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頁)
學 術 探 討
熊膽粉產(chǎn)業(yè)化關鍵技術研究 閆廣利,孫暉,邱麗萍,靳喆,吳修紅,李杏花,楊波,王喜軍(1·1)
中國區(qū)域運氣學說適宜性研究(Ⅱ)——寒熱氣候 王毅榮,伏芬琪,張尚祖,金榮花,陳祺,方峰,羅漢,龐朝云,丁瑞津(1·6)
基于中醫(yī)“五態(tài)人”理論在痤瘡防治中的探析 楊陽,馬月香(2·1)
中東呼吸綜合征中醫(yī)防治探討 張尚祖,李赟,張宏偉,麻志華,程楠(2·4)
基于中醫(yī)之“陽”淺析體表醫(yī)學與T淋巴細胞相關性 陳麗萍,林麗莉(3·1)
中醫(yī)學沖任理論的建立及其意義 馬雪,閆津豪,王浩田,于淼,桑希生(3·5)
奔豚病機和方證臨證探討 郭小舟,林蘭,王斌(4·1)
支架內(nèi)再狹窄的病理變化和中醫(yī)藥治療的對策 楊雨,李斌,方豫東(4·5)
基于“濕性癘氣致病特點”與“初病即入肺絡”探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辨治 張福利,李顯筑,高恩宇,遲明洋,商春爽,張冠珣(5·1)
從氣血理論探討難愈性創(chuàng)面的中醫(yī)藥防治 樊煒靜,柳國斌(5·6)
基于中藥四性理論探析抗惡性腫瘤藥物的精準運用 王支龍,李平,孫鑫,張鋒利(6·1)
三部九候脈診法探析及其對臨床應用的啟發(fā) 張靖,佟鑫,賈倩男,孫遠遠,王洪武(6·5)
中醫(yī)治療寒疫的古代文獻考辨 王文凱,梁群,張賀(7·1)
從肝論治眉棱骨痛 蔣鵬飛,彭俊,彭清華(7·5)
基于多發(fā)性硬化性別差異的男女辨證理論探討 張凱欣,徐向青(8·1)
基于方劑因證施量相關策略探討缺血性腦損傷的中醫(yī)臨床研究 王文瑄,朱慧淵,王江,張琛,韋克克,羅斌(9·1)
基于陰陽理論與生物信息學方法探討抗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后炎癥反應的思路與方法 楊小鈺,楊仁義,黃海紅,諶澤芳,傅馨瑩,張偉(12·1)
藥 理 研 究
養(yǎng)陰解毒方對人肺腺癌耐藥細胞PC9/R信號蛋白AKT磷酸化及PTEN表達影響研究 張婷,李昂,孫建立(1·11)
盆痛靈灌腸對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模型大鼠疼痛行為的影響及其機理探討 付金榮,朱姍,徐英,沈宇鳳,溫歡歡,吳詩瑋(1·17)
補中助長顆粒對SD鼠GH/IGF-1及OPG/RANK/RANKL的影響 孫鳳平,李寧寧,韓雪(1·22)
養(yǎng)陰活血解毒方對實驗大鼠肝組織相關標志性蛋白表達的影響 梁小文,張鈺斌,馬超,謝鴻恩,陳啟紅,劉中景(1·26)
瓜蔞薤白半夏湯調(diào)節(jié)Apoe-/-小鼠動脈粥樣硬化的療效與機制研究 李金曦,趙吉艷,王均寧,沈仲琪,張義敏,董振飛(2·25)
霾黃金中藥茶急性毒理試驗研究 劉芳,馬婷婷,汪蕾,江紹偉,肖凌(2·31)
糖尿病大鼠中醫(yī)證候表征的演變 趙瑛,王婕,楊明艷,王冬雪,郇帥(3·11)
延胡索總生物堿對慢性低灌注腦損傷大鼠神經(jīng)保護的作用研究 田冰,來杰,黃樹明(3·16)
D-半乳糖聯(lián)合對氯苯丙氨酸致腎不藏志不寐大鼠下丘腦神經(jīng)遞質(zhì)和凋亡基因的實驗研究 任小娟,張星平,王慶全,王冠英(4·9)
益氣化痰活血方對AIT小鼠甲狀腺Ets-1、IL-17基因表達的影響 侯敏,楊瀟,宋囡,王智民,曹慧敏,高天舒(4·14)
基于TLR4/MyD88信號通路探討大黃靈仙方緩解膽管細胞炎癥反應的作用研究 吳華帥,俞淵,陳金梅,甘苡蓉,李承積(5·9)
頭針對MPTP誘導的PD小鼠行為學及PI3K、p-Akt(Ser473)蛋白表達的影響 李全,尹洪娜,孫忠人,于楠楠(5·14)
四君子湯對16月齡小鼠血漿內(nèi)源性代謝物質(zhì)的影響 梁華,聞宏妍,朱明雪,李奇瑋,西旺,閆起,王燕,李澤光(5·18)
