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區(qū)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周素梅
三年級是語文學習新階段,習作隆重登場,但部分學生卻“談文色變”。作文難在哪兒呢?分析其難點所在,主要有兩個方面:內容(寫什么)與表達(怎樣寫)。首先,當下小學生的生活有著不同的精彩,提筆卻不知寫什么。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由于學生對寫作具有一定的畏懼心理,因此為了更好地避免這種消極影響,教師需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學生將情感落于筆觸之間,使學生真正意義上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感情,讓學生充滿信心。其次,人的思維是分為多個階段的,該階段的學生思維是具象的,這使他們的觀察往往停留在感性的認識與具象階段,“感性與理性不同,往往感性所認知的東西都是零星片面的?!敝苯訉е铝藢W生的思維混亂,語句不順,缺乏情感,語言直白,難寫生動等問題。為了改變這種不樂觀的習作現(xiàn)狀,我以多種方法開啟學生入門習作之路。
“閱讀,架起了由模仿到創(chuàng)作的橋梁?!逼湟?,課本里的優(yōu)美范文、課外書籍里的名篇典范都是素材積累的渠道。學生豐富的閱讀量得到了提高,通過自我消化吸收,在寫作中就能作為自我經驗展現(xiàn)出來。其二,教材中的課程內容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畫面體驗,教師通過文本,讓學生學習典型課文或精彩片段,一方面讓學生理解文本內容的真實性以及表達的準確性,另一方面是讓學生感悟作者觀察事物、描寫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構段成篇的方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僅積累了語言,而且學習了表達方法。
統(tǒng)編版三年級教材安排多篇讀寫訓練,以此為抓手,讓學生去仿寫,推前寫原因,想后續(xù)結果,填空補細節(jié)。例如閱讀教材中相同主題的不同文本,通過對比閱讀,習得不同的表達方法?!朵仢M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課的小練筆——上(放)學路上。通過品讀文本,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并想象的方法,感悟平常事物的美。喚醒自己上(放)學路上的畫面:小區(qū)盛開的各色鮮花、道路兩排的樹木姿態(tài)、天空中多變的云彩、義務交警的亮麗風景線……有了這些鮮明的畫面,學生準確生動地表達也就不難。對于一些語言積累較少的學生來說,學習閱讀汪曾祺《自報家門》的表達方法更為合適:從家到學校,有序地敘述所見之景物:路上的行人、路旁的各種商店、小攤中的水果、公園里的石雕等。學習有文本的“模式”,但有自己生活的痕跡,寫出的習作更具個性,正如葉圣陶先生提出“借鑒就是自己處于主動的地位,活用人家的方法而不為人家的方法所拘?!?/p>
有聲有色的閱讀是促進三年級學生寫作的一個有效方法。習作單元精讀課《搭船的鳥》對于翠鳥捕魚時成串動詞的運用非常精準到位,但學生對于動詞成串,順序不可調換的感悟不夠深刻。針對此情況,觀看翠鳥捕魚的視頻,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閱讀,動詞與畫面重合,使學生掌握動詞成串的表達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練筆生活中觀察到的動物活動場景,如金魚游泳、烏龜翻身、倉鼠吃食等。通過這種視覺的觀察,使學生能有樣可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寫作內容真實有趣,文中動詞表達適當。
作文要有具體內容,這是小學生習作的基本要求。通過學生的親身經歷,聽、感、觸的積累越發(fā)豐富,使其作文的素材也多了起來。如何利用有效課堂來引導學生學會觀察、選擇內容呢?那么在課堂上開創(chuàng)各種實踐體驗的情境至關重要。
