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點評 深秋是讓人傷感的時節(jié),秋風凄涼,木葉凋零,常予人肅殺之感。傷春悲秋的詩歌很多,范仲淹這首《蘇幕遮·懷舊》,不僅寫出了秋天的蕭瑟氣息,更以深沉的生命體驗,賦予秋天耐人尋味的豐富質(zhì)感。
范仲淹是個詞人,不過更像畫家。上闋開篇,飄著碧玉般云朵的藍天,落滿金黃樹葉的大地,一碧一黃,色彩對比鮮明而有視覺沖擊力;一天一地,下部厚重上部輕靈,構(gòu)圖層次分明,把秋天天清氣朗而又木葉蕭索的畫面,呈現(xiàn)于讀者眼前。這樣的秋色,鋪展到水邊,與碧波相連,更顯得水波上空煙氣寒涼,霧靄蒼翠。秋氣,本來就讓人深感凄寒,而若是到了深秋的傍晚,目及天邊,秋山照映斜陽,水光接續(xù)暮天,就更加讓人愁思連綿,心生悲愴。因而,斜陽外的芳草無情,對比烘托的恰是人之有情,有情才難以避免傷感,才難以避免面對這凄涼山水不添惆悵。
如果說上闋是景語, 那么下闋則是情語?!?鄉(xiāng)魂”“旅思”二語透露詞人內(nèi)心的傷感源于羈旅客思,這樣的情感太過強烈,以至于除非夜夜做好夢,別無他法排遣。因而作者感慨:月明之夜,高樓之上,千萬不要一個人獨自彷徨啊,因為那會使人更加愁苦,就像這哀愁之時飲下的酒,全都變成了相思之淚。
有人認為,這首詞作于范仲淹任陜西四路宣撫使的任上,然而,從上闋前四句看,這里的景色更像是江南風景,而非西北邊塞,因此也有學者提出,大概作于其被貶杭州的任上。范仲淹一生有憂國憂民之心,然而,他主持“慶歷新政”變法失敗后,一再遭貶,命途十分坎坷。因而,這首詞里的愁緒,除了羈旅途中的鄉(xiāng)愁外,亦包含對國家的擔憂,對自身命運的感慨。“碧云天,黃葉地”因為寫景明麗,被元代王實甫化用在《西廂記》中:“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币喑蔀槊#ㄎ?常小仙,你有什么想要推薦的名句,請在新浪微博上@常小仙清華,小仙會盡量滿足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