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玲 肖黎明
(贛南師范大學 江西·贛州 341000)
游戲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它利用其獨特的趣味性,緩解學生壓力,幫助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它是教育中獨特的存在。筆者通過對不同學校、不同年齡以及不同性別教師的小學英語課堂進行觀察,以及對教師們進行調查和訪談,發(fā)現(xiàn)有76%的教師樂于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運用游戲教學法進行教學,如果根據(jù)性別來劃分,其中男教師占32%,女教師占44%;如果根據(jù)年齡來劃分,屬于18-45歲青年階段的教師占60%,屬于46-69中年階段的教師占16%。綜上,青年女教師比較樂于運用游戲教學法進行教學。運用較多的一些游戲教學法有:思維導圖法、角色扮演法、單詞找朋友、全身反應法等,其中最受歡迎的是角色扮演法和全身反應法,運用游戲教學法進行教學的教師中有85%教師會運用這兩種方法,而38%的教師會運用思維導圖法進行教學,大多數(shù)老師只是布置思維導圖的作業(yè)。游戲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往往能夠使一堂平平無奇的英語課變得生動有趣,學生能夠在這種輕松愉悅的氛圍、真實趣味的情景中感受英語的魅力,這樣一來,教師便能夠通過這種游戲的趣味性實現(xiàn)英語教學的實效性,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小學階段,小學生是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他們的注意力不穩(wěn)定,不持久,極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小學英語課堂每課時僅40分鐘,如果想讓這40分鐘得到充分的利用,那么必須想方設法提高孩子們的課堂注意力,所以很多教師運用游戲教學法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很多教師在運用過程中只關注游戲對于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興趣的作用,而忽視了游戲對于教學本身的作用,游戲設計的目的性不強。這就導致很多教師只是為了游戲而游戲,對于游戲的選擇不合理,在游戲中缺乏對英語語言學習的關注度,雖然玩游戲起到了活躍課堂氛圍的作用,但是學生在游戲中并沒有學到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學生也不明白這個游戲是為了什么,只是覺得好玩,長此以往,學會便會把精力都集中在游戲而非學習上,無法發(fā)揮游戲教學法的實效性,導致南轅北轍。
相對于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課堂,運用游戲教學法的趣味小學英語課堂確實更受學生歡迎,并且大部分學生能夠在游戲中與同學團結協(xié)作、互相幫助,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相關知識,感受英語的魅力。但是,也不乏有部分學生不能夠積極參與到游戲、參與到課堂中來。據(jù)了解,他們游戲參與度不高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游戲缺乏趣味性,雖然學生對游戲很感興趣,但是當老師一直玩重復的游戲或者游戲沒有那么吸引學生的話,學生就不愿意積極參與;第二,學生不自信,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沒有機會參與游戲,或者沒有充分理解游戲的規(guī)則或內容,擔心做不好被其他同學嘲笑,顧不想?yún)⑴c到課堂游戲中來;第三,教師課堂把控能力不夠,在游戲環(huán)節(jié)學生的秩序較差,紀律性較亂,影響其他學生專心參與到游戲中。
教師在游戲教學中充當著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教師不僅僅要引導學生在游戲中學習,也要積極參與游戲,更重要的是要組織選擇合理的游戲。在游戲教學中游戲的種類很多,所提供的選擇自然也多,把游戲教學法運用于小學英語課堂,要考慮游戲的趣味性、游戲的內容、學生的興趣點,要有效地將游戲與所學知識結合,所以游戲的選擇非常重要,如果選擇的游戲符合學生需求,便會使游效果達到最佳,反之則游戲效果不佳。例如,在學習顏色這一單元時,某教師先帶領學生學習不同的顏色,并且運用“What’s missing?”這一游戲來加深學生對顏色的記憶,雖然學生很感興趣,但是這一游戲的使用并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學生在脫離PPT后對顏色的區(qū)分不理想。究其原因,教師沒有脫離PPT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去學習顏色,僅僅用圖呈現(xiàn)出的顏色是不夠的,如果教師讓學生說出自己或身邊同學衣服的顏色,尋找沒有學過的顏色,并組織一個有關顏色的對話,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顏色并將英文中學習的顏色運用到生活中。