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課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教育發(fā)展相結合的最新成果。應用微課,可以充分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將通過幾個鮮活生動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案例來闡述微課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讓道德與法治課堂“活”起來。
【關鍵詞】微課;小學;道德與法治
中圖分類號:G6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485(2020)35-0061-02
Micro-classes Make the"Ethics and Rule of Law"Class"Live"in Elementary Schools
(Wencui Primary School,Suzhou Industrial Park,Jiangsu Province,China)ZHAO Susu
【Abstract】Micro-class is the latest result of the combin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lasses can fully enhance students'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in learning,and improve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This article will use several vivid teaching cases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o illustrate how micro-classes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elementary schools,and make the moral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live".
【Keywords】Micro-class;Primary school;Moral and rule of law
一、以微見效,突破教學重難點,化難為易
在教學過程中構建教學內容,要引導學生各抒己見、深刻體會,讓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見解,給學生的思維插上翅膀。《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兒童的知識是通過其在生活及活動中的直接體驗、思考、積累而逐步建構起來的;兒童的發(fā)展使其懷著對生活的熱愛,通過參與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與外部環(huán)境積極互動而逐步實現(xiàn)的。課程必須根植于兒童的生活才會對兒童有意義,教學必須與兒童的生活世界相聯(lián)系才能促進兒童的成長?!钡浅鲇谛W階段的兒童受年齡、時空的限制,對很多事物的認識都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此時,微課就能發(fā)揮巨大的作用,教師在課前可以把學生的知識盲點、教學的難點錄制成微課,在恰當?shù)沫h(huán)節(jié)中播放,有限地打破時空的限制,讓學生的思維跟著微課“活”起來。
二、以微見效,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新課標指出,《道德與法治》課程“視兒童的生活為寶貴的課程資源。課程學習本身是兒童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兒童在教師指導下真實體驗生活、主動參與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的過程”。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有效地創(chuàng)設情境就能讓學生在課堂中實現(xiàn)與生活的連接,充分調動起其生活經驗與認知經驗,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這種基于學生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的體驗內容,才是學生想學、樂學和會學的,也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構建真正屬于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
例如,教學小學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快樂過新年》這一課,我在上課伊始就播放了一個微課,創(chuàng)設了過年的喜慶氛圍,帶領學生一起回憶了春節(jié)時,我們會一起做的事情,例如貼春聯(lián)、貼福字、掃塵、吃年夜飯、看春晚、守歲、放鞭炮、穿新衣、拜年等,這些都是我們漢族的過年習俗。但是,我們中國還有其他的少數(shù)民族,他們又有哪些有趣的過年習俗呢?讓學生先來猜一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隨即我再播放微課《各族春節(jié)趣事多》,向學生介紹少數(shù)民族的過年習俗,學生興趣盎然地觀看視頻,知道了潑水節(jié)是傣族的新年,在潑水節(jié)中誰被潑的水越多,象征誰最幸福,也表達了傣族人民彼此平安、幸福的美好祝愿;藏族人民跳鍋莊舞慶祝藏族新年,藏語意為團圓歌舞,用歡快的舞步圍圈起跳,反復對唱,象征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憧憬;維吾爾族的春節(jié)是諾魯孜節(jié);而貴州苗族姑娘們會挑著稻花魚回家看望父母,歡度苗族新年;白節(jié)是蒙古族的春節(jié),是蒙古族一年中最大的節(jié)日,蒙古族以白色為純潔、吉祥的顏色,他們最崇敬的是白色,在大年三十晚上,晚輩要向長輩獻上哈達,送上美好的祝愿……
課堂的時空都是有限的,我們無法做到將學生真實生活中的所有場景全部在課堂上呈現(xiàn)出來,但是,我們可以在備課中提前準備素材進行資源的整合,將他們錄制成一個個貼近學生生活的微課,這樣生活化的微課,怎能不激發(fā)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呢?
三、以微見效,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及合作探究能力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任務情境或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的興趣,鼓勵他們大膽嘗試解決問題的方法?!痹谛W《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兒童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導者。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不是“教”教科書的人,而是努力為兒童創(chuàng)設適宜的活動環(huán)境與條件的支持者;與兒童共同進行活動的合作者;在參與兒童活動的過程中,引導活動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帶領兒童向著課程目標前進的指導者。
四、以微見效,延展課堂,打破時空限制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大多數(shù)家長對于自家孩子的學習基本是無法參與的,一是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不高,無法在課后對孩子進行輔導;二是由于小學生的身心特點,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之注意力持續(xù)時間的短時性與間斷性,在課上無法將教師所說的內容聽得完整正確,所以,在放學回家后的這段時間里,可以說有至少一半的學生學習效率極為低下。三是課堂時間有限,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中需要有分享交流展示的舞臺,可是課堂的時間有限,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有機會在課堂上進行展示。此時,微課的有效運用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微課的微視頻文件體積小,格式通用,便于錄制和傳輸。
例如,教學小學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變廢為寶有妙招》這一課,旨在讓學生了解垃圾暴增的現(xiàn)狀和危害,認識垃圾分類、回收與循環(huán)再利用的意義,并學會有創(chuàng)意地節(jié)約資源和再利用資源,并逐步養(yǎng)成節(jié)約和合理使用的良好習慣,樹立環(huán)保意識,轉變浪費資源、破壞環(huán)境的生活方式。所以本節(jié)課布置的一項作業(yè)就是讓學生在學習教師發(fā)在群里的微課《廢舊物大變身》后,與爸爸媽媽一起動手完成一項變廢為寶的創(chuàng)意小發(fā)明,下節(jié)課的時候我們再進行展示介紹。
再比如教學一年級上冊《新年的禮物》這一課,旨在讓學生從不同維度發(fā)現(xiàn)自己在過去的一年中所獲得的成長和進步,它包括小朋友們在身體上的變化,更包括他們在道德行為、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生活技能、體育運動等多方面的收獲。一堂課僅有40分鐘,不可能做到讓全部學生都來展示自己的本領。此時,微課的運用就發(fā)揮了他的獨特作用,充分拓展課堂空間,讓學生通過錄制微課的方式向全班進行個人展示,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錄制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點滴進步,體驗成長的快樂。
總之,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離不開微課。微課,讓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活”起來;微課,讓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的學生“動”起來;微課,更讓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教師“靈”起來,讓我們一起善用微課,為德法課堂助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張一春.微課建設研究與思考[J].中國教育網絡,2013(10).
[3]黃晟.我看新教材:法治教育從規(guī)則培養(yǎng)開始[J].湖南教育(D版),2016(10).
[4]晏焱,李敏開創(chuàng)道德與法治教育新格局——基于人教版一年級《品德與生活》和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對比分析[J].中小學德育,2017(08).
[5]唐靖.農村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討論法研究——以湘潭縣肖沖小學為例[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9(06).
[6]王紅.把生活融入《品德與生活》課教學中[J].新鄉(xiāng)教育學院學報,2009(02).
[7]雷伶俐.采用三結合、四方式,探索行為評價新模式——《品德與生活》學生學業(yè)行為評價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1).
[8]郭成學.發(fā)揮主體作用,提高《品德與生活》教學實效[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4).
[9]李林霞.淺談如何讓《道德與法治》課堂活起來[J].文存閱刊,2018(Z2).
作者簡介:趙蘇蘇(1991.3-),女,漢族,江蘇蘇州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道德與法治。
(責 編 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