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北街小學 高桂芳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數學學習中要使學生思維活躍,就要教會學生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思維方式。要學生善于思維,必須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沒有扎實的雙基,思維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教學中要學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課前設計好問題,并有意識地營造問題情境。學生只有意識到問題的價值,才能在思考中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針對不同學習內容,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例如:在《圖形變化》一課中,開始上課的時候,事先準備一些顏色不同的折紙和小剪刀。將學生每8人分一組,每個組內分配一些剪紙。新課開始前,先給學生展示一些簡單的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學生欣賞圖形后再讓他們嘗試剪或折。大約3~5分鐘后讓每個組的學生展示勞動成果,此時學生對剪紙已稍有興趣。接下來設置有一定難度的題目讓學生大膽操作??梢韵日故静皇翘貏e規(guī)整的圖形,讓學生先觀察,之后準備一些課本上有的黃色小衣服、紅色“王”字、黃色五角星、紅色楓葉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放手讓學生獨立操作。這個時間,對于學生來說,才是最關鍵的時間段。他們第一次看到剪好的不是特別規(guī)整的圖形,小組之間在這個時間段也會互相交流和探討。對剪得好的學生和小組進行表揚和獎勵,并讓其中的代表,給全班同學展示操作過程。最后,要求學生再重新設計,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圖形。所以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合理運用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學習更加有動力。
決定一節(jié)課成敗的因素很多,但是對于教材的解讀、目標的制定和教學的設計是其中最關鍵的因素。三者之間相互關聯缺一不可。教材解讀常常被教師忽略,很多教師不重視教學目標,認為教學目標不重要,知道教學重、難點就可以了,但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是解決教材要教什么的問題,清楚了要教什么,那么教學目標也就產生了。其實教學目標是教師對教什么的把握,也是對怎么教的體現,從一個合理的目標中既可以看到到教師對教材的理解,還能知道教師對教學的實施,所以認真、合理地制定教學目標是非常重要的。如《認識平行》這一課,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知道平行,會畫平行線;難點是讓學生理解“同一平面”的意思,建立一定的空間觀念。教師在教學時怎么才能讓學生經歷困難,產生渴望,獲得知識,怎么才能讓課堂演繹得更加豐富多彩。首先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理解和深度的挖掘。如教師要理解:平行與相交是兩條直線在同一平面內的關系,所以要教學相交或平行,學生必須先理解什么是同一平面內;教師要知道書本上的幾幅圖存在著不同的用意;要知道每一個練習的用意等。所以說目標的合理性是教學合理的前提。
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在教學工作中將一些抽象難理解、枯燥乏味的知識點,用生動活潑的內容進行展示,讓學生學習更加有積極性。例如在學習《密鋪》一課中,如果以專業(yè)知識給學生講解,很多學生很迷惑??墒孪葴蕚渌鸭乃夭模故靖鞣N關于密鋪的例子。先展示一些簡單圖形,例如一些正方形組合而成的地板,規(guī)則的三角形圖案的密鋪例子。學生借助多媒體看到這些實例的時候已經對密鋪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再展示出一些不規(guī)則圖案的密鋪實例。設計一些簡單的、可以動起來的圖,讓這些圖案根據教師的意向,播放動畫并拼湊在一起。學生只看到符合密鋪的圖形是沒有什么感觸的,拼湊好的圖案雖然能看到結果,但是并不能看到拼湊的過程。教師要用這些動圖做引導,讓圖形動起來,用直觀、生動的視頻給學生展示。這種借助多媒體的教學方法,既能讓學生識別密鋪圖形的特點,還能讓學生懂得密鋪圖形的拼湊過程。小學數學知識有很多理論性的內容,都是抽象難辨的,尤其一些圖形或者邏輯性的內容。借助多媒體等相關技術進行教學,既能實現學生對知識的認知過程,也能減輕教師工作量,避免因實物展示時演示不準確、不科學而造成的負面影響。
人只有在思考中才能得出結論,只有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才能讓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并且在表達中感悟到更多的不足。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關系有很緊密的聯系。例如:在《觀察物體》一課開講之前,先準備一些正方體,通過組裝,兩個相同正方體挨在一起放在下面,兩個相同大小的正方體放到正上方。然后我會主動問:“誰想和老師一起參加游戲,但是要講真話,說的對的有獎勵哦”,很多學生就會踴躍舉手報名,我選其中幾個學生,其中一名學生在講臺上方往下直視,再安排幾個學生分別站在圖形的四周。每個學生都看好圖形以后,我會讓他們各自把看到的平面圖,畫到黑板上。這時候學生都發(fā)現,每個人看到的形狀基本都不一樣。然后我會讓學生分析:“為什么每個同學看到的圖形都不一樣呢,答對有獎勵哦”學生聽到有獎勵的刺激,再加上問題本身的趣味性,都會回答出各種各樣的答案。無論學生回答得對不對,我最后都會告訴學生:“很高興你們敢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學生感覺回答的結果比較奇怪的時候,教師也不要嘲笑,要告訴每一個學生,大家想法各有特色,只要是自己的真實想法,都是值得尊敬的。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都是教師給予機會展示出來的。尤其是平時學生課堂發(fā)言的評價,更應注重語言上的鼓勵和贊揚。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品質;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多贊揚、肯定,促進學生思維的廣闊性發(fā)展。教學中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動靜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隨時隨地都樂意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想動口發(fā)展到想動手做,教師要把那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教育和鼓勵學生,使學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學生從課堂引入現實生活當中,并且鼓勵他們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以強化學以致用。
有名的大數學家康托爾曾說:在數學的領域中,提問題的藝術比解答問題的藝術更為重要。課堂教學環(huán)境是課堂內各種因素的綜合體,是由課堂空間,課堂師生關系,課堂生活質量和課堂氣氛等因素構成的課堂生活情景。因此,創(chuàng)設“開放”的課堂教學空間有利于學生多層次地交流。在課堂教學中營造民主、平等、寬松的學習氛圍,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更重要的是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和主動探索。如:一年級教材中“美麗的田園”,在出示課本情境圖后,引導學生觀察圖中的信息,并啟發(fā)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選擇最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解答。學生會根據不同認識水平,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促使學生之間進行深層次的交流。事實證明,創(chuàng)造性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首先應當使學生融會貫通地學習知識,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還要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多思善問。能夠提出高質量的問題是創(chuàng)新的開始,數學教學中應當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看法,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自我鑒別。
高效的課堂教學不僅考驗教學專業(yè)講課技能,更對教師活學活用進行考驗。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體。教師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教師要借助好的客觀條件,讓學生能直觀、生動地學習知識。教師要不斷學習,善于創(chuàng)新,在實踐中多總結歸納,打造有深度的高效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