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運用游戲教學法,首先要明確運用的目的。運用游戲教學法目的是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注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但是其最終目的是學會知識,使學生通過游戲獲得知識,鞏固知識。所以,這就要求游戲必須與課堂教學內容相結合,教師要精心設計游戲,設計的游戲既要具有趣味性,又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還不能脫離教學內容。例如,某教師在教授字母J的時候,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精心設計了游戲。首先,該教師將含有該字母且學生熟悉的動物jellyfish打印出來,一面是動物,一面是字母,做到了字母與單詞相對應;其次,該教師將打印好的圖片裁剪成幾塊打亂順序貼在黑板上,讓學生猜出動物的名稱;最后,學生猜出后再把該動物拼起來,然后展示背面的字母J,同時教授單詞jellyfish。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此片段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導入,但在導入中運用了游戲教學法,在課堂開始引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興趣,把學生注意力吸引到了課堂上。
學生雖然都喜歡玩,喜歡有趣的游戲,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偏愛的部分,比如有些學生喜歡音節(jié)劃分,有些學生喜歡句子朗讀,有些學生喜歡英語寫作,同樣地在游戲方面學生也有自己喜歡的游戲,而且游戲內容的不同也決定了需要不同的游戲形式,所以,我們要注重游戲的多樣化,豐富游戲形式,這樣才能找到每種內容每個學生最適合的游戲,提高學生參與度,盡量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這也是游戲教學法的一種升華。例如,在詞匯教學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游戲形式,讓學生演出這個單詞所代表的意思,加深學生對單詞的印象;在詞匯操練中可以采用大小聲的游戲形式,它運用一組大聲和另一組小聲的朗讀方法,讓同學之間相互合作,避免讀錯,這種合作型學習游戲方式可以喚起學生的競爭意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游戲中來,教師要提升自己的課堂把控能力,要讓學生在井然有序的環(huán)境下參與游戲,提高學生注意力,當學生偏離了游戲的教育目的時,教師要及時把學生拉回來。此外,在游戲前教師要明確游戲規(guī)則和目的,確保學生對游戲規(guī)則有反應、有清晰的理解,不是說完規(guī)則后問學生“你明白了嗎?”,而是舉出一個違反規(guī)則的現(xiàn)象問學生對不對,這樣才能確保學生理解到位。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陶行知先生把“生活即教育”作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主張教育同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反對死讀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和獨立工作的能力。由此可見,教育要貼近實際生活,那么作為教育中的游戲教學法更是如此,要盡量尋找游戲與教學內容、學生日常生活的最佳結合點,只有貼近實際生活才能引發(fā)學生共鳴,才能達到想要的教學效果。比如,孩子們都對角色扮演類游戲很感興趣,這是因為孩子喜歡體驗社會上不同的角色,小學階段的孩子,不僅僅滿足于做一個孩子,他們在心理上對其他角色的體驗有需求,想體驗做大人的感覺。所以,在學習超市購物、食品等內容的時候可以準備豐富的道具,創(chuàng)設一個模擬情景,讓學生運用學習的知識點操練或者檢測該話題所設計的單詞、句型等。還有些小學生對如何交朋友比較感興趣,那么我們在學習字母時也可以采用交朋友的游戲進行字母教學,把字母大小寫分給不同小組的同學,大小寫字母組成一對,讓同學們都能夠找到自己小組的隊員,這種貼近實際生活的游戲教學法能夠讓遠距離的同學成為一組,也有可能從此以后成為好朋友,這對學生來說是很受歡迎的。
綜上所述,本文根據(jù)游戲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深入發(fā)掘游戲教學法運用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改進策略,希望能夠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提供一些幫助。對于小學生而言,傳統(tǒng)的一中一英式的翻譯教學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了,小學生更期待的是有趣高效的英語課,能夠讓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因此,游戲教學法運用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