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華
(江蘇省高郵市湯莊鎮(zhèn)甸垛初中 江蘇揚州 225600)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要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尋找更好的學習方法。教師要勇于創(chuàng)新,科學地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合理引進初中歷史教學,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問題意識[1]。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應用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以小組學習為單位,能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使學生們共同探討、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互幫互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這種新穎的教學形式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集體智慧,使學生之間產生互動效應,進而提高學生的互動合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初中階段的學生剛剛接觸歷史這一學科,相對陌生的知識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通過教師口頭傳授掌握國內外的歷史知識,遵循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學生很難真正理解與掌握。這就需要教師勇于創(chuàng)新,采用科學的教學形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充分、自由地相互討論、共同學習,在討論過程中使學生找到有效的學習方法,有效提升教學質量,這對教學質量的提升有重要意義。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知識建立在學生的興趣基礎上,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和諧、愉快的環(huán)境中積極主動地學習。傳統的教學模式枯燥無味,學生被動學習,不但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而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能使學生優(yōu)勢互補,促進學生之間的團結與合作,學生們共同學習。新穎的教學形式,充分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結合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需求,挖掘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對素質教育的滲透有所忽略,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及長遠發(fā)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實踐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充分融合,還能通過合作學習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集體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初中學生大多已進入了叛逆期,學生的思維天馬行空、心理比較浮躁。所以,教師更應結合初中學生的具體特點科學地制定教學方案,教師可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融入初中歷史教學,科學合理地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在一種心情放松的環(huán)境下開心地學習,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優(yōu)質、自由的課堂環(huán)境能夠充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進而高效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為開展初中歷史高效課堂奠定基礎。例如,講解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鴉片戰(zhàn)爭”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積極營造和諧、優(yōu)質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投身到課堂學習中。教師在講解鴉片戰(zhàn)爭之前,可以先通過相關的小短片使學生對該歷史事件有一個了解,然后教師挑選出一些合適的片段,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課本劇表演,讓學生在表演與觀賞的過程中充分掌握該歷史內容,有效地將傳統簡單、枯燥的學習環(huán)境變得更加有趣味性,這一實踐活動可大大增加學生之間的默契,增強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穎的形式,但不是所有歷史內容都適合采用這種教學形式,這就要求教師在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時,要科學地選擇恰當的主題,一些探究型、綜合實踐型、拓展型的內容才能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學生的學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若只是了解一些簡單的歷史知識,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即可,不需要再引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否則費時、費力、教學效果還不明顯。例如,講解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當今“一帶一路”的社會熱點,設置“尋訪絲綢之路”這樣的合作探究主題,教師可以將學生合理地劃分為導游組、游客組、民族特色組、政客組等幾個小組,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進行任務探究。比如,導游組需要熟知絲綢之路途經哪些國家,引導學生搜索一些沿途主要國家相關的資料,可以借助小視頻、圖片文字等形式進行詳細介紹;游客組則可以結合教材內容提出一些相關的歷史問題,學生們共同探討、研究;民族特色組主要介紹當地的民族風土人情,也可以搜集相關特色節(jié)日文化,讓同學們共同賞析;政客組則負責這些國家與漢朝的往來狀況,使學生充分感受漢朝當時的強盛。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可大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也符合教師充分尊重學生教學主體地位的理念。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習,每個小組為一個單位集體,學生之間彼此融合、互幫互助[3]。教師要充分融入創(chuàng)新理念,積極探索新穎的教學形式,如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融入競賽項目,使課堂活動豐富多彩。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參與課堂教學,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增強班級的凝聚力。教師可以根據所學內容有效開展小組競賽活動,在競賽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七年級期末的時候,學生已經進入了緊張的復習階段,枯燥繁重的作業(yè)使學生喘不過氣。為了使學生更加系統地掌握歷史所學,教師可增加一些課堂趣味,釋放學生的學習壓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場歷史知識競賽,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參與競賽活動,教師要有所獎勵,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使每名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發(fā)揮出色,使學生在這一實踐活動中都充滿高漲的情緒。學生參與的過程,能充分體現小組之間超強的凝聚力,學生之間會更默契,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水平。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已成為教育的重中之重。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融入初中歷史教學,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互助精神,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等,可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