生不斷反思自我,從而促進學生不斷發(fā)展。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從知識層面、能力層面引導學生總結反思,既鞏固了他們的知識結構,又培養(yǎng)了他們分析、歸納的能力。在反思、實踐的過程中,學生意識到了能源短缺的問題,從而增強了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4.結語
總而言之,打造高效課堂是當前所有教師追求的目標,也是課程改革進程中的必然要求。如何讓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上文是本人結合了教學實際,就初中化學教學的實踐略談了點滴認識。
參考文獻:
[1]?焦小桃.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初探[J].學周刊,2017,(33):56-57.
[2]?楊慧.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策略[J].吉林教育,2013,(004):58.
[3]?陳鳳.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8,(12):48.
[4]?蔣荔.創(chuàng)造高效初中化學課堂策略談[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7,(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