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
肺炎的嚴重程度和局部炎癥程度、肺部炎癥播散、全身炎癥反應速度等因素均有緊密的聯(lián)系,肺炎患者產(chǎn)生嚴重低氧血癥、急性呼吸衰竭需進行通氣支持,或是發(fā)生低血壓、休克等情況,則可判定為重癥肺炎[1]。其發(fā)病原因和多種因素有關,比如說:心肺基礎、附加危險因素之上感染肺炎、特殊病原菌感染、慢性疾病、長時間嗜酒、營養(yǎng)不良等;臨床癥狀:神經(jīng)萎靡、意識障礙、視盤水腫、驚厥、肺部啰音增多等。本文將本院近年來收治的重癥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重點比較采用亞胺培南治療、莫西沙星治療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 挑選本院2017 年9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78 例重癥肺炎患者,按入院先后順序分為研究組及參照組,各39 例。研究組男22 例,女17 例;年齡50~69 歲,平均年齡(59.5±5.4)歲。參照組男23 例,女16 例;年齡51~69 歲,平均年齡(60.2±5.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實行機械通氣;氧合指數(shù)<250/250 mm Hg(1 mm Hg=0.133 kPa);呼吸頻率>30 次/min;多肺葉浸潤;在知情協(xié)議上簽字。
1.2.2 排除標準 嚴重精神疾??;意識障礙;對本研究應用藥物禁忌。
1.3 治療方法 入院后,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方法治療,包括吸氧、祛痰、降溫等。
1.3.1 研究組 給予注射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深圳市海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9133)治療,取1.0 g 注射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100 ml 生理鹽水,混合后靜脈滴注,8 h 靜脈滴注1 次,連續(xù)治療7 d(1 個療程)[2]。
1.3.2 參照組 給予鹽酸莫西沙星注射液(南京優(yōu)科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0039)治療,靜脈滴注,取400 mg 鹽酸莫西沙星注射液、100 ml 生理鹽水,混合后靜脈滴注,1 次/d,治療時間為10 d。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相關指標 包括ICU 住院時間、抗菌藥物使用時間、血常規(guī)恢復時間、痰液性狀改變時間、機械通氣時間。
1.4.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 包括PCT、CRP、IL-6。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10 ml,按照3000 r/min 的速率離心處理,采取患者的血清,放置在-70℃冰箱中保存。PCT 檢測經(jīng)電化學發(fā)光夾心法測定,其他兩項炎性指標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進行檢測。
1.4.3 比較兩組患者的病菌清除率 治療前后采取生理鹽水漱口,將咳出的痰液送檢,2 h 內(nèi)實行痰涂片,選擇膿性部分涂片作為格蘭染色,進行鏡檢篩查標本。然后,實行培養(yǎng)、藥敏試驗(K-B 紙片擴散),時間在1 d內(nèi),以常規(guī)方法鑒定菌種,按細菌學標準對患者細菌清除狀況加以評判。
1.4.4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經(jīng)治療,肺部異常體征全部消除、肺部影像學異常改變,體溫恢復正常時間>3 d,即為治愈;經(jīng)治療,肺部異常體征基本消除,同時肺部影像學異常得以顯著緩解,體溫恢復正常時間>3 d,即為好轉(zhuǎn);經(jīng)治療,沒有獲得上述效果,即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好轉(zhuǎn))/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ICU 住院時間、抗菌藥物使用時間、血常規(guī)恢復時間、痰液性狀改變時間、機械通氣時間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ICU 住院時間、抗菌藥物使用時間、血常規(guī)恢復時間、痰液性狀改變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分別為(13.51±3.34)、(8.21±2.13)、(4.54±2.63)、(4.78±2.72)、(9.43±6.11)d,參照組患者的ICU 住院時間、抗菌藥物使用時間、血常規(guī)恢復時間、痰液性狀改變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分別為(17.06±3.75)、(10.59±2.67)、(6.83±2.78)、(6.61±2.92)、(13.65±6.29)d。