陽和化巖湯對乳腺癌癌前病變細胞P53、Ki67表達的影響研究 王曉娜,劉曉菲,孫穎,李斐斐,史文嫻(6·9)
伸筋草總生物堿的提取純化與急性毒性及抗炎活性研究 張妍妍,畢悅,尹麗穎,牛雯穎,肖洪彬(6·14)
延經(jīng)丸對去勢模型大鼠腎上腺皮質(zhì)中Bax和Bcl-2蛋白表達的影響 …趙粉琴,李春瑤,劉曉莉,茍亞嬌,胡志霞,徐世倩,袁愛倩,張文靜(6·18)
基于“異類相制”的馬錢子復方配伍減毒的代謝組學研究 張娜,趙良友,劉永武,王宇,安柏松,劉樹民(7·8)
去甲氧基姜黃素對毒胡蘿卜素誘導乳鼠心肌細胞內(nèi)質(zhì)網(wǎng)應激的影響 崔健昆,耿乃志,孟凡吉,施麗春,田耕,韓玉生(7·17)
芪黃補腎泄?jié)岱綄δI小球系膜細胞Nrf2/HO-1信號通路的影響 金麗霞,金麗軍,欒仲秋,潘超,馬艷春(7·21)
基于“適應原樣”作用的人參碳量子點膠體對小鼠抑瘤作用研究和抗COVID-19臨床應用 張喜武,田瑩瑩,李秋晗,白玉峰,朱瑜,竇金金(8·8)
基于FoxO信號通路探討HP相關性胃炎脾胃濕熱證胃黏膜細胞凋亡的機制 周義方,喻斌,徐寅,曾蓉,陳末(8·12)
去甲氧基姜黃素通過PI3K-Akt-mTOR信號通路調(diào)控細胞自噬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大鼠的保護作用研究 崔健昆,耿乃志,孟凡吉,施麗春,田耕,楊桂青(8·19)
活血榮絡方對Aβ25-35誘導的星形膠質(zhì)細胞阿爾茲海默病損傷的抑制作用及其機制研究 陳瑤,宋洋,楊仁義,楊小鈺,胡華,劉利娟,周德生(9·21)
黃芪甲苷對缺血再灌注誘導的大鼠心肌細胞及線粒體自噬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機制研究 李旭陽,張東偉,趙宏月(9·27)
御唐丸對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大鼠肝臟PI3K/AKT信號通路的影響 張良,何秀麗,鄭南,井宏穎,韓玉生(9·32)
基于PI3K/Akt/GSK-3β信號通路探討穩(wěn)心丹對MIRI大鼠心肌保護作用的機制研究 王秀珍,鄒偉,李冀,蔡國鋒,劉凱,賈坤平,王特哈斯,彭宇飛(10·6)
補腎活血祛瘀法對早期閉合性骨折模型大鼠愈合程度及血管新生的影響及作用機制 王飛,付霆(10·12)
人參皂苷Rg3聯(lián)合紫杉醇抑制人肝癌細胞HepG2增殖和對裸鼠移植瘤模型的作用機制研究 張奉海,張瑞榮,陳淑娟,王金紅,于永蘭(10·16)
紫朱軟膏對急性創(chuàng)面愈合過程中IL-1β、MMP-9和TGF-β的作用及自噬相關性研究 胡嘯明,黃仁燕,韓強,嚴仕夢,柳國斌(11·1)
伸筋草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大鼠踝關節(jié)滑膜組織ICAM-1、MMP-3及OPG/RANKL/RANK信號通路的影響 張妍妍,邢希旺,敖鵬,劉玉婕,肖洪彬(11·10)
黃芪甲苷通過抑制細胞凋亡減輕氧糖剝奪/復氧復糖PC12細胞損傷的研究 杜澍金,趙艷萌,周曉紅,高維娟(11·15)
清熱除濕凝膠對SiHa細胞荷瘤鼠的抑瘤作用及對Bcl-2、Bax蛋白的影響 馬秀麗,劉君,李家琦,薛曉鷗(12·7)
補陽還五湯對AD模型小鼠血腦屏障及MMP-2、MMP-9的影響 董曉紅,賈佩華,張正一,王悅陽,劉斌(12·12)
尖葉假龍膽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 付強,王曉雨,李冀(12·17)
芪蛭膠囊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大鼠自噬相關因子PI3K、Beclin-1表達水平的影響 蔣希成,段芳芳,張婷婷, 孫曉偉,姜國華,王兵,張浩,孫遠征,姜德友(12·21)
針灸與經(jīng)絡
基于數(shù)據(jù)挖據(jù)的補腎活血法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取穴規(guī)律分析 石海平,李家劼(2·34)
