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第一幼兒園 吳曉娟
我作為一個已經工作近20 年的幼兒教師,也覺得孩子不好教,需要家長與幼兒園積極配合,多學習需要和大家一起琢磨、總結當前形勢下幼兒園與家庭如何配合,才能更好地充實自己,讓幼兒在幼兒園更好地得到成長。
有些家長的想法是這樣的:我家孩子既然上了幼兒園就應放心地交給幼兒園,交給教師,因為我交了托費就是不會教育才上幼兒園的;還有的家長可能很忙,忙于上班、忙于去打工根本顧及不上孩子的教育,更談不上陪護孩子,他們認為交予爺爺奶奶看護就行了,吃飽穿暖,安全有人管就好,幼兒園學不了多少知識,管與不管都無啥大礙的,根本就是缺乏對孩子實質的關愛;只有較少家長認為:從孩子上幼兒園就要重視他們習慣的養(yǎng)成,要和幼兒園通力配合,不能只交給教師,不管不顧,畢竟孩子是自己的,自己不重視誰重視,所以教育理念要能夠與時俱進的。對于孩子來講,從一上小班開始就需要孩子慢慢從家庭生活環(huán)境過渡到幼兒園生活教育環(huán)境,這需要一兩周或一兩個月的時間去適應,這就要考驗孩子的適應能力以及家長的配合程度,是對幼兒和家長的雙重考驗,而現(xiàn)狀就是配合的家長孩子適應快,相反總有一部分家長不能和孩子同步,找借口麻煩教師,這樣的孩子讓幼兒園很頭疼,孩子會時而適應,時而不適應。其實,幼兒園的教育和學習會更全面,也更規(guī)范,家長應該重視幼兒園的教育和幼兒園好好配合。
鑒于我們幼兒園存在的現(xiàn)狀,我認為展開家園共育配合方式的探究很有必要,具體做法如下:
1.我認為剛入園就要家庭和幼兒園一致要求孩子,這就是家庭和幼兒園配合的第一步。一旦孩子適齡上了幼兒園,孩子們需要在幼兒園建立和家里一樣的規(guī)矩,要按時吃飯、午睡、如廁,還要參與游戲活動等。例如,在早上、中午、下午吃飯的時候,教師會特別注重培養(yǎng)幼兒會傳碗、會拿勺子、不撒飯、不講話、不亂跑、不挑食,還有飯后便后洗手等這些好習慣;午睡時間要培養(yǎng)幼兒自己上床、脫衣服、蓋被子、保持安靜、不哭鬧、穿鞋、穿衣服的好習慣。這些好習慣都需要在這個時候培養(yǎng)起來的,這樣既樹立了教師的權威,也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
2.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平臺。微信和QQ 已經成為家長和幼兒園交流必不可少的途徑?,F(xiàn)在是一個信息多元化的社會了,積極與家長建立有效的聯(lián)系方式,這種交流方式方便了家長和教師的溝通交流。班級教師就要利用好這個平臺,在線上建立和小朋友的溝通交流方式,那就是將小朋友放學后、節(jié)假日在家進行活動的照片、視頻、音頻,讓家長發(fā)送至這個平臺,教師進行動態(tài)了解幼兒,也給了幼兒一個展示自我、樹立自信的平臺;家長都迫切想將孩子的表現(xiàn)和習慣和本班教師去交流,這樣一來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和教師一起努力,為孩子成長添磚加瓦,是一種良好的家庭和幼兒園雙贏途徑。
3.家長和孩子的陪同交流要有效。目前,我們這里的幼兒園受地域文化環(huán)境等限制,好一部分家長家庭教育觀念和做法還沒跟上來,覺得就是在孩子回家后提供一些好吃的東西、好玩的東西,就是有效的關愛,或者像逗小貓一樣簡單逗逗孩子,問幾句話、摸摸臉蛋等停留在表面的親子接觸和問話式交流就是陪同孩子了,這些就是我們這里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現(xiàn)狀,其實真正意義上和孩子并沒有做到深刻意義上的交流,怎樣的交流算是有意義的呢?例如:放學回家陪孩子聊聊幼兒園里最高興的事,交了幾個好朋友、吃的食物喜歡嗎?挑食了沒有?還可以一起做手工(捏泥、折紙、貼畫等)、一起玩玩具(樂高拼裝、自己制作玩具),陪孩子講繪本故事進行表演等,周末親子進行戶外活動等等。家長可以放下身段從孩子的特點出發(fā)和孩子一起表演,每天抽出10分鐘一起制作等,很好地去激發(fā)孩子和家人交流的興趣。另有一部分家長觀念的落后,特別是爺爺奶奶接送的孩子家庭,覺得幼兒回到家就是自由活動時間,陪孩子來學知識都應該是幼兒教師應該做的事情。其實,家長如果不積極和孩子的幼兒園學習生活接軌,表現(xiàn)出了不積極的情緒或不樂意去陪伴的話,真的會打擊孩子學習和表現(xiàn)的積極性,也會使孩子和家人產生一些的隔閡,特別不利于幼兒的身心發(fā)展,不利于親子關系的發(fā)展,這些取決于家長的思想意識,家長要足夠重視。
4.作為家長一定要正視自家孩子的不足,努力配合好孩子,幫助改進。每個孩子在幼兒園會和在家會不同程度地有不一樣的表現(xiàn),在一段學習生活之后這些教師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因此,在幼兒園和家庭的交流中,家長渴望聽到孩子表現(xiàn)棒,優(yōu)點人人愛聽,缺點也不能回避。許多的教育經驗案例我看過之后,對家長們有這點建議,對孩子講話要積極、鼓勵,讓孩子聽出自信。
5.家長要正確對待并且重視家長會和座談會。家長們一定要明確:幼兒園在每學期都會進行家長座談會,其實目的是讓家長理解幼兒園的管理以及活動動態(tài)。通過幼兒園邀請家長聽保健、消防、安全講座,充實家長的常識儲備,還有教育經驗的家長為大家傳經送寶,家長們可不能不屑一顧,你不追求進步,你的孩子也會在原地踏步的;另外就是家長們覺得浪費時間的家長會,不去了解孩子狀態(tài),不了解孩子所在班級教師、小朋友狀況,自己的格局就局限了孩子的成長。幼兒園和教師都希望家長進行積極而且真實、有效的交流,好讓教師及時關注到幼兒的動態(tài)進行因材施教。
6.建立健全家園交流平臺。根據觀察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家長都樂意配合幼兒園,配合教師,能夠為了孩子的教育積極地出謀劃策,特別是在家長下班后或者是休息時間和總是孩子都會全身心地投入幼兒園的活動和發(fā)展中去獻計獻策。例如:在元旦、兒童節(jié)、教師節(jié)、國慶節(jié)等節(jié)日活動的時候,邀請有興趣參加、有余力幫忙的家長家長來到幼兒園和孩子和教師一起制作或者裝飾教室,每逢此時我們都會發(fā)現(xiàn)家長們參與積極、熱情高漲,孩子們也會被感染,力所能及地幫忙,這樣加深了家長與孩子的互動,讓孩子在幼兒園找到了一定的歸屬感,家長在活動中有了成就感,更好地和幼兒園進行了互動加了解,體驗了教師的辛苦和參與的快樂。
面對蒸蒸日上的生活和朝氣蓬勃的孩子,天下父母無一不希望自家的孩子自信向上,想盡辦法卯足了勁讓孩子在將來立于不敗之地。這就需要父母和幼兒園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提出更全面有效的要求,通力合作,才能讓孩子更好地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