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喆光
1905 年日俄之戰(zhàn)后,日本獲得了長春至大連的鐵路(南滿鐵路)和鐵路沿線的附屬地權益以及旅順、大連的租借權。1906年,日本政府成立了南滿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其目的就是通過對南滿鐵路和附屬地的經營,實現(xiàn)長期霸占東北侵占全中國的野心。為了貫徹滿鐵總裁后滕新平提出的“文裝的武備”殖民侵略思想,東北鐵路沿線經歷了從圖書室、圖書閱覽場、簡易圖書館到圖書館的建立過程,從1907 年至1937 年共建立了31 個圖書館和分館,同時還對邊遠地區(qū)劃分了 12 個流動區(qū),150 個閱覽點[1],沿鐵路沿線組成了縱橫交錯的文獻網絡。根據(jù)冷繡錦所著《“滿鐵”圖書館研究》一書相關資料不完全統(tǒng)計顯示,經過38年經營建設,滿鐵圖書館藏書已達到120 余萬冊。日本關東廳所言,“投入巨資經營圖書館或學校,是對東三省文化侵略的一個方法,同時提高了日本人進行各種侵略所需要的能力”[2]。這充分暴露了滿鐵圖書館文化侵略的性質,是宣傳日本帝國主義殖民和侵略思想的喉舌;是殖民東北侵占全國的情報資料、資源調查、研究文獻搜集中心;是滿鐵統(tǒng)治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衛(wèi)生、交通、產業(yè)等研究參考文獻機關和調查機構,是滿鐵“文化設施線”[3]的宣傳之一的社會教育場所。正逢紀念抗戰(zhàn)勝利75周年之際,揭示滿鐵圖書館文化侵略行徑,警示人們銘記歷史,珍愛和平,激發(fā)人們?yōu)閷崿F(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努力奮斗。
《滿洲教育史·滿鐵圖書館》一書指出:“圖書館的主要任務就是用所藏圖書,配合當時的形勢發(fā)揮其作用”[4],為了當時殖民侵略需要,根據(jù)地理位置和戰(zhàn)略需要,對鐵路沿線各圖書館的搜集文獻范圍進行了劃分,大致規(guī)定了搜集文獻資料的方向和特色收藏。據(jù)《滿鐵圖書館概況》記載,大連圖書館是為滿鐵提供文獻服務的“參考圖書館”,主要收集地方政府檔案、軍事機密材料和供給會社業(yè)務參考資料;奉天圖書館側重收集古籍珍、善本圖書等方面的文獻;長春圖書館主要任務是收集東北地方文獻;哈爾濱圖書館重點收集有關蘇聯(lián)的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文獻;大連埠頭圖書館專藏“海事”類文獻;遼陽圖書館主要館藏中國歷史上各朝代的文獻資料、考古資料和名勝古跡的照片;鞍山圖書館專藏“工學”類文獻[5]。各個圖書館之間根據(jù)侵略需要隨時調撥。
九一八事變以后,為掩人耳目,日本侵略者組織成立了“科學調查團”,每占領一個城市,就派出“科學調查團”,到各書店和國立圖書館進行搜查,用武力的方式掠奪了許多珍貴的文物。截至 1936 年就有非賣品刊行物 7 479 件,21 395 冊被掠奪。在九一八事變時,日軍趁機強行將沈陽故宮中的文淵閣正本《四庫全書》1 萬多卷掠走[6]。同時還搶奪我國明代永樂年間編纂的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兩冊和張學良官邸一些珍貴的書籍。據(jù)統(tǒng)計,1931—1945年,被日本掠奪的文化財產有1 879箱,從中國各地圖書館擄掠來的珍貴圖書和手稿就有300 多萬冊,給中國造成了永遠的傷痛。