方 劑 縱 橫
論炙甘草湯補血第一方的理論依據(jù)及臨床驗證 莫志紅,葉瑜,莫智旭,徐紅艷,袁磊,林丹,亢學良,陳泳吉(2·40)
當歸芍藥散活血利水不同配伍對缺血性腦卒中小鼠神經(jīng)再生的影響 李思頡,楊勇,李海燕,高晨,任長虹(5·25)
赤芍相關藥對配伍比例與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孟廣杰,劉靜,樸成玉,張穎,吳修紅(5·30)
結合數(shù)據(jù)挖掘分析《備急千金要方》痼冷積熱篇方藥特點 姜雯婕,楊勇(7·27)
基于李冀教授治療痹證經(jīng)驗淺析其依法組方“變”之理念 李冀,趙澤世,張文釗,周軒,付強(7·32)
析玉屏風散之君藥,再釋“方之精,變也”論 李冀,趙澤世,周軒,張文釗,付強(11·40)
臨 床 論 著
溫腎固攝湯治療中老年女性SUI的臨床觀察 陳瑩瑩,陳京京,裴麗,宋業(yè)旭,贠捷,孫可豐,李冀(1·30)
當歸地黃飲加減聯(lián)合達英-35治療腎虛型多囊卵巢綜合征經(jīng)驗總結 李春瑤,劉小莉,趙粉琴(1·34)
銅砭刮痧聯(lián)合桂香溫經(jīng)止痛膠囊治療寒凝血瘀型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痛經(jīng)的臨床觀察 叢慧芳,于洋,李陽,刁旺平,張?zhí)鞁?2·7)
參芪麥味地黃湯聯(lián)合二甲雙胍對氣陰兩虛型2型糖尿病患者UACR、MODD及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夏靜,王海明,沈金花,王華,唐金雅,沈旭(2·12)
溫陽升白顆粒聯(lián)合艾灸改善癌癥相關性疲乏的臨床研究 王芳,高業(yè)博,薛鵬,高音,周磊,何生奇,蘆殿榮,王寧軍,朱世杰(2·16)
16S rRNA測序探討嶺南濕證人群腸道菌群結構變化 宋佳堉,叢夢雨,巫柳岑,王術玲(3·21)
肉芽腫性乳腺炎不同中醫(yī)證型中免疫相關因子表達變化及臨床意義 劉曉菲,王楠,李斐斐,宋愛莉,張麗美(4·23)
柴胡疏肝散治療氣滯心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對患者H-FABP水平的影響 楊聲亮,黃磊,劉益軍,譚琦(4·29)
124例廣東地區(qū)易感冒人群出生日期的五運六氣的分析 蘇妹英,陳欣燕,雷靜,林嬿釗(7·35)
加減海桐皮湯熏洗對膝骨性關節(jié)炎患者VAS評分的影響 姜益常,崔向宇,王寶玉,李芳(8·43)
基于5-HT探討疏香灸治療肝郁氣滯證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的機制 羅莎,唐少波,毛燕寧,莫與琳,方譽(8·48)
中藥陰道沖洗配合納藥法治療宮頸高危型HPV病毒感染的療效評價 李紅梅,亓丁,劉麗,胡喜姣,王士萌,楊東霞(8·52)
“形氣辨證”推拿治療膝骨關節(jié)炎臨床觀察 王先濱,丁玉鑫,譚曾德,潘軍英,張鴻婷,姜德友(8·55)
化瘀抗癌湯灌腸聯(lián)合耳穴貼壓對肺癌患者腸道菌群及炎癥因子功能的影響 薛蓮,沈春勤,陳超(8·60)
針刀配合夾脊電針治療近端肌萎縮型頸椎病的回顧性研究 包瑞,劉再然,徐西林,張曉峰,劉長燕,孟悅,趙淑芳(8·64)
益腎通淋排石湯聯(lián)合運動療法治療腎石病臨床療效和炎癥反應的研究 周波,王剛,湯曉莉,陳方明,王賢文,陳健友(10·21)
紅藤湯保留灌腸對慢性盆腔炎患者療效及對免疫-炎癥因子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李曉娟,邱育紅(10·26)
桃紅四物湯聯(lián)合西洛他唑對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癥的臨床療效觀察 王崇寶,呼興華,李玲(11·63)
思路與方法
