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第一中學 蘇東春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在學生的學習中起到了引導的作用。我基于自己的從教經(jīng)驗和對學生的觀察,認為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培養(yǎng),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注重對學生價值觀的滲透作用;啟發(fā)學生對自己所接觸到的課外閱讀中的材料進行反思,并及時給予一定的評價;鼓勵學生在日常的各種訓練中積極思考,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教材是學生在課堂上主要學習的對象和內容,也是學生互動的基礎,如果缺乏教材這一要素,就無法構成教學。而且教材都是按照課程標準撰寫的,具有良好的普適性與選擇性,內容更具有基礎性,只有達到了基礎的價值觀之后才能往更高方面對學生提出要求。所以,如何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首先要在教材中挖掘一些較好的材料,讓學生對價值觀有一個基礎的了解,懂得什么是對,什么是錯,明辨是非是學生價值觀的最基本要求。
例如,在教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三單元《紀念劉和珍君》時,通覽這篇文章,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想要表達的主要是對劉和珍君等進步青年犧牲的深切哀悼、惋惜以及對她們?yōu)榱死硐敫矣诹餮?,勇于犧牲的謳歌;但是其中也包含了對舊黑暗社會的各種丑陋面目的揭露、憎惡和批判;但是很少有教師注意到這篇文章其實還蘊涵著作者對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堅定信念和強烈期望?!罢娴拿褪?,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薄捌埢钫咴诘t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前行?!睆倪@兩句話中可以體現(xiàn)出作者對未來的中國還是充滿希望的,盡管眼前的現(xiàn)狀確實讓魯迅先生失望之極,但是他還是懷揣著美好的夢想,相信有朝一日,中國人會幡然醒悟,重新塑造一個新的中國,這一點很少有教師意識到,必須深挖教材,才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其內涵。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由這篇文章聯(lián)想到當下中國的現(xiàn)狀是怎樣的,讓學生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認為現(xiàn)在的學生應該如何做才能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復興之夢。
在高中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與習慣,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學生與教師的互動過程是十分重要的,既是教師了解學生的主要渠道,也是學生表達自己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語文課堂上,學生通過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與教師討論關于做人的道理和知識,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導向。教師以身示范,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啟發(fā)學生自主思考并積極地參與課堂,引導學生豐富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
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與學生的互動過程,在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關愛學生,仔細觀察學生的反應和態(tài)度,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念和思想。舉例來說,教師可以利用語文課文中的故事,鼓勵學生開展角色扮演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發(fā)揮自己表演能力的過程中,充分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如在學習必修四課本中的《雷雨》時,教師就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對人物角色的揣摩,細細品味人物特點,從而使學生對人物的情感有所感觸,樹立正確的心理和性格,形成正確的觀念。此外,在與學生的互動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活動,讓學生在小組內展開激烈的討論,或舉辦辯論賽的活動,讓學生大膽地交流與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對學生的細節(jié)方面及時進行提示與幫助,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價值觀和人生觀的相關知識。
閱讀是學生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高中生正處于人生觀的形成階段,廣泛的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明辨是非,從書本中學到做人的道理,逐步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健康的審美情趣。教師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應本著循序漸進的德育原則,注重熏陶和感染,于潛移默化之中,將學生的價值觀引導教育滲透語文教學中的科學文化知識中。
讀書可以明志,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語文課堂是教師進行思想道德知識滲透的最有利階段,除了教材課文中的科學文化與知識,學生還可以從課外讀物中體會自己對人生的感悟。文學作品最能直擊人的心靈世界,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快速地定位自己的人設,找到人生前進的方向。但是高中生尚且處于自我懷疑的青春期階段,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與思想內涵還,沒具有全面的認識,需要教師的引導與幫助。教師應幫助學生深入挖掘課外閱讀中的思想內涵,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建立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和反思,學會領悟文學作品中的思想價值。
例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這一節(jié)課的知識時,教師需要將故事的背景娓娓道來,才能保證課堂的順利進行。因此,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前預習的任務,或在學生的長假期間,讓學生自行閱讀《紅樓夢》,并鼓勵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做好閱讀筆記,寫下自己的閱讀心得與感受,教師針對學生的閱讀筆記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與自我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布置個性化的閱讀任務,此外,教師還應注重對學生的指導,讓學生對教師傳授的知識有所吸收和感悟,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寫作是學生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學生通過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和技巧,形成了對語文知識的基本認知,通過課外閱讀增長了自己的見識,習得了一系列的經(jīng)驗與知識。作文對于學生來說,不僅是試卷上的必考題,還是學生表達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傾訴自己的人生追求的途徑,教師應利用寫作課堂的教學過程,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語文學科的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高中的作文記敘方式多以議論文為主,教師鼓勵學生積累素材,在寫作的時候做到游刃有余,鼓勵學生以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對自己的素材進行加工和處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觀念與能力。
例如,在寫作課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布置關于素材積累的作業(yè),讓學生自己借助網(wǎng)絡搜索一些關于仁、義、禮、智、信方面的素材,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和交流,鍛煉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念。又如,學生自己摘抄的好詞好句和段落,都是從滿分作文或書中抄寫的,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改編。雖然是同樣的故事情節(jié)和素材,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別人的素材,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和培養(yǎng),就能給學生的學習帶來豐富的體驗活動。
總之,學生價值觀的形成與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充分借助教材、課外閱讀以及寫作的課堂,挖掘素材中的思想道德元素,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教師也應該不斷豐富自己的實踐經(jīng)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且以身示范,強化自身的能力與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