所謂購買實質上就是強買的“文明掠奪”。只要是對侵略中國有利的文獻,滿鐵都會不擇手段,委派專人,不惜金錢,通過賄賂、威逼等手段強行購買大量的非賣品刊行物和珍貴文獻,滿鐵對一些重要的文獻和具有收藏價值的古籍還另外設專項購書資金,委派專業(yè)人員到中國各地和國外進行特種文獻的采買工作。從1917 年到1927 年的十年間,撥5.9 萬余元專項資金,增加藏書 35 800 余冊[5]。1922 年??顝亩韲蠛邶堒姽軋D書館中購入東北蒙古、西伯利亞的俄文圖書3 萬冊。1923 年又撥??钣杏媱澋刭徣肓擞嘘P東北地區(qū)的文獻。1925 年從蘇聯(lián)人拉布羅夫手中購買了有關中國邊疆問題的西文圖書500冊;又購買了意大利人洛斯收藏的中國輿圖稀世珍品600 余幅、地方文獻40 余種、伊斯蘭教圖書360 余冊[7]164-166。1928 年,滿鐵設專項資金給大連圖書館購書經費最高達200余萬元,主要是為了專門購買中國古籍線裝珍本圖書。1929 年派專人攜???0萬日元,到北京、山東、天津、上海一帶搜買漢文古籍和家書畫,其中宋版8 種,元版10余種,中文醫(yī)學古籍4 000余冊[4],還購到了時稱“南瞿北楊”的楊以增的私人藏書樓——海源閣舊藏[8]。1934 年派人從北京旗人手里廉價收購了各種抄本、滿文圖書、檔案書札等,其中不乏國內珍品。1940 年,滿鐵大連圖書館從浙江嘉業(yè)堂秘密買回了古籍珍品《永樂大典》48 冊。1944 年,滿鐵申請購入華北滿洲藏書家出售的文獻14 500 多冊,將其收藏在滿鐵大連圖書館,共計花費二十五萬元。
滿鐵所屬每個圖書館為了突出自己館藏的專題性、地區(qū)性和特色性,對于一些無處購買的珍貴重要的情報資料和具有重要價值的地方志,采取以重金委托書商代抄或自己親自動手抄寫的方式,滿鐵鞍山圖書館收藏的《鞍山駱》《鞍山蜂堡》《鞍山石洞》等,就是轉抄的部分鄉(xiāng)土文獻,再有沈陽八幅盯圖書館司書主任植野武雄就曾多次到奉天省立圖書館抄錄他們缺少的縣志、鄉(xiāng)志[9]。
滿鐵圖書館除了采購文獻外,還積極鼓勵日本駐中國機構和個人捐贈文獻資料,在所捐文獻資料上蓋上專門刻制的藏書印,并在滿鐵會社的社報上發(fā)表捐贈者和所捐贈名單,對捐贈者公開表示謝意。僅滿鐵奉天圖書館1932—1936年間接受東洋文庫、奉天日本領事館、滿鐵調查部等14個機構和村田治郎、上田恭輔、富村順次郎等7 余人捐贈的文獻,如“青島及周圍一覽圖”“一百年度的廣東現(xiàn)勢圖”等21 395冊[10]。這些機構和個人捐贈的圖書文獻資料大都是通過騙買、收繳、掠奪等手段在中國民間獲得的。
后藤新平的“文裝的武備”論是日本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東北的思想方針。所謂“文裝的武備”,其內涵是“以文事的措施,以備他日侵略之用”“揭王道之名以行霸道之實”?!拔难b”就是有計劃、有目的地在東北各地建立“文化設施線”,實施殖民思想滲透與文化侵略和資源掠奪?!拔难b”是“武備”的招牌,鞏固和加強武備的力量進行陳倉暗度的侵略活動是其真正的目的。滿鐵是“文裝的武備”的實施者,以“文裝”的手段對東北實行管理,實際上用武備勢力對東北進行全面統(tǒng)治,實現(xiàn)對東北的政治、經濟、港口貿易、衛(wèi)生、教育、社會事業(yè)、交通、產業(yè)等各種資源的開發(fā)和壟斷。在“文裝”思想指導下,日本殖民者采用“王道統(tǒng)治”政策歪曲孔孟之道的儒家思想,宣揚“建國精神”“五族協(xié)和”“滿洲樂土”“大東亞共榮圈”等,達到“八纮一宇”理想王國[11]15。
