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峰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實驗初級中學,江蘇 蘇州 215200)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教學期間要注重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正確看待語文特征,積極提倡學生在整個過程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努力為學生構建開放式教學課堂。STEAM教育就是一種主導新型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感興趣和與生活相關的教學內(nèi)容,在整個過程中可以完成跨學科知識融合,確保學生掌握更加真實和全面的知識內(nèi)容。STEAM整合下的教育資源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欲望,并且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學科素養(yǎng)以及能力,所以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之中可以融入STEAM教育形式,提升教學質(zhì)量的同時可以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
STEAM教育在教學實施中提倡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shù)學、藝術進行跨學科融合。同樣,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利用STEAM教育將各種知識內(nèi)容和閱讀內(nèi)容結合起來。如果在語文教學中增加過多學科知識,使得學習內(nèi)容繁冗復雜甚至晦澀難懂,會導致學生對閱讀知識失去興趣,無法在語文閱讀中吸收整合所學知識,所以教師可以將語文閱讀知識和不同學科知識結合起來,將語文閱讀知識作為基礎,選擇相符合的其他學科知識融入其中,積極鍛煉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閱讀內(nèi)容,理解作者思想和感受。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語文閱讀知識的理解,更好地表達觀點和思想,從根源上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STEAM教育在世界上發(fā)展多年,在實踐之中,語文閱讀知識比較枯燥和無聊,和其他學科對比吸引力不足,所以可以將不同學科知識結合起來,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自覺融入到語文閱讀活動中,主動探索知識內(nèi)容。將其他學科知識作為此門學科知識的輔助內(nèi)容,通過閱讀增加學生感知和理解能力,針對知識進行互動,從不同學科角度具體分析,進而可以掌握不同程度輔助效果,潛移默化影響和鍛煉學生,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在比較中探尋更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繪本閱讀知識引入到初中語文中,學生可以圖文并茂地進行閱讀,對語文閱讀知識產(chǎn)生興趣,同時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好地詮釋語文知識存在的價值。比如在教授《皇帝的新裝》一文時,用繪本形式閱讀,學生可以更直觀地通過畫面來理解人物的表情,洞悉人物的心理,甚至能動手為故事后續(xù)可能的發(fā)展作畫。將圖表引入閱讀教學,便于學生更好地了解數(shù)據(jù)知識,鍛煉學生將圖表內(nèi)容轉化為文字信息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意識。如在教學《看云識天氣》一文時,可以結合氣象物候的相關科學知識,利用數(shù)據(jù)、影像資料、圖片等輔助學生認識看云識天氣的方法。所以,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期間需要增強語文閱讀知識和其他學科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基于STEAM教育層次上,為學生提供最適切的教學方式,設計更加符合語文教學課程的內(nèi)容。
語文既是基礎性學科,又是綜合性學科,語文教師要注重挖掘語文閱讀教學的價值,不斷豐富教育教學理念,就必須保證教師自身具備充足分析的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語文教師勢必要逐漸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成為“多棲明星”。如接受更多跨學科培訓和進修,開展更多綜合性教研活動,參加STEAM教育相關的實踐課程培訓等。STEAM教育需要對不同學科知識進行合理整合,從而使得學生可以從不同層次了解語文閱讀問題,在不同閱讀基礎上將問題有效解決。因此語文教師需要增強和其他學科教師之間互動,構建跨學科研究小組,針對STEAM教育課程內(nèi)容共同分析和研究,做好學科分析工作,豐富自身學科知識儲備,從而可以設計適合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閱讀內(nèi)容,將閱讀作為核心的STEAM教育課程作為準備。為此,我們組建了校級信息技術名師工作室、教師發(fā)展共同體、綜合性課程研究開發(fā)小組等,不斷融合各學科教師之間的良性互動,促進教師多元智能教學思想的發(fā)展。構建校園資源共享平臺,借助線上和線下教師之間合作進行學習,為學生提供更多教學環(huán)境,為學生閱讀學習創(chuàng)設更多和實際生活相關的,便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學資源。
傳統(tǒng)課堂注重枯燥教學方法的講授,此種教學形式無法激發(fā)學生興趣,STEAM教育形式提倡教育和文化以及社會之間互動,結合教學情境設計教學內(nèi)容。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期間,要善于結合學生學情做出分析,尋找和實際生活存在關系的內(nèi)容,對閱讀知識和其他學科知識做好整合,并且在教學期間將多媒體有效使用集中起來,將圖片、視頻和動畫等不同形式全部引入到教學之中。比如在講授朱自清的名篇《背影》時,教師可以課前讓學生搜集自己現(xiàn)實生活中與家庭成員間的真摯故事,帶到課堂上進行分享;借助朗讀音頻帶領學生走進閱讀文本;讓學生嘗試使用畫筆將文中爬上月臺去買橘子的場景描繪出來,吸引更多學生學習,加深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真正融入到情境中學習,同時也能促進情感的認知。
很多學校語文教師在實際閱讀教學中仍舊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教師為主開展各種活動,學生在整個過程中被動接受知識,從而導致課堂上無法真正散發(fā)教學活力。STEAM教育是一種存在合作性的教學活動,各種知識階層學生相互理解、相互扶助,所以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形式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分析和研究,對閱讀知識深度解析,鉆研作者中心思想,還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并且通過有效互動和研究,學生更容易發(fā)現(xiàn)各種問題,從而可以有效增強學生學習自主性。如在教學說明文《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一文時,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驗將紅花放在酸堿溶液中觀察顏色的變化,再閱讀課文進一步分組合作探尋“花紅”的原因。教學過程中要將學生作為主體,針對現(xiàn)狀具體分析,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進而可以自覺融入到課堂中學習,從根源上提升對閱讀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不斷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為學生終身學習和未來發(fā)展奠定基礎。
因為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老師和家長對語文閱讀教學的關注度始終停留在成績上,所以,語文閱讀教學評價通常都是總結性評價,對于學生語文閱讀知識解讀情況并未作出合理思考和分析。STEAM教育形式注重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設計,評價形式不是單一的,要時刻注重學生在整個情境中采用哪些學科知識增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小組合作教學期間,需要所有學生都積極踴躍參與其中,教師需要對學生做出公平合理評價工作,針對各種內(nèi)容仔細觀察和分析,做好測試工作,以綜合評價形式作為基礎。教師評價不能簡單停留在結果上,需要關注動態(tài)學習的全過程。并且評價主體不單一,教師并不是唯一的評價人員,需要所有學生全部參與到評價工作之中,不同人員對待事物的看法是存在差異性的,對于人物形象的分析、作者思想的解讀等也是不同的,所以一個人的解讀需要全班學生和教師的共同評價和分析。比如對《朝花夕拾》中長媽媽人物形象的分析,學生因為角度的不同,會體現(xiàn)出喜惡不同的解讀,但只要是立足于文本的,我們在評價過程中都應給予鼓勵,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可以有效融入到學習中,增強自身能力和素質(zhì),全方位解讀語文知識,有效提升語文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語文閱讀的核心素養(yǎng)。
語文閱讀教育是語文課程的核心,也是重點,對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存在一定價值,STEAM教育課程是有效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也是重要途徑,所以結合時代需求和學生特征,如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更好地融入STEAM教育形式,提升STEAM教育層次下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是值得每一位語文教師深入思考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