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鄲市第一中學 高嘉藝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中明確將政治課的內容分成更加深入的內容,其知識內容不僅涉及不同領域,還有著密切聯(lián)系。思維導圖的運用,其主要是將關鍵詞當作中心主題,引導學生對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進行梳理,對各個知識點的關系進行理解,從中心主題分為更加細的子主題,以構建起相應的知識結構圖,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整體理解與記憶,還能使政治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高中政治教材中,每個單元、每節(jié)課、每一框之間都存有具體聯(lián)系,且必修的四本教材也存有內在聯(lián)系?;诖?,學生在對政治知識理解的時候,需從整體上對知識進行分析與把握,而不能將知識單純割裂。而思維導圖的運用,能夠將教材當中的各知識點進行聯(lián)系,并構建起相對完整的知識框架,以促使學生對知識結構形成全面的認識。從點至面的教學,通??梢允箤W生更加高效地實現(xiàn)對知識內容的梳理,并促使新舊知識實現(xiàn)有效整合與構建。同時,通過對思維導圖的運用,學生還能對自身已具備的知識進行整合,并構建起各知識的聯(lián)系,從而使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思維導圖屬于思維形象化的一種工具,學生可將其當作一種個性化的學習手段,促使學生由被動的消極學習轉變成主動積極的學習。學生在對思維導圖進行繪制前,可以在課前或者課后對相關資料進行查閱,促使學生深刻理解每個知識點,充分掌握各知識內容之間存有的邏輯關系。學生通過互相溝通與交流,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與意見,并尋找出有助于理解的事例,將其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得到有效提高,還能使學生保持學習新鮮感。通過對知識內容及其關系進行深刻把握,學生則能夠根據(jù)自身對相關知識的理解進行思維導圖的構建,以此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與自主性得到有效激發(fā)。
思維導圖主要是運用于復習課中,在新課的教學中,使用頻率卻比較低,更多是運用于新課的課堂小結中。因此,教師需注重思維導圖在政治課堂上教學的充分運用,并從課前、課中、課后全部教學活動,注重思維導圖的運用,以確保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以及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政治教師在課前準備的環(huán)節(jié)中,通常需從教材的編寫以及學生的學習狀況出發(fā),明確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及其重難點、教學全過程。學生在教師具體教學前,可實施相應的預習,且學生自身的預習效果通常對新課的學習與理解有著重要影響。學生在預習的時候,需注重與自己已學習的知識相聯(lián)系,并根據(jù)自身的實際學習狀況,對即將學習的內容進行發(fā)散性思考。例如,對“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開展教學時,學生可以聯(lián)想到民族多樣性、民族團結一致、民族的風俗習慣、民族的宗教信仰等有關內容。學生根據(jù)其自身的生活常識,深入思考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并對該制度的產生形成相應的好奇心,如制度產生背景、制度獲取的積極影響、制度落實的難度、怎樣完善該制度等,并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對其進行陳列。學生經過課前預習后,不僅對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還更容易跟上教師的教學思路,并能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的同時提出自己的疑惑,這不僅是對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理解的細化與補充,而且通過和教師的思維碰撞與互動,更好地解決自己預習時存在的制度產生背景、制度獲取的積極影響、制度落實的難度、怎樣完善該制度等問題與疑惑。因此,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有效突破教材教學的局限性,實現(xiàn)自身知識量以及學識的豐富,并使學生對教學內容形成相應的知識框架。
思維導圖運用于課堂教學中,主要是通過導入新課、新課講解、課堂小結三個環(huán)節(jié),以促使學生從各個方面對政治知識產生深入的學習與了解。例如,對《我國的社會保障》開展教學時,可根據(jù)上述三環(huán)節(jié)開展:首先,導入新課。政治教師需與時事政治相結合,根據(jù)近期發(fā)布的相關消息作為課堂導入,促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社會保障對于民生具有的積極作用。因此,教師與學生可以把“社會保障”設置為本節(jié)課教學的關鍵詞。其次,新課講解。教師在對社會保障的有關內容開展講述時,需注重學生自身的生活常識,以深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思考。如工資待遇、福利院中的“五險一金”等。政治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思考與回答,通過視頻、圖文等相關途徑,對學生進行引導性啟發(fā),以深化學生對社會保障概念、內容、作用等的理解。最后,課堂小結。課程小結中運用思維導圖通常有著重要作用,可以使教師有效發(fā)揮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如果沒有對課程教學內容及時整理與總結,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提問,通常無法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具有系統(tǒng)、清晰的認識。因此,教師可將社會保障當作思維導圖的繪制關鍵,將新課內容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當作二級的關鍵詞,并引導學生對社會保障的內容及其作用進行詳細闡述,并對具體對策與要求進行分析與概述,從而繪制出總結性的思維導圖。
學生在課后學習中,課下的整理與復習是極其重要的。學生在完成預習以及課堂上的學習后,其對相關政治知識已經具備了相應的了解與認識,但是,由于每個學生的思維都存有一定差異,在對相同知識進行思考的時候就會產生不同的想法,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后積極查找相關資料或尋求教師的幫助,以實現(xiàn)思維導圖的完善。學生在課后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不僅有利于知識的整理與鞏固,而且還能在做題的時候按照思維導圖的關鍵詞進行篩選與辨別。因此,學生在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進行獨立繪制,還要通過集體力量,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思維導圖的整合。對于高中生而言,雖然每個人對問題的思考方式都有所不同,但由于其年齡相仿,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節(jié)約時間以及互相促進的效果,即通過每個學生優(yōu)勢的充分發(fā)揮,促使思維導圖的繪制更完善準確。
綜上所述,在高中政治的具體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充足的思考機會,還能為學生構建起系統(tǒng)化認知,并順利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使政治課的教學更具有條理性、直觀性、探究性,從而使政治課的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