滿鐵圖書館是滿鐵實施“文裝”的重要宣傳機器之一,正如他們所說,“圖書館是殖民地特別需要的設備”,滿鐵圖書館通過圖書、雜志、活動等來宣傳日本侵略思想與政治策略,使東北人民逐漸接受日本文化或是所謂戰(zhàn)爭合理化、中日親善等,妄圖從思想上解除東北人民的武裝,使之甘當亡國奴[12]。
滿鐵會社在國線、附屬地沿線各地設置“巡回書庫”?!把不貢鴰臁笔且詽M鐵大連圖書館和奉天圖書館為中心,根據(jù)滿鐵沿線其他圖書館的需要,以20 冊至100 冊為單元分成小箱和大箱,其他滿鐵圖書館負責把圖書分送到5 個大區(qū)和29小區(qū)[13],覆蓋鐵路沿線及周邊的林場、礦山、車站、醫(yī)院、浴池、宿舍等人群集中的場所。大箱和小箱在每個區(qū)各停留1個月,并依次巡回供從業(yè)人員和一般公眾免費參考和閱讀,滿鐵自稱是“運動的圖書館”。據(jù)統(tǒng)計,截至1926 年,滿鐵“巡回書庫”送交地點達141處[14]1195;1930年巡回區(qū)約 200 個,巡回 13 000 冊;1933 年 3 月末到1936 年末巡回 25 000 余冊,供 36 000 人閱覽。為加大圖書普及,滿鐵圖書館還在鐵道列車內設了“列車文庫”,它是“巡回書庫”的另一種方式。僅1926年滿鐵配備“列車書庫”的列車就多達15趟。其目的是為了削弱中國人民的排日思想傾向,加強社會殖民教育。
為了使廣大民眾能及時閱讀新刊,了解新的殖民政策。1936年4月,滿鐵學務課圖書系在終止“巡回書庫”業(yè)務后,設置了“大眾文庫”。把鐵路沿線的滿鐵圖書館分成7個區(qū),每區(qū)又分21個館,每20 冊編成一組,每半個月交換一次,在每月一日、十五日發(fā)送兩次,在各館流動15 天,再送往各巡回區(qū)。巡回后的圖書由學務課作為長期外借圖書送給各館。
滿鐵圖書館為了更好地配合“當前形勢”,要求館員加強與讀者的聯(lián)系,通過成立“滿鐵圖書館業(yè)務研究會”“滿洲國圖書館協(xié)會”“閱覽業(yè)務研究會”“木曜會”等學術性組織,普及日本的文化,擴大圖書館宣傳,麻痹中國人的民族意識。積極開展各種學術活動,如文藝研究會、專題座談會、展覽會、辯論會、演講會、史談會、宣傳畫展等20余種[15],舉辦全國性的讀者獎勵宣傳活動,促進圖書館工作與“社會融合”。僅滿鐵奉天圖書館在1923年至1936年開展各種活動有200余場[16]。
戰(zhàn)時體制下的圖書館學刊是滿鐵社會文化教育機關的政治輿論工具和代言的喉舌,是日本殖民者“文裝的武備”論、文化滲透的后援陣地。表面上是以介紹滿鐵圖書館事業(yè)、普及知識、研究學術和讀書宣傳為目的,實質上是宣傳其統(tǒng)治思想意志、貫徹其奴役方針政策、腐蝕和麻醉人民。
