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鳴
(淮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美國心理學家James Asher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了TPR教學法。學外語要像幼兒學母語一樣輕松、自在,通過肢體的動作來進行語言教學,基于言語和活動的統(tǒng)一[1]。當前學生學習英語面臨嚴峻的升學壓力,學生被動參與到學習中來,表現(xiàn)為學習散漫、漫無目的,以及課堂學習氣氛低沉、學習積極性不高、厭倦套路式學習。學生渴望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平等的師生互動方式學習有價值的知識。學生審美開始逐漸疲勞,渴望學習趣味性的知識。學生越來越遵從內心的真實想法,對無趣的內容選擇屏蔽,把精力放在感興趣的東西上。TPR教學法是一種靈活生動、氛圍活潑的教學方法,為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改革動力。學生開始以主人翁意識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無論是視覺還是聽覺都已產(chǎn)生新的刺激,但目前教師對TPR教學方法更多的是探索階段。本文作者將采用調查問卷及個案訪談等方法,研究探索符合學生心理特制的TPR教學方法,從而更好地促進英語教學發(fā)展。
1.TPR教學法的情境化教學方式
語言輸入和輸出是高效學習的保證,然而在方式上我們要盡量多地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在語境中學習。如果學生脫離了語境學習,學生只吸收枯燥的知識,那么在輸出時學生就不會靈活運用知識進行有效的交際。若只會機械地記憶一些枯燥乏味的文本內容,將嚴重阻礙學生思維品質的發(fā)展。TPR英語教學法是集情景于一身的教學方法。教師提前人為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指令做出動作,并在行為、語言強化的過程中學習語言知識。教師無需對情境進行翻譯,學生可根據(jù)教師動作、語言進行自行理解。學生以興趣為引領,在情境中學習英語知識。
2.TPR教學法的人文化教學方式
TPR教學法給予了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為打造有溫度、有靈魂的課堂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教師在與學生溝通中,通過觀其言、看其行,從而體會達到心之所至、利之所及的效果。而不是“一廂情愿”地用自己認為對學生最好的方式,要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真正地設身處地從學生的立場出發(fā),關注學生質疑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發(fā)揮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在主動學英語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TPR教學活動設置以學生為著眼點,一切為了學生,只有學生喜歡的、感興趣的活動才是最真實的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藝術本身不是為了傳授,而是激勵、喚醒和鼓舞[2]。
3.TPR教學法的交際化教學方式
在TPR教學法的交際教學方式上,最重要的問題就在于教師如何把握好執(zhí)行的方向。在“交流—互動”教學中,教師的執(zhí)行命令是活動互動的基礎,而命令執(zhí)行的關鍵又在問題的巧妙設計上。教師要認真解讀這種探究性教學,并非只要在課堂上多設置問題就可以,避免出現(xiàn)“滿堂問”的教學弊端。在英語教學中,由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限,教師可以設置所教內容關聯(lián)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掃除學習困難與障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而產(chǎn)生求知的欲望。但是教師應以教學重、難點合理創(chuàng)設問題,問題設置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交流。在問題的設置上以“細”與“精”相結合的模式,有利于學生思考的啟發(fā)。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求教師注意問題的設置和執(zhí)行時間的預設。
4.TPR教學法的學思結合教學方式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而TPR教學法正是一種集學、思于一體的教學模式。TPR課堂在活動的“動”中要有“思”的靜,只有動靜相結合,才能使學生內外兼修。大腦思維控制著發(fā)出的指令,而不是簡單的行為表現(xiàn),這是一個思、行的過程。學習過程就是知識內化的過程,其中,通過思考建構知識框架,建構知識網(wǎng)絡,實現(xiàn)知識系統(tǒng)化。無論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還是即將發(fā)出的動作都經(jīng)過大腦監(jiān)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是通過感官的評價后進行分析、探究、整合,從而內化為思維品質。
5.TPR教學法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教學方式
TPR教學法有利于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發(fā)展,為學生更好、更全面地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條件保障。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聽、說、讀、寫等能力的培養(yǎng),這是一個系統(tǒng)的學習模式。教師采用這種方法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得到全面提高。這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學生在快樂中掌握英語學習技能,為學生英語學習提供了保證。兼顧學生各個方面,學生在沉浸中習得知識。