課堂小游戲、實驗小操作等活動形式,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引導他們掌握觀察方法。例如習作指導課《我做了一項小實驗》,課前以“螞蟻會游泳嗎”激發(fā)興趣;課時,小組動手實驗觀察。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不僅仔細地觀察螞蟻在水中的狀態(tài),而且根據(jù)自己生活經驗,與組員進行交流討論,互相啟發(fā)思路,再從全面觀察的角度出發(fā),明確了自己最想表達的內容。
再如,寫景習作《這兒真美》,可開展攝影活動,讓學生尋找美景,用照片或視頻記錄,把習作素材積累巧妙地變成學生喜歡的游玩。然后在課堂上以導游的身份介紹“這兒真美”,通過照片或視頻呈現(xiàn)“這兒”的全景和特色之美。學生在介紹過程中,再一次地選擇素材,玩寫結合,小組交流,最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讓學生快樂地參與、形象地感知、直接地擁有寫作材料,演一演是個有效的方法。教學三下第二單元習作《看圖畫,寫一寫》時,習作困難的學生就是把他看到的寫下來,而對于圖畫中人物放風箏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無法進一步地展開想象與描寫。教師指導時可創(chuàng)設放風箏的情境,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登臺表演,不同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情被學生表演得淋漓盡致。通過動態(tài)的再現(xiàn),喚起學生生活積累,圖畫生動立體起來,學生自然有話可寫,寫出的作文,內容真實、感情豐富。
文章不僅要表達通順,還應當鼓勵學生展開大膽合理的想象,使創(chuàng)作素材更為形象生動,更合情合理地表達喜怒哀樂的真實情感。
想象畫面是三年級重要的語文要素之一。習作教學時,教師要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意象,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與寫作創(chuàng)造力。例如《荷花》小練筆——寫一種喜歡的植物。多數(shù)學生喜歡校園鳳凰樹,仿照文本,孩子們寫出了鳳凰花瓣不同的姿態(tài)。為了讓練筆更精彩,抓住“紅色花瓣”意象,引領學生站在樹下,感受鳳凰花的熱情。起風了,花瓣落下,有的寫了“風來啦,鳳凰樹飛來一群紅色的蝴蝶”繼續(xù)啟發(fā),這時你有什么感受?思維再次深入——“我與清風跳舞”“我輕輕地落在綠草上休憩”再引導,“綠草地,紅花瓣,多美的一幅畫,誰還來和我說話呢?”學生想象的深度再次延伸。想象,讓畫面變靈動,讓表達變生動。再如《花鐘》小練筆——仿照文中表達鮮花開放的語句寫一種喜歡的花。通過文本的學習,學生掌握了作者采用了擬人手法來賦予鮮花開放的不同動態(tài)美的表達方法。而第一單元的小練筆和習作,也讓學生對喜歡的花有了具體的了解。教師運用語言描述情境,或是圖片輔助,幫助學生打開想象的翅膀,架起方法與內容的橋梁?!盁崆榈南蛉湛廊坏睾吞柎蛘泻簟薄昂m展開雙翅棲息枝頭,擁抱春天”……想象讓每一朵學生喜歡的花兒,都帶上了學生的個人情感。
個性化情感的體驗激發(fā)在寫作中是極為必要的。教學三下第八單元習作《這樣的想象真有趣》,在學習單元奇異有趣文本后, 我先補充了富有神奇想象力的中外名著、兒童詩拓展學生的奇思妙想。接著練筆兒童詩,從詩歌中肯定新鮮奇妙的想象語句:“月亮釣星船,釣一顆漏一顆,撒滿碧玉盤”“蝸牛大叔做美夢,丟掉蝸殼真輕松!哎呀呀,下雨咯,誰家房子躲一躲”……學生感受到在想象世界里的真善美。最后,從爛漫的詩歌走進有趣的想象故事創(chuàng)編。一切皆有可能,以文本習作圖片為想象起點,大膽寫故事。教師引領點撥,學生自由想象,每個奇妙的故事都有著鮮明的個性。想象,讓習作表達的維度更為廣泛。
總之,三年級學生寫作文的過程是摸石頭過河的過程,教師在其中充當重要的角色,既是指導者,更是引路人。我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充分施展了以上三點要訣,有效地增加了學生寫作的興趣,也讓學生掌握了入門寫作的方法,如此一來,作文就不再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