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技術研究中醫(yī)藥治療兒童哮喘用藥規(guī)律 倪萍,楊勤軍,楊程,張星星,童佳兵,李澤庚(3·25)
基于網(wǎng)絡藥理學探討柴胡三參湯治療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機制 冉俊寧,馮君,黃巍,唐聰聰,劉慧慧,王偉松,劉建和(3·32)
腸胃舒膠囊治療惡性腫瘤胃腸功能紊亂臨床方案設計特色 楊璐,姚靚,李丹陽,華偉,陳信義,郎海燕(4·34)
穴位貼敷療法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療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王銳,劉宇軒,李永吉,楊婧(4·39)
基于網(wǎng)絡藥理學的金蓮花活性成分抗炎機制研究 郭艷麗,劉維麗,鞠愛霞,馬偉(8·25)
基于網(wǎng)絡藥理學探討吳茱萸-黃連藥對治療胃炎的機制研究 張慧,王艷艷,黃莉莉,毛子瑋,李廷利(8·29)
基于網(wǎng)絡藥理學探討玉屏風散治療特應性皮炎的作用機制 張麗,楊志波(9·36)
基于數(shù)據(jù)平臺挖掘分析國醫(yī)大師張琪治療慢性腎衰竭的用藥規(guī)律 李淑菊,田鋒,楊菲菲,張彤,張佩青(10·32)
益氣活血、溫陽通絡法治療硬皮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單雨,卞華,范黎明,郭嘉,卞博(11·28)
基于文本挖掘分析中醫(yī)藥治療瘟疫的思路 何霞霞,尚成英(11·34)
基于網(wǎng)絡藥理學和分子對接技術研究人參皂苷Rg1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分子生物學機制 盛望,王瑾茜,殷淑婷,李旭華,胡國恒,謝麗華(12·54)
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探討“補氣養(yǎng)血,平肝固腎”法論治眩暈病 劉仕琦,李冀(12·61)
伯 仲 論 壇
益氣健脾補腎法防治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機制探討 王文瑄,韋克克,張琛,朱慧淵(2·20)
失眠癥病因病機分型研究芻議 迪麗胡瑪爾·多爾坤,張星平,肖春霞,邊穎漢,彭志鵬(3·8)
中醫(yī)藥診治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研究進展 李芊,吳效科(4·18)
梔子柏皮湯經(jīng)方溯源及其劑量古今度量衡考證 韓金潤,魏文峰,王慧,劉紹博,王喜軍(8·4)
中 藥 研 究
北柴胡地上部分正丁醇層的化學成分研究 黃金,劉艷,潘娟,劉源,許振鵬,楊炳友,匡海學(1·38)
基于中藥“望聞問切”理論探析“切”法與中藥藥性的關系 孫珍珍,李家劼,朋湯義(1·41)
前胡總香豆素提取物質(zhì)量標準研究 呂新林,徐國兵,許雷鳴,洪穩(wěn)穩(wěn)(2·43)
麩炒白術、牡丹皮免煎顆粒與中藥飲片有效成分的含量研究 呂艷玲,李嘉慧,劉宇(3·51)
基于油水分配系數(shù)與指標成分含量的甘草增溶作用研究 王舒琪,忻曉東,頓佳穎,李春花(6·33)
基于MRP2的燈盞花素對辛伐他汀藥物體內(nèi)轉運過程的影響 鞠愛霞,趙嬌,單萬亭,孫爽,肖洪彬,李秋紅(9·5)
基于UPLC-QTOF/MS技術鑒定雷公藤多苷片中的化學成分 章欣怡,辛貴忠,劉建群,劉麗芳(9·12)
“甘草-馬錢子”配伍前后及其拆分相態(tài)指紋圖譜對比研究 郭玉巖,李春成,孫爽,楊大宇,呂邵娃(10·1)
白花香蓮解毒顆粒質(zhì)量標準研究 黃鵬,邱華,范春嬌,蘇翠麗,李家煥,李旺,蒙蔭杰,何錦軼(11·19)
基于丁香苦苷抗菌藥效研究的丁香葉質(zhì)量標志物指認 張喜武,楊斯棋,李永吉,劉振強,朱健,張麗麗,竇金金(11·23)