研究組患者的ICU 住院時間、抗菌藥物使用時間、血常規(guī)恢復時間、痰液性狀改變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均短于參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4147、4.3516、3.7370、2.8638、3.0053,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研究組患者的PCT、CRP、IL-6 水平分別為(16.98±1.09)μg/L、(125.68±24.29)mg/L、(147.63±7.07)ng/L,參照組患者的PCT、CRP、IL-6 水平分別為(17.04±1.19)μg/L、(128.49±24.69)mg/L、(148.63±7.11)ng/L。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PCT、CRP、IL-6 水平分別為(4.33±0.96)μg/L、(9.55±8.52)mg/L、(10.35±6.54)ng/L,參照組患者的PCT、CRP、IL-6 水平分別為(6.78±1.23)μg/L、(17.39±10.41)mg/L、(19.07±7.06)ng/L。治療前,兩組患者的PCT、CRP、IL-6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2322、0.5067、0.6228,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PCT、CRP、IL-6 水平均低于參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9.8060、3.6396、5.6586,P<0.05)。
2.3 兩組患者的病菌清除率比較 研究組中檢出格蘭陰性菌25 株、革蘭陽性菌13 株、真菌10 株,共檢出菌株48 株,病菌清除率為93.75%(45/48);參照組中檢出格蘭陰性菌23 株、革蘭陽性菌14 株、真菌10 株,共檢出菌株47 株,病菌清除率為78.72%(37/47)。研究組患者的病菌清除率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5397,P<0.05)。
2.4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中,治愈25 例、好轉(zhuǎn)12 例、無效2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4.87%(37/39);參照組中,治愈14 例、好轉(zhuǎn)15 例、無效10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4.36%(29/39)。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3030,P<0.05)。
重癥肺炎為臨床常見疾病,當病原體侵入肺部、炎癥滲出物滲出肺泡腔內(nèi),容易對患者換氣功能構成損傷,這時患者容易發(fā)生低氧血癥、呼吸衰竭[3]。相關研究人員表示,社區(qū)、院內(nèi)重癥肺炎的病死率均非常高,這一疾病存在起病急驟、發(fā)展速度快等特點,痰液培養(yǎng)和血常規(guī)培養(yǎng)的時間非常長,如果不能在第一時間采取抗感染措施治療,必然會對患者康復情況、預后構成嚴重影響。實行細菌培養(yǎng)前采取廣譜強效抗菌藥物治療,旨在有效覆蓋致病菌。因為環(huán)境因素、人口學特征改變,肺部感染病原菌多為混合菌、多重耐藥菌感染,這時使用常規(guī)抗菌藥物處理,無法達到最好的效果,因此需聯(lián)系患者具體狀況選擇最適合的抗生素。
據(jù)相關調(diào)查顯示,重癥肺炎患者治療的過程中采用氟喹諾酮類藥物、β-內(nèi)酰胺類抗菌藥物的頻率較高。需要注意的是,本文采用的莫西沙星為新型8-甲氧-氟喹諾酮類抗生素,靶點拓撲異構酶Ⅳ在革蘭陽性菌方面抑制效果顯著、抗菌譜廣,而且患者不易于產(chǎn)生耐藥情況[4]。同時,這一藥物的藥代動力學、穿透力、組織滲透性均非常強,一般在中重度感染患者中運用。而亞胺培南抗菌譜與莫西沙星比較更廣,在不同類型β-內(nèi)酰胺酶中應用均比較穩(wěn)定,殺菌活性較強,比如格蘭陰性菌和陽性菌、真菌等。采用亞胺培南治療后,可有效對主要病菌加以抑制,穿透細菌細胞壁,速度為以往頭孢菌素的幾十倍,故此殺菌的效果非常理想。和莫西沙星在抗生素效應、濃度、維持時間比較,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5]。
通過本研究結果說明,采用亞胺培南對重癥肺炎患者治療的效果較好,可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指標水平、縮短患者ICU 住院時間、抗菌藥物使用時間、血常規(guī)恢復時間、痰液性狀改變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可以提高病菌清除率。
綜上所述,亞胺培南在重癥肺炎治療中應用效果顯著,利于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預后,值得在臨床方面加以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