教師把教育給予了樂趣,使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生動而又活潑。教師在教學中獲得幸福感,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這種有溫度的教學法促進了師生內涵發(fā)展。教師樂教與學生的樂學為彼此之間營造一種其樂融融的學習氛圍,學習自然會變成大多數(shù)學生的興趣。教學相長,師生間在互相促進中共同成長。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英語知識,教師在愉悅的心境下進行授課,有利于師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教師通過采用全身反應法進行教學,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成長,真正體現(xiàn)寓教于樂、教學相長。
如今,學生自我意識逐漸強化,學習中更加關注自我主體地位。TPR教學法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間以平等、和平共處的方式進行溝通。師生間共同參與到學習中,悅納彼此,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活動中去。教師以朋友的身份參與到學生學習中去,學生也在課堂上感受到教師教學的專注與投入,學生也會身臨其境。TPR教學法以強大的感染力激發(fā)著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學生在教師發(fā)出的指令下有效地進行活動。學生對教師也會發(fā)出由內到外的欽佩,在教師真情投入課堂下,學生也會潛心研學。師師、師生、同伴之間愉悅的互動交流,充分挖掘多種資源,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讓課堂煥發(fā)出新的活力。TPR教學法實現(xiàn)了多種關系相互協(xié)作與共同促進。師生間形成良好的競爭、合作關系。TPR教學法指導教師設計各種教學活動吸引學生注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在真實的情境中體驗并習得英語[3]。
學生正確理解教師發(fā)出的指令后,學生將實操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解決問題,同時學生采用表演對話,生成知識成果。表演對話是英語TPR教學法使用較為廣泛且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師設定的活動,學生參與合作交流、討論并扮演適合自身的角色[4]。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抓住學生掌握重、難點句型特質,引導學生挖掘組內話題和內容。以小組合作交流進行拓展問題、歸納問題的交流,不僅能激發(fā)學生語言表達欲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在交流互動中相互合作、共同成長,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
學習知識的最高境界就是活學活用,而在這發(fā)展的階段中需要學生具有清晰的思維。TPR教學法注重學生的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全身反應法在知識輸出前有個監(jiān)控的階段,而這個階段正是學生思維培養(yǎng)的過程。教師在整堂課中都在強化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通過多維度訓練學生思維品質。TPR教學法鍛煉了學生多維思維品質,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形成了思維品質,并會靈活運用解決實際問題。如:在單詞教學中,為了能夠正確地拼讀單詞,教師一般會采取兒歌、順口溜、圖畫等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單詞。當學生形成某一思維品質,學生也會運用兒歌、圖畫等方法去設計自己所屬的學習成果。
TPR教學法促進了學生由內到外的全面提升。在長期采用的TPR教學法中,學生在不斷地錘煉心境,駕馭自身才行,最終達到表里如一。學生在活動中運用語言和行為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在情境中習得知識,從而達到內、外兼修的效果。在采用TPR教學法教學英語的過程,也是在教育學生真、善、美,促進學生學真知、做真人。
TPR教學法有利于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采用該教學法進行教學,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油然而生,學生以主人翁意識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學習目標更加明確,學習效率大大提高。TPR教學法激起了課堂活力,課堂學習氣氛變得更加活躍了,同時學生能積極踴躍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大膽發(fā)言,主動參與到小組活動中來,與其他同學進行溝通、交流。師生關系變得更加融洽,師生間能以更加平等、和諧的方式進行溝通、探討。學生的思維品質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采用學思結合方式,平時又多歸納、總結所學內容,從而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學生同時也開始注重個人興趣的培養(yǎng),通過采用聽覺、視覺去感知生活中真實的英語場景,從而感受到學習英語的幸福感。TPR教學法作為一種有溫度、有人文氣息的教學方法,給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活力。作為教師,采用TPR教學法進行英語教學的探索是一個漫長的路程,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