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外事學校 張津菁
淺層學習主要是指單純的知識獲取與記憶,而基于理解以及升華的學習被稱為深度學習。深度學習要求學習者全身心投入,學生需以舊知識框架為基礎,調動思維、情感與意志,努力完成知識遷移,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中學英語開展深度學習,指的是引導學生通過特定的英語體驗完成英語知識的學習、遷移以及應用,以求在特定的語境下能夠流利地表達思想,陳述事實,能夠產(chǎn)生本能思維反應,最終使語言能回歸生活與實際?,F(xiàn)階段,中學的英語學習大多數(shù)還停留在淺層層面,強調詞匯記憶、句法學習,在需要深化時止步不前。因此,中學英語教學有必要對深度學習進行研究并努力實踐。
教學目標設定是中學英語深度學習的開始,也是中學教師和學生的學習導引,對教師來說,教師目標是教學的風向標,是授課過程中的啟明星,教學目標設定可以幫助教師正確把握教學走向,及時調整策略;對學生來說,教學目標是一種預設的期望值,它能為學生指明學習方向,為學生自我評估提供一個標準。設定教學目標需遵循以下三個關鍵步驟:第一,緊扣課程標準。教學目標需以學習主題、課程標準為綱。教師在梳理學習內容、展開討論分析、理清主題關聯(lián)之后,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根據(jù)學生學習效能,整體規(guī)劃,設計清晰的教學目標。第二,把握學生認知水平及發(fā)展需要。在設定教學目標之前,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已有認知框架、階段思維方式,以及學習需求,其中包括學習習慣、方法、態(tài)度、課堂氛圍、心理及智力發(fā)展水平。此外,學生展現(xiàn)出的同一性以及個性差異對于設定教學目標也十分重要。第三,綜合性與具體性相結合的學習目標。教學目標的設定由整體目標與具體目標構成。整體目標用于培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具體目標則指向每一課時要解決的基礎性、關鍵性問題??傊?,一個兼顧學生實際認知水平以及學生發(fā)展需要的教學目標能指導學生有目的地朝預期方向發(fā)展,為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深度學習做好準備。
中學英語開展深度學習,要格外重視深度學習設計和過程展開,一個能夠推進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需滿足以下三個條件:第一,“問題設計”。深度學習首先必須有“激疑”機制。顧炎武在《與友人論學書》中說:“學貴知疑,疑者,覺悟之機也?!睂W生自發(fā)自覺地產(chǎn)生疑問,開始嘗試使用舊的知識框架去理解新事物、解決新問題,能有效加深學生認知水平,加快新舊知識的融合。第二,“問題分享”。問題分享作為教學過程中重要一環(huán),可以看作問題解決的開端。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分享問題,并開始協(xié)同解決問題,由此在生生之間形成一個知識流通的閉環(huán),有效完成由“我的學習”到“我們的學習”的轉換。第三,“問題深化”。是否能夠實現(xiàn)問題的深化,取決于生生之間的知識流通,以及學生自身對于新舊知識的內化融合。只有在此基礎上,教師才能引導學生深化問題,形成可持續(xù)學習。
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特定的生活情境或者問題情境,讓學生以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設置問題,通過學生的問題分享、問題深化,完成從淺到深,由表及里的升華,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思維能力,還可以高質量完成教學設計。例如,在基礎模塊1第三單元中,教師可以建立“服裝導購形象”幫助學生對Shopping Guide的學習,先設置導購中問候、介紹、幫助、詢問、指路等不同環(huán)境,把導購環(huán)境下各環(huán)節(jié)引到課堂教學中,應用師生問答或人機互動方式把問題引入,如
Can I try this on/ Where is the fitting room/Let me ring that up for you,通過這些分享問題,建好新舊知識聯(lián)系,再深化Shopping Guide 的相關知識內容,呈現(xiàn)逐步深入學習模式。這是中學英語深度學習發(fā)展的方向,能高質量完成英語教學活動。
教學評價作為一項對教學過程及學習效能進行價值判斷的重要活動,應當以教學目的為依托,為教學決策服務。要在中學英語課堂上構建以促進學生英語深度學習為目的的教學評價。第一,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評價標準。激勵性原則作為教學評價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準則,其目的在于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主觀學習動能。在遵循激勵性原則基礎上,還要貫徹全面性原則,推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評價;同時強調合作性原則,鼓勵生生互評、知識交流;更要遵循發(fā)展性原則,關注學生一點一滴的進步,將學生能力培養(yǎng)放在顯著位置。第二,推進英語深度學習過程評價。過程評價可采用課堂觀察、記錄學生成長檔案、參與英語實踐活動,考試、學業(yè)評價結果的呈現(xiàn)等方式。根據(jù)學生個性差異、思維方式、能力層次等不同,教師要定制不一樣的評價準則,以達到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
中學英語開展深度學習的關鍵一環(huán)是質疑。在講解新概念、理解新知識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已有認知以及學科基礎的框架下對新的學習內容提出問題,或者設計開放性問題,推動學生進行思考與反思,促進知識架構遷移,強調批判性態(tài)度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例如在學習Historical present 這一時態(tài)的時候,我設計了一個閱讀對照組,將一篇相同內容的英語閱讀分別用Historical present 以及 Past tent進行描述。在學生閱讀過兩篇文本之后,要求學生思考其不同或者相同,以及原因。學生在質疑問難的同時,鞏固了舊知識Past tent,并不由自主地將舊的知識框架通過問題或思考的形式集中到新的知識點上,豐富了自身的學習體驗,提高了學習效能。
教師要想在中學英語課堂上開展深度學習,提高學生的探究力至關重要。學生通過提問、交流、網(wǎng)上查閱資料、進行調查與觀察、假設等方式對課堂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探索。反之,學生具備一定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識,才能夠更好地開展深度學習。深度學習與探究能力兩者緊密聯(lián)系,相互促進。中學英語學習教師需要盡可能多開展各式各樣的課堂活動,將知識探究放在活動中。我在教授愛倫坡the black cat節(jié)選的閱讀課上,提出過一個探究性問題,要求學生在課前從網(wǎng)上搜索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的選段并自行閱讀,課上通過類比兩篇節(jié)選的寫作手法探究愛倫坡的行文特征及寫作傾向。
在教學過程當中,小組合作學習即生生配合交流與探討,能在短時間內擴展學生思維。小組合作學習通常將團體成績作為評價標準,鼓勵小組成員共同達成目標。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思維認知方法,有的學生強于記憶,有的學生眼界開闊,有的學生善于總結。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不同特點的學生組合起來,建立小組合作關系,以達到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良好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