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筱玲
隨著課改的不斷推進,當前的數學教學更關注對學生數學能力和數學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其與課堂教學的結合被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所接受。微課的核心特征是教學內容精簡,能給予學習者充分的自主權。微課教學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知識上的缺漏進行針對性的學習。目前,越來越多的教師將微課帶到了數學課堂。然而,經調查研究發(fā)現,微課在與小學數學結合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教師過于重視形式,忽視了教學內容。微課的制作很絢麗,但內容上卻很空洞。又如,有的教師將課堂上講課的過程錄制成視頻放到網上供學生參考。但幾十分鐘時長的視頻無法讓學習者提煉出授課的精華,單純地將微課與幾十分鐘的授課劃等號,就喪失了微課教學的意義。因此,本文就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如何發(fā)揮微課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微課視頻的特征是精簡,能在短時間內針對某一問題進行清晰地講解,可幫助學生攻克重難點問題。每節(jié)數學課的學習都有其重難點,而小學階段的學生,在面對難度較高的問題時,會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難。因此,為了實現更加高效的數學教學,為學生提供突破重難點問題的方式,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教學優(yōu)勢,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學習[1]。
比如,學習“100以內加減法”的難點在于幫助學生正確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并能進行正確的計算。在之前的教學中,學生已經了解了豎式計算,但在日常的練習和觀察中,發(fā)現學生還是容易算錯。由于豎式計算中有很多要注意的內容,因此,可單獨錄制一節(jié)注意要點的視頻,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反復觀看,進而掌握要點。視頻中要強調對齊方式、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等。視頻中教師可以邊說邊寫,將易錯的地方用紅筆標注出來,這樣便于學生在反復觀看中形成更加規(guī)范的書寫習慣。有些重難點問題并不是一節(jié)課或兩節(jié)課就能讓學生完全清楚明白的,這就需要為學生提供課余學習的機會,通過視頻中更加直觀的演示,有效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重難點。
每節(jié)課程之間都是互相關聯的,知識與知識之間都是相互依存的。對學生而言,每堂課都有新的知識點,但“揀了芝麻丟了西瓜”不利于學生從整體上認知數學。因此,受制于低年級學生無法自主構建知識架構的情況,教師也可以運用微課的優(yōu)勢幫助學生梳理知識,使其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
例如,在“認識分數”的教學中,對分數的認識是從整數到分數的拓展,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形象直觀的演示,從平均分的經驗中幫助學生對分數有一個整體的認知。教師講完了相關理論知識后,可播放一個專門錄制的“幾分之一”的視頻。在視頻中演示一個蘋果平分為兩份,其中一份就叫作二分之一;一張紙剪成大小相等的三份,其中每一份就是三分之一;一張紙對折兩次后均分,每一份這就是四分之一,在視頻中通過演示幫助學生總結,即一個物體平均分為幾份后,每一份就是幾分之一。視頻中動靜結合、繪聲繪色的演示,能讓抽象的知識更加具體化,能有效幫助學生建立起對分數的初步認識。
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是傳授課本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可以借助微課的優(yōu)勢,幫助學生開拓眼界、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例如,在“有趣的圖形”的教學中,教師從一些簡單幾何體的面入手,引出了平面圖形,幫助學生初步體會了平面圖形和幾何體之間的聯系。教師出示教具釘子板,問:誰能在板上圍出一個圓形?學生們通過嘗試發(fā)現自己圍出來的圖形都是有角的,長方形或正方形或許能做到,但很難圍成一個圓形。通過實踐讓學生認識到圖形之間的區(qū)別。之后在微課視頻中,先演示圍出一個正方形,隨著釘子數量的增多,邊變彎了,尖角不尖了,慢慢地變成了一個圓形。通過這種演示對學生滲透化曲為直的思想啟蒙,為學生提供了更加開放的四維空間。
微課與數學教學的融合是一種新的嘗試,數學教師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應該意識到微課對數學教育的補充作用,只有有效把握好微課的優(yōu)勢及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地位,才能為學生制作出更加適合的微課視頻,不斷促進學生全面綜合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