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小軍
新課程改革以后,對小學各個年級的語文教學都提出要重視朗讀教學,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充分感知文章意境,理解文章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朗讀教學法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方法,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朗讀教學策略,讓學生喜歡上朗讀,學會朗讀,知道用什么樣的方法閱讀更有效,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1]。
范讀,從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為示范閱讀,它是一種朗讀教學方法,其實就是教師領讀、引讀,這樣可以很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能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很大的幫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教師引讀進行朗讀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朗讀激情,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帶有感情地閱讀文章,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在領讀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在學生面前一定要保證朗讀正確,語音語調適中,根據文章意思把自己的感情融入進去,有聲有色地朗讀文章,這樣長期下來,學生自然會形成一種習慣,在自己閱讀時不自覺地進行模仿,將教師的閱讀方式潛移默化地融入自己的閱讀,長此以往,可以積累大量的朗讀技巧,從而有效提升自己的朗讀水平[2]。比如,《狼和小羊》這篇文章以對話形式為主,在進行范讀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不同角色和特點,使用不同的語速和語氣去朗讀。比如,對于狼這種比較貪婪、不講道理的角色,我們在朗讀時可以使用一種比較“可恨”的語氣。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朗讀更好地理解文章中不同角色的特點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為了有效提升小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可以傳授給學生一些朗讀技巧,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朗讀方法。在傳授朗讀技巧時,我們可以從語句的停頓、詞語的重低音、語速的快慢、語調的升降等4個方面展開。在朗讀停頓的時候,可以從標點符號的停頓,文章中詞語、成語的停頓或文章情感方面的停頓等方面來進行。對于詞語閱讀時的重低音,需要根據整句話的意思來判斷。對于朗讀時語速的快慢,需要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通過語速的快慢呈現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比如,閱讀《狼和小羊》這一課時,對于“狼說:你把我喝的水弄臟了,你安的什么心”這句話,語速可以稍微加快,這樣可以表達出狼“惡狠狠”的態(tài)度,還有他對小羊的一種挑釁。朗讀時語調的升降是為了通過語言頓挫達出各種不同的情感。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增強學生朗讀的成就感,我們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文章及古詩詞進行朗讀比賽,讓學生體會朗讀的喜悅。
教師可以提前找好幾篇學習過的語文古詩詞或優(yōu)美的文章片段,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朗讀比賽,對于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可以適當地進行獎勵,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巧妙利用早讀時間。一般,早讀課都是學生自己讀,為了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教師可以跟學生一起朗讀,進行朗讀比賽,讓學生放聲大膽地朗讀。
每學習完一篇文章,可以進行課堂優(yōu)美語言積累大賽。學生分別說出自己認為文章中優(yōu)美的句子或段落,并通過朗讀的形式背誦出來,看哪些學生積累得最多。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積累優(yōu)美句子的動力,還可以激發(fā)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總而言之,朗讀不僅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藝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教師必須重視的環(huán)節(jié)。因為語文是一種語言類的學科,要想學好這門學科必須具備閱讀能力,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讓學生能夠帶感情色彩去朗讀文章,更好地理解文章意思,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從而更好地學習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