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友
(安徽省合肥市西園新村小學南校教育集團嘉和苑校區(qū) 安徽合肥 230022)
管理和處理信息所使用的各種技術統(tǒng)稱為信息技術,教學中使用最為頻繁的信息技術手段為多媒體及其網(wǎng)絡系統(tǒng)。小學科學課標要求教師積極引導學生使用存在于生活、家庭、自然還有網(wǎng)絡及媒體中的各種資源開展學習。將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融合在一起,這也成為目前小學科學的主要教學任務。教師需積極實踐,思考如何才能實現(xiàn)信息技術和小學科學教學的高效融合。
小學科學是一門強調自主探究的學科,主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等能力。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經(jīng)常會開展事物觀察、原理實驗等教學活動,主要以學生動手能力為支撐,這就給很多教師造成了一種假象:信息技術與科學教學沒有關系,因為信息技術沒有給予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導致很多教師沒有使用信息技術開展科學教學的意識,信息技術的教學價值未能展現(xiàn)。事實上,只要教師尋找到信息技術和科學教學內(nèi)容之間的聯(lián)系,以此為切入點,開展課堂導入,課堂效率將會明顯提升[1]。
小學科學教學中包含很多簡單的物理現(xiàn)象與概念,如物理溶解。在開展溶解相關知識教學時,若是教師直接向學生闡述溶解概念,只會加劇學生的理解難度。在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段視頻,視頻中的主人公需要在短時間內(nèi)溶解一大部分鹽,以此逃避別人的追捕。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可詢問學生“如果你是故事的主人公,你會采取怎樣的方法快速溶解鹽呢?”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后,學生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并結合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經(jīng)驗,提出“加熱”“放到熱水里不?;蝿印钡扔^點。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播放和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視頻進行課堂導入,和一般的文字導入手段相比較,不僅學生接受程度更高,教師后期開展詳細的原理教學也會更為順利。
如今,短視頻已發(fā)展成為潮流,短視頻的方式更能被學生所接納。教師可以在抖音中發(fā)布關于科學的短視頻,介紹相關的科學知識、科學實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通過教師發(fā)布的短視頻,讓學生進行課前自主學習。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能隨時留言,增加與老師的互動,提出自己的問題和思考,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學習“生活中的靜電現(xiàn)象”時,我在個人抖音賬號上發(fā)布了一些短視頻,讓學生關注我的抖音賬號,并進行課前自主學習。我發(fā)布的短視頻時間長度大概為一分鐘,內(nèi)容是關于生活中靜電現(xiàn)象的介紹,也有一些有趣的靜電現(xiàn)象小實驗,并且,我找的視頻大多是以動畫形式呈現(xiàn)出來的,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喜好。利用簡單易懂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nèi)容,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也鍛煉了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了檢驗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我讓學生在課下自己錄制一個短視頻來講自己的自主學習成果,私信發(fā)給我檢查。通過觀看學生的短視頻,我能夠清楚地發(fā)現(xiàn)哪些學生有認真預習,哪些是敷衍。我也會和家長溝通,讓家長監(jiān)督學生做好課前自主學習。
科學學習不只是在課堂上進行,課下也要及時復習。學生如果只憑課上有限的時間短暫記憶,課下完全不復習,知識很可能會被遺忘。同時,課上可能會有一些學生跟不上進度、錯過教師所講的一些知識點,這時,教師如果把課上所講的一些重要內(nèi)容和難點內(nèi)容制作成一個科學短視頻,就可以幫助學生復習,讓學生鞏固科學知識,也可以讓錯過某些知識點的學生查漏補缺,幫助學生解決不懂的問題[2]。
例如,教師講解完一個科學現(xiàn)象時,學生可能仍然有不懂、不理解的地方。為了幫助學生進行深刻理解并鞏固所學內(nèi)容,教師可以將課堂重難點進行整理,并制作成微課,讓學生課下觀看。
科學課中的各種知識和定理需要學生自主實驗探究才能確定,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將一些不那么明顯的實驗結果放大演示,方便學生查看、研究,為學生提供視覺、聽覺等直觀實驗感受,但并不是直接告知學生實驗結果及其背后蘊含的科學原理,這都需要學生自行總結、歸納。
信息技術是一種新型的技術手段,其教學價值受到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肯定。小學科學教師應該在教學實踐中合理使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導入、指導學生如何使用信息技術搜集資料并把握信息技術使用的度,以實現(xiàn)信息技術和科學教學的高效融合,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