關蒼術石油醚部位化學成分研究 周媛媛,高蕙蕊,吳熙培, 宋紅娟,馬丹娜,劉艷,王曉麗,于海龍,楊炳友(12·26)
針 灸 經(jīng) 絡
針刺配合雷火灸治療脾虛泄瀉型腸易激綜合征臨床療效觀察 李聰(3·56)
運用彭靜山教授“一點二穴三線四面取穴法”針刺治療難治性面癱 杜鑫(4·54)
針刺治療帕金森病的療效及對T淋巴細胞亞群和磁敏感成像的影響 由麗娜,姜海東,李青(5·35)
楊卓欣教授“調(diào)任通督”法治療中風病擷要 楊福霞,楊卓欣,周玉梅,袁偉渠,郭悅寶(5·39)
近5年針灸及其相關療法防治卵巢早衰的研究進展 羊璞,惠建榮,李歡,効迎春,龐苗苗(6·59)
“膝三針”在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康復治療的臨床研究 蘇尚賢,葉英文,陳俊琦,童新延(6·63)
針刺治療對CUMS抑郁大鼠行為學和血清代謝組學的影響 徐雪嬌,李天英,田家華,李欣,劉俊麟,馬蕓瑄,喬延盈,孫謙(7·58)
試論“根結標本”理論在繆刺中的運用與發(fā)揮 張淑雯,袁玉梅(10·60)
臍針治療周圍性面癱急性期臨床思路探析 楊倩怡,李婷,譚殷殷,易瑋(12·30)
臨 證 經(jīng) 驗
徐經(jīng)世治療肝癌經(jīng)驗 付書璠,孫宇潔,李慧,董昌武(1·45)
淺述周銘心教授嗣孕三段調(diào)治法 羅世坤,周銘心(1·48)
胡國恒教授分型論治灼口綜合征經(jīng)驗擷英 謝姝杰,何國平,胡國恒(1·52)
李延教授治療冠心病痰瘀互結證的臨床經(jīng)驗總結 熊偉南,張立,王雪,崔健昆,李延(2·47)
王行寬教授從神三維體系論治不寐 田晶,范建民(2·50)
葉天士“經(jīng)氣注絡,絡氣還經(jīng)”理論與臨床意義探討 張福利,遲明洋,張健(3·61)
朱啟勇從陰虛血瘀論治肺間質(zhì)纖維化 馮榆,周丹丹,肖慶齡,沈曉瑋,朱啟勇,諶曉莉(3·64)
郭軍教授分型論治陽痿思路及經(jīng)驗 劉勝京,郭軍,王福,高慶和,晏斌,劉煜,張繼偉(4·58)
林慧光教授從脾胃論治內(nèi)傷雜病 陳雨濃,林慧光(4·61)
武權生教授運用氣血理論防治不明原因復發(fā)性流產(chǎn)的臨床經(jīng)驗 車荷嫻,孫艷艷,崔楠,王玉梅,張作良,張小花,武權生(5·42)
林慧娟治療慢性心衰中寒涼藥的理論探討及應用 呂佳譽,林慧娟,蘇文革,崔向寧(5·45)
霍介格教授運用風藥治療大腸癌經(jīng)驗 曹雯,霍介格,李靈常(5·49)
韓延華教授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經(jīng)驗擷菁 匡洪影,劉莎,韓延華(6·23)
賈英杰調(diào)氣和血法辨治惡性腫瘤經(jīng)驗管窺 孫一丹,陳倩倩,李小江,賈英杰(6·26)
淺析代謝綜合征與中醫(yī)“痰濕”理論的關系 胡慧君,劉莉,隋艷波,韓宇博,鄒國良,金娟(6·30)
張曉峰教授運用中藥股骨頭灌注療法治療股骨頭壞死的經(jīng)驗探討 徐西林,張曉峰,李小冬,包瑞,申意偉,呂航,劉宏鵬(7·40)
試論中醫(yī)“天癸”及其病機規(guī)律 曾艷玲,朱鴻秋,胥芯蕾(7·43)
王選章教授形氣辨證法在傷科疾病推拿應用探討 譚曾德,丁玉鑫,張明明,王先濱(7·47)
劉麗芳教授從“氣化”理論論治乳腺癌肺轉移經(jīng)驗 范洪橋,周亮,王月,譚慧紅,吳世婷,葛安琪,李松蓮(8·37)
淺談痔病的中醫(yī)個體化治療與精準醫(yī)療 范錫義,陳靜,岳鴻,董雨浩,肖靜,陳敏(8·40)
樸炳奎教授益氣養(yǎng)陰法辨治大腸癌思路 張海山,鄭紅剛,花寶金(9·58)
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證候分型及其方藥療效探析 錢宇章,王楠,董煜祺,顧軍,康然,謝林(9·61)
林平主任治療慢性胃炎臨床經(jīng)驗 林梅,林平(9·65)
馮曉玲教授治療單側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經(jīng)驗探析 王士萌,張楊,陳璐,蔣莎,馮曉玲(10·52)
