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倩婷
(四川省榮縣第一中學校 四川榮縣 643100)
對大部分學生來說,文言文都是艱澀難懂的;尤其對于農(nóng)村的孩子來說,基本上只能從老師的講解中來學習這些優(yōu)秀的篇章,他們沒有外助手段,甚至沒有可參考的資料。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一般都是采用滿堂灌的方法,一節(jié)課四十分鐘,全是老師一個人在講,學生邊聽邊記筆記。這樣的方式只會讓文言文教學越來越枯燥,學生越學越?jīng)]興趣,老師越講越覺著累,而教學效率也越來越低下。而在今天,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設備的普及,能大大的改善文言文教學的枯燥情況,下面我就如何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設備來提高文言文教學效率談幾點意見。
傳統(tǒng)模式中,教師如果要介紹一篇文言文的背景,常用的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方式是參考跟教材配套的練習冊,讓學生在上課預習上面的背景介紹。第二種方式是用幻燈片呈現(xiàn),一眼望去,一張幻燈片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字。第三種方式是老師口述,將相關的背景告訴學生,就算是本篇課文的導入了。這三種方式都利用了已有的資料或設備,且用時不長,但這三種方式并不能給學生留下印象,介紹了背景也相當于沒有介紹,對教學并沒有什么作用。
那么可以采用何種方式呢?教師可以用圖像、聲音等元素,讓學生有心靈或情感上的感觸,產(chǎn)生學習興趣[1]。比如在講《陳情表》之時,需要先了解李密為何要陳情,如果只是讓學生看一遍材料,并不能對他們的心靈有震撼。那么教師就可以用動畫來演繹李密凄慘的身世,讓學生情感上產(chǎn)生同情,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第一段作者對自己身世的陳述;同時動畫里也可以加入社會背景的演繹,讓學生更直觀地看明白李密為何一定要陳情。這樣,學生帶著情感去讀《陳情表》,不就更能感觸到《陳情表》的真摯動人嗎?有了心靈的感觸,這篇課文對學生來說,就不只是一篇遙遠而生硬的文言文了。
文言文基礎知識,包括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特殊句式、文學文化常識等,這些基礎知識講解起來時比較枯燥,如果教師再帶著學生一個一個地進行歸納、整理,還要浪費時間。為了避免這些問題,教師就可以采用微課的形式來講授。十分鐘的一個微課視頻可以講解一個類型的知識點,可以向學生示范如何去歸納整理知識點,并且也不需要很高明的計算機技術,一支筆、一張紙、一部手機,邊講邊錄,錄制時還可以加入一些動畫元素或幽默的語言,錄制好后將視頻發(fā)送至電腦,發(fā)送至班級群,學生不僅上課可以學,回家之后還可以學,什么時候忘了,什么時候又可以拿出來學習。將教師自己錄制的視頻給學生看,他們會對老師的錄制技術、錄制內(nèi)容、錄制方式感興趣,這樣,學生既有興趣學,教師也能輕松教學,并且還能在師生相互的建議和幫助下,共同進步。
如果將文言文內(nèi)容從頭至尾翻譯一遍,學生也能讀懂文章的內(nèi)容,但對課文的思想情感、哲理觀點、人物形象、情感傾向等體會就不會深刻,他們就會用一些套路式的語言,或者參考資料上的話來應付老師,告訴老師自己懂了,而實際上,他們并沒有真正的理解。
關于文本內(nèi)容方面的講解分析,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來幫助學生理解,體會相關人物的心境,或體會作者的情感[2]。比如在分析《荊軻刺秦王》一文的人物形象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進行飾演,配上相關的背景音樂。如在分析樊於期形象時,因為這一部分不長且動作幅度不大,所以可以讓兩個學生分別扮演荊軻和樊於期,配上英雄慷慨赴死的背景音樂,讓演的學生和看的學生都能融入其中。再如,在分析《廉頗藺相如列傳》的人物形象時,則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讀的時候一定要有相關人物說話的語氣和神態(tài),當然,背景音樂渲染氣氛必不可少。這樣,學生不僅不會厭棄這篇課文,反而會很用心地去看去聽同學演或讀得到不到位,當學生自己有了興趣,有了理解,學文言文又有何難呢?
當然,如果課文不是故事性的呢?那么教師可以利用視頻激發(fā)學生的感悟和理解。比如,在分析《赤壁賦》時,播放視頻:在懸崖峭壁之下,在大江之側,一葉扁舟緩緩漂流,舟中兩人對酒笑談,一會兒,月亮從東山上升起,二人便即對月吟詩唱歌。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讓視頻的角度越拉越大,讓小舟漸漸成為大江之中的一點。在觀看之時,教師引導學生跟著觀看到的視頻的位置回答課文中對應的句子,這樣,學生更能直觀地感受到作者說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等句子中蘊含的哲理,而學生也不會覺得枯燥乏味,昏昏欲睡。
通過加入現(xiàn)代教育技術,可以讓枯燥乏味的文言文教學變得生動,課堂不再是老師滿堂灌,通過視頻、聲音、圖像的輔助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身臨其境之中,他們就會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認識,學習也會變得主動,文言文學習也就沒有那么困難了[3]。師生之間的互動也不再是老師問、學生答這種沒有生氣而單一的互動,而是全班同學都積極地參與進來,敢說的同學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而不發(fā)表觀點的同學也會有興趣看,有興趣聽,甚至學生可以對老師制作的視頻進行技術指導,以便能幫助所有同學更高效地學習。因此,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