1925 年,滿鐵大連圖書館《書香》雜志創(chuàng)刊,它是集知識、新聞、評論、歷史、人物、藝術、文學、時事為一體的綜合性雜志,是滿鐵圖書館業(yè)務研究會的重要刊物,既是滿鐵各圖書館業(yè)務交流、研究、傳遞的媒體,又具有政治形勢的輿論導向作用。在《書香》第39 號上,奉天圖書館館長衛(wèi)藤利夫以《滿洲事變與圖書館》為題發(fā)表文章,赤裸裸地指出圖書館和圖書館創(chuàng)辦的刊物要成為“大東亞共榮圈”的宣傳工具,要負有向中國人民宣揚“王道”思想的使命,“要從時局相密切的立場出發(fā)”[17]。
1928 年,鞍山圖書館出版的《蘆芽》館刊,主要內容以俳詩、趣味普及和鄉(xiāng)土文化、“鞍山沿革志”等新書介紹為主。
1936 年,沙河口圖書館主辦了《圖書館新報》,發(fā)表一些圖書館界的時事、動態(tài)、評論和圖書月報等內容。
1939 年,哈爾濱圖書館創(chuàng)刊《北窗》,是一個文化綜合雜志,詳盡研究中國東北的政治、經濟、歷史、地理、文化、宗教、民俗等。
日本帝國主義制造了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挑起事端,悍然發(fā)動了侵略中國東北乃至全中國的戰(zhàn)爭。滿鐵圖書館是日本的殖民地圖書館,原本給人們提供精神食糧的圖書館被賦予了侵略功能,淪為文化侵略的工具。滿鐵圖書館緊跟戰(zhàn)爭形勢,圍繞著侵略局勢的改變,不斷變化服務方式,全方位開展各具特色的服務活動,隨著戰(zhàn)爭的升級,為軍事侵略服務成為圖書館的主業(yè)。
九一八事變前,為了配合日本占領東北和內蒙,滿鐵圖書館通過舉辦“滿蒙研究資料展覽會”“支那民族研究資料展覽會”等,竭力宣傳“圣戰(zhàn)”,美化“中日親善”。九一八事變后,滿鐵圖書館緊跟侵略形勢,舉辦了反映關東軍占領熱河的“熱河文獻圖繪展覽會”、展示日軍侵略華北的“華北文獻展覽會”等。制造輿論為日軍侵略行為辯護,降溫中國人民反日情緒,減少日本侵華的阻力。
滿鐵大連圖書館和滿鐵奉天圖書館收藏著軍事侵略中必不可少的情報資料。他們配合九一八事變,將中國陸軍測量局制作的五萬分之一至十萬分之一的地圖復印了2 000 份,分發(fā)到各省,主動提供地圖和地方志。尤其在事變期間,滿鐵圖書館以奉天圖書館為中心,捐贈2萬冊圖書,這其中包括中國出版的遼西地圖、東北各地地方志、有關中國東北和蒙古的文獻等資料。滿鐵奉天圖書館館長衛(wèi)藤利夫親口說:“該館平日積累的中國東北各地地方志派上了用場”[16]88。以滿鐵大連圖書館為主,組織24 個圖書館共同編制了《全滿二十四圖書館共通滿洲關系和漢書件名目錄》,免費贈送給關東軍等機構,為他們查閱資料提供方便。其他圖書館也選出與戰(zhàn)事有關的圖書,編成“時局文庫”專供關東軍用于情報分析[1]61。
滿鐵圖書館一直都有以書籍作為精神慰藉產品的傳統(tǒng),其慰藉的對象當然是長期離鄉(xiāng)背井的軍人。滿鐵會社在半年時間里,組織各圖書館共同組捐12 萬冊書刊,組成“陣中文庫”送往前線作戰(zhàn)的日本軍隊、警察和滿鐵社員,用來“滿足皇軍諸將士戰(zhàn)斗閑暇之余閱讀,以了解有關支那的基本知識,增進對本邦歷史、文化等的再認識”[18]?!蛾囍形膸熳谥肌饭膭诱f:“這是對前線戰(zhàn)士最好的精神慰安”。