孫偉正教授應用“補脾益腎,酸甘化血”法治療缺鐵性貧血經(jīng)驗 王金環(huán),張麗琴,雍彥禮,趙偉,田飛,孫岸弢,孫偉正,于春華(10·56)
從生殖軸“肝腎-天癸-沖任-胞宮”論治未破裂卵泡黃素化綜合征 高燕,許小鳳(11·53)
刺血療法多樣聯(lián)合治療痛風性關節(jié)炎的理論初探 趙文亮,江勉君,秦敏(11·56)
龍江韓氏婦科流派對高齡女性妊娠相關問題的診治策略 韓延華,馮聰,齊娜(11·59)
莊禮興教授針藥結合治療面肌痙攣臨證經(jīng)驗總結 招敏虹,劉鑫,謝曉燕,于珺,莊禮興(12·34)
基于“瘀血不去,腎氣難扶”思想淺析補腎活血助孕之路 王玉梅,武權生,折婭歡,車荷嫻,張作良,孫艷艷,張小花(12·38)
臨 床 研 究
益腎化痰方治療乳腺癌骨轉移患者重度疼痛的臨床研究 寧真真,王俊濤,王祥麒(1·55)
穴位埋線聯(lián)合補腎化痰方治療痰濕內(nèi)盛型肥胖的療效觀察 任那,劉翠翠,侯麗輝(2·54)
益腎斂精泄?jié)岱ㄖ委熖悄虿∧I病的臨床療效分析 吳開明,常健菲,王皓宇,聶浩劫(2·58)
滋陰清嗓湯對咳嗽變異性哮喘發(fā)作期患兒IgE、IL-4、IL-5水平的影響及安全性分析 潘陽瓊,陳豪,黃晗,梁利紅,盧紅霞,張婷,曹歡,何倩倩,許麗萍(3·38)
壯藥拔毒生肌膏治療下肢靜脈性潰瘍的療效觀察 杜娟嬌,張春霞,黃新,張力,李杰輝,黃瀟(3·43)
子午流注三陽灸對腦卒中軟癱期上肢肌張力及運動功能恢復的影響 王嫻,王燕,邱萍,陳燕(3·46)
基于UFPWV的頸動脈硬化與高血壓中醫(yī)證型相關性分析 趙麗娜,初春,李晶(4·46)
電熱砭石溫熨療法對頸性眩暈臨床療效觀察 秦誼,胡曉玲,鄭媛媛,林新曉(4·50)
從中醫(yī)角度探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臨床特征 唐瑤,章天天,楊旸,費忠亭(5·52)
腹針結合中藥治療心腎不交型圍絕經(jīng)期睡眠障礙的臨床觀察 王琳晶,朱路文,常紅,祝鵬宇,王春英,孫遠征(5·55)
五磨飲子湯結合針刺瀉血對喘證患者療效及肺功能影響研究 趙艷茹,武艷(5·59)
牛黃利咽丸治療急喉痹的臨床觀察 王殿一,李巖,張競飛,周凌(6·38)
加味補陽還五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及其對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的影響 寧瑞卓,張?zhí)煊?,馬建(6·41)
溫陽開郁法治療郁癥型眩暈的臨床觀察 白鈺,李晶潔,呂書勤(6·44)
柴術理胃飲治療肝郁脾虛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研究 范明明,張湘龍, 張嘉裕,王海強,王順(6·49)
芪杉方對氣陰兩虛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化療后免疫功能影響的回顧性分析 楊帆,姜慶輝,姜家康,遲文成(7·50)
膈下逐瘀湯加減聯(lián)合宮腔鏡下輸卵管通液術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的療效分析 胡喜姣,李紅梅,王曉濱,楊東霞,李蘭,孫萌,趙晶晶,劉麗(7·54)
自擬扶肺解毒方聯(lián)合安羅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 慈雪萍,孫慶明,董皖輝(9·42)
清腦益元湯對缺血性中風患者的療效及Barthel指數(shù)、ADL評分的變化研究 李雪娜,海英(9·46)
生鐵落飲化裁治療痰熱郁結型狂病患者的療效及對甲狀腺激素水平的影響 劉燁,張陜寧(9·49)
麻黃葛根湯結合電針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效果研究 黃建國,黎啟嬌(9·54)
交泰丸治療2型糖尿病伴失眠的療效分析 潘立民,孫媛梅,謝梁震,葉婷(10·39)
傷科黃水膀胱灌注治療女性膀胱過度活動癥的臨床研究 李碧怡,李宇麟,彭嘉健,鄺敏華,羅健(10·43)
保肝解毒湯保留灌腸聯(lián)合水飛薊賓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臨床研究 張曉星,劉延東,楊川(10·47)
針刺四關穴治療三叉神經(jīng)痛40例臨床觀察 李曉陵,劉曉慧, 曹丹娜,王豐,蔡麗娜,李崖雪,劉陽,姜曉旭,王楊(11·43)
補腎活血方治療多發(fā)性大動脈炎的臨床觀察 安喆,楊超,陳文閣(11·46)
癌理通外敷對癌性骨痛控制的臨床療效觀察 陳學彰,陳錫康,田華琴,梁貴文,王斌,李宏良(11·49)
補腎活血方調(diào)節(jié)COX-2、PGE2改善不明原因復發(fā)性流產(chǎn)患者分泌晚期蛻膜化水平的研究 馮曉玲,朱慧,常卓,張揚,蔣莎,谷玥儒,賈紫千,吳儀(12·41)
低齡兒童抽動障礙應用超劑量菖麻熄風片并延長用藥時間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 孫奇,李倜,李姣,盧天蛟,潘立民(12·46)
益氣活血化瘀方對冠心病老年患者PCI術后冠狀動脈血流的影響 吳煒,樊丹,朱玉婕,陳永剛(12·50)
醫(yī) 籍 探 析
唐宗?!堆C論》消瘀思想探驪 徐新宇,蘇悅,何松,李卓凡,韓卉,汪岱,劉俊楠,王玉鳳(1·58)
《東醫(yī)寶鑒》中小兒飲食異常對診治小兒厭食癥的啟發(fā) 段淑文,王小榮,姚蕙瑩,張鴻彬,李喜云,張弢(3·67)
《諸病源候論》對疫病認識的貢獻 田思瑋,代金剛(5·62)
淺述《傷寒雜病論》經(jīng)方在腫瘤及其并發(fā)癥的臨床應用 黎詠麟,王芳,楊國華,朱世杰(6·53)
基于中醫(yī)傳承輔助系統(tǒng)的《青囊秘訣》治癰之用藥特點分析 張洋,張薇,馬伯艷(7·63)
研 究 進 展
中醫(yī)藥治療肺癌的免疫機制研究進展及治療現(xiàn)狀 李恬,宋少莉,黃鋼(1·62)
華佗夾脊穴臨床應用研究進展 仉會玉,秦曉光,雒明棟(1·67)
不同產(chǎn)地當歸品質(zhì)的研究進展 謝田朋,柳娜,王雅莉,景明(1·72)
代謝組學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西醫(yī)臨床診斷中的研究進展 張瑞,黃慶松,黃雪元(1·76)
山藥化學成分與藥理活性研究進展 陳夢雨,劉偉,侴桂新,王永麗(2·62)
基于網(wǎng)絡藥理學的類風濕關節(jié)炎藥物治療研究進展 吳晨,魏昀,高慧琴(2·67)
龍虎交戰(zhàn)針刺手法研究進展概述 李難,祝金豹,孫培養(yǎng),儲浩然(2·72)
中醫(yī)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作用機制研究進展 高艷奎,申睿,朱向東,柳榮,王歡,鐘興騰(2·75)
中醫(yī)藥治療功能性不射精癥的研究進展 徐新宇,余郭芳,黃明玉,王青,李鳳(3·70)
鼠婦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李軍,劉嘉利,李堯鋒,王慶學,劉曉清(3·74)
基于自噬理論探討缺血性腦卒中的中醫(yī)藥研究進展 黃顯雯,羅捷,陳永斌,劉啟華,鄒玲,李南方(3·77)
針灸治療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研究進展 陳揚,蘇同生(4·63)
針刺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研究中疾病分型問題的探討 王瑞琦,李禮,樊小農(nóng),沈燕,王舒(4·68)
針刺外關穴腦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進展 李曉陵,姜海洋,王豐, 劉曉慧,蔡麗娜,曹丹娜,聶守萍,張坤宇,李冰昕,范越(4·72)