滿鐵各圖書館積極參與九一八事變后的日本侵略東北戰(zhàn)爭中,也為派遣到各地的侵略軍做后援服務的官兵、傷員進行“陣中慰問”活動。滿鐵圖書館將6 000本參考書籍編成“慰問文庫”分發(fā)給各移民地、駐屯軍隊和“集團部落”中的軍人、警察和社員手中,致力于戰(zhàn)場上將士的慰問,解侵略之所需[11]73。1918 年,滿鐵建立“戰(zhàn)時巡回書庫”,該巡回書庫每月巡回一次,每次150多冊圖書,主要慰問遠東日本侵略部隊。滿鐵各圖書館還將收集到的具有地域文化特點的文獻組成“特色文庫”,提供“特色”服務到駐地及偏遠部隊,為侵略者提供精神服務,把“滿鐵”各圖書館的服務功能進一步推向了戰(zhàn)爭化。
1931 年,《書香》第26 號上刊登了滿鐵地方部長的一篇演講報告《滿鐵圖書館的使命》,該報告認為,“通過圖書向社會宣傳善道思想,圖書館員必須成為‘文化員’,要有理想、有見識的思維”[19]。為此,滿鐵圖書館不惜資金,投入人力、物力,采取多種培訓形式,培養(yǎng)合格“文化員”,把他們作為文化侵略的工具,直接參與掠奪整理中華珍貴圖書資料、大肆宣傳“文裝的武備”論、提供軍事侵略服務等,可謂危害甚大。
滿鐵各圖書館根據(jù)本館的實際情況均開展常規(guī)的教育活動,每館活動時間不一,有的每周1次,有的每月1 ~2次。采用的教育方式也不盡相同,有座談會、研究會、講座、個人提案討論、教材學習等。其目的是提高圖書館專業(yè)知識,提升館員自身修養(yǎng),改進圖書館工作。
1931 年以后,滿鐵每年舉辦一次圖書館學夏季講習會,為期3 ~5天時間,聘請社內和社外具有較高專業(yè)技術職務人員擔任講師,如滿鐵大連圖書館館長柿沼介、滿鐵奉天圖書館館長衛(wèi)藤利夫以及帝國圖書館館長松本喜一、朝鮮總督府圖書館館長荻山秀雄等,每期培訓人員50余人,培訓內容非常豐富,既有圖書館管理制度和法律條文,又有圖書館業(yè)務知識,還有鮮滿圖書政策和帝國殖民政策等。
滿鐵圖書館既是專門圖書館,又是獨立的情報收集分析機關,要求圖書館員具有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才能為殖民和侵略提供高水平服務。滿鐵積極鼓勵館員國外進修深造。1921—1937年間,幾乎每年都選拔“符合條件”的館員1 ~2名赴海外留學,留學時間1 ~3年。留學目的地主要是日本,其次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及歐美各國。
綜上所述,滿鐵圖書館為了實現(xiàn)文化侵略功能,可謂是“盡職盡責”。滿鐵以購買、轉抄、沒收、巧取豪奪等手段收藏了大量中國珍貴圖書資料,建立各具特色的圖書館,實現(xiàn)館際間資源共享,為配合侵略形勢發(fā)揮其作用。滿鐵圖書館為加強侵略文化教育,將開展社會教育活動納入圖書館的職能。成立圖書館研究會,創(chuàng)辦期刊,開展學術活動、文化交流、演講會、展覽會等,大肆宣傳“文裝的武備”論、“王道統(tǒng)治”“五族協(xié)和”的思想,使中國人歸順他們的統(tǒng)治,成為他們的忠實臣民。滿鐵圖書館強化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功能,圍繞著侵略局勢的改變,不斷變化服務方式,開展定點、定人、定時服務,實施了“巡回書庫”“列車書庫”“陣中文庫”“大眾文庫”“慰問書庫”“時局文庫”等特色的服務活動。滿鐵圖書館重視圖書館員的培養(yǎng),開展文化教育、專門教育、在職教育和留學教育,以求達到符合文化、軍事侵略的合格“文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