肝郁脾虛型潰瘍性結腸炎大鼠實驗模型研究進展 柳榮,申睿,朱向東,高艷奎,王歡,鐘興騰(4·76)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中醫(yī)研究進展 回雪穎,郭偉光,滕林,馬銘堃,劉穎(5·66)
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中醫(yī)外治法研究進展 李倩,葛玲玉,費文榮(5·70)
穿山龍總皂苷的藥理作用及機制研究進展 李媛媛,周鴻銘(5·73)
左金丸現(xiàn)代藥理研究進展 管懋瑩,徐蔚杰,李和根(5·78)
單味中藥及其提取物在肺纖維化治療中的研究進展 葛春蕾,張興彩,李珂珂(6·67)
糖尿病中醫(yī)證候與中藥復方的代謝組學研究進展 王之心,陳清光,陸灝,姚政(6·73)
近二十年《內(nèi)經(jīng)》“治未病”思想內(nèi)涵及應用研究進展 李豐丞,任海燕(6·77)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醫(yī)藥治療研究進展 覃秀容,陳月橋,石清蘭,吳聰,胡曉,牙程玉,毛德文(7·66)
近10年針灸治療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及作用機制進展 李全,邢春玥,孫忠人,尹洪娜,孫曉偉(7·72)
當歸芍藥散異病同治的現(xiàn)代研究進展 付新,?;荩胶?,曲苗,楊德強,張洪財(7·77)
病竇綜合征患者起搏器植入術后中醫(yī)證型變化研究進展 張文斌,王震,劉楊(8·69)
針灸治療踝關節(jié)扭傷臨床研究進展 高俊虎,劉建偉,韓旭,樸圣愛(8·73)
糖尿病難愈性創(chuàng)面大鼠實驗模型的研究進展 樊煒靜,柳國斌(8·76)
中藥調(diào)控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進展 劉嘉,楊海軍,曾慶琪,陶偉偉,張?zhí)煊?9·68)
中醫(yī)藥治療膽石癥的研究進展 曾思敏,劉熙榮,李生發(fā), 林華勝,周衡,程臣,牟麗環(huán),韋靜,黃貴華(9·72)
獨活寄生湯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藥效學及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張鴻婷,杜旭,郭丹丹,唐鵬,趙海燕(9·77)
血栓前狀態(tài)致復發(fā)性流產(chǎn)的中西醫(yī)治療研究進展 平昀鷺,趙小萱,馮曉玲,鄒康西(10·64)
蜂蜜作為藥用輔料應用及質(zhì)量控制的研究概述 郝博,曹歡,鹿擴建,筆雪艷,張清波(10·69)
中醫(yī)藥治療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研究進展 郭偉光,趙鴻儒,王景(10·75)
中醫(yī)藥論治多囊卵巢綜合征研究進展 李春瑤,趙粉琴(10·79)
五味子的化學成分和藥理研究進展 馬艷春,馮天甜,韓宇博, 范楚晨,劉雅芳,梁碩,王雪卿,代麗娟(11·67)
中醫(yī)外治法治療漿細胞性乳腺炎膿腫及瘺管期的研究進展 馬亮亮,王寬宇,孔祥定,陳靜,任蓁(11·72)
中藥對果蠅抗衰老作用研究進展 朱明雪,楊利敏,陳宜武,王燕,西旺,匡海學,梁華(11·76)
腦卒中后抑郁中醫(yī)病證結合動物模型的思考 邵樂,焦欣,劉林,佘顏(11·79)
中藥單體及復方治療酒精性肝損傷的研究進展 胡曉陽,孫爽,李響,趙啟騰,郭鐘秀,樸圣愛(12·65)
淫羊藿在男科臨床應用和基礎研究進展 楊席偉,王佳,甘朝剛,楊毅堅(12·70)
產(chǎn)后抑郁的現(xiàn)代病因病機研究及針灸治療進展 官宏,王健(12·74)
腎間質(zhì)纖維化氧化應激相關信號通路與中醫(yī)藥研究進展 羅珊,宋立群,馬曉鵬,盛紫陽,于珊珊,楚鎏慈,贠捷(12·79)
(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