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馨
(安徽省合肥市頤和佳苑小學,安徽 合肥 230031)
隨著《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推出,以及課程標準學段目標中對口語交際的要求,生活中需要不斷跟人交往交際的需要,對口語交際的教育工作要加強。好的口語表達是今后寫話和習作的基礎,也是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一部分。而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處于語言發(fā)展的關(guān)鍵時期,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需要老師和學校共同進行探討和研究。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口語交際”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這一課型培養(yǎng)的是現(xiàn)代公民必備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由于“口語交際”課著眼于培養(yǎng)一個人的“基本素養(yǎng)”和“必備能力”,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交流溝通,每時每刻離不開口語交際??谡Z交際是現(xiàn)代社會每個人必備的能力。它還有利于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社會個人發(fā)展的需要。通過口語交際課,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表達能力,為學生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打下扎實基礎。因此,口語交際對促進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萬變不離其宗,在口語交際教學過程中,教學內(nèi)容要以書本知識和實際日常生活內(nèi)容為藍本進行教學,書本知識和生活內(nèi)容是教學內(nèi)容的源泉。因為這些內(nèi)容是學生熟悉的內(nèi)容。
1.場景生活化
創(chuàng)建生活化的教學場景,更易于形成寬松、快樂的教學環(huán)境。
口語教學首先要讓孩子會說,有說的內(nèi)容。人們經(jīng)常說“我手寫我口,我口表我心”,首先要學會說。生活化的場景,孩子有說的內(nèi)容。其次,培養(yǎng)孩子敢說的熱情。在輕松、快樂的教學場景里,孩子不自覺就會開始說起來。當敢說的孩子越來越多時,就會形成踴躍活潑的教學氛圍。這樣,孩子會越說越多,越說越自信,從而有利于形成孩子的自信心,建立興趣。孩子會從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轉(zhuǎn)變成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這種態(tài)度,對孩子終身受益。
如何才能使課堂教學貼近生活呢?有效的方法是將日常生活中的情景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通過耳熟能詳?shù)娜粘I?,方便學生的理解和參與。比如于永正老師的口語交際課《認識蔬菜水果、招待客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于老師將蔬菜、水果帶進教室,然后讓學生上臺介紹水果,給水果分類,模擬用蔬菜、水果招待客人等方式進行日常口語的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勾起學生回憶當時的情境下自己是如何做的、怎樣說的,然后如實地在課堂上呈現(xiàn)??梢姡@樣的教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教學內(nèi)容組織
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應該形成訓練目標分層、螺旋式上升的目標。
首先,確定口語交際的話題。選用的話題應來自生活,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這樣的話題,學生才會感興趣,才會愿意說,并且有話可說。
其次,口語交際內(nèi)容的確定應當體現(xiàn)三維目標。符合實際,兼顧差異,促進學生全面的發(fā)展。在教學目標的制定和實施中,將目標分為不同的層次,并且層次之間的難度逐步提升。即先設定一個簡單的目標,然后對目標進行循序漸進的提高,最后提升口語交際的綜合能力。
教學內(nèi)容的組織形式應創(chuàng)設具體的交際情景,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組織教學,切實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所謂教無定法,口語交際教學同樣如此。正如呂叔湘先生所說,靈活多樣的方法中有一把總的鑰匙,即一個“活”字。這個“活”的金鑰匙其實就是適宜交際的情境或氛圍。
比如“用多大的聲音”這個話題,從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以及具體教學內(nèi)容的組織形式進行設計,就會形成如下的教學場景。
首先,選擇日常生活中買西瓜的場景。其次,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里,讓一位孩子當老板,另一位孩子當顧客,讓他們倆表演買西瓜的情景。他們倆交談了起來?!袄习?,這個西瓜怎么賣?”“西瓜一塊五一斤?!薄笆裁矗慷嗌馘X?”開始時老板聲音太小,顧客沒有聽見??珊髞?,老板的聲音變得很大,顧客感覺老板像是和他吵架一樣。通過安排了這樣的兩場買西瓜場景,說明顧客的聲音太大或太小,或者老板的聲音太大或太小,其結(jié)果會不歡而散。最后再安排一場對話,這次老板和顧客運用恰當?shù)穆曇魜碣I西瓜,這樣就會是很和諧的買賣東西的生活場景。我們的小顧客還是一位生活達人,邊買西瓜還邊放在耳邊敲一敲,問老板熟了沒有,老板說:“包熟,又甜又沙?!蓖瑢W們一看,哈哈大笑起來,這樣,整個場景真是“活”了起來,一場買西瓜的情景劇就這么快樂開心地完成了。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首先,口語交際內(nèi)容的生活取自于日常生活。其次,教學內(nèi)容的組織形式形成層層深入的場景設計。先從淺層次的兩個失敗案例中進行設計,從失敗中吸取經(jīng)驗,最后設計出一個更深層次的教學場景。這個教學設計使孩子明白了今后和別人說話時該用多大的音量,既不能太小,太小不利于別人聽見你說話的內(nèi)容,又不能太大,太大的說話聲音會讓別人感覺不舒服,別人會覺得你不禮貌。要想和別人和睦相處,需要注重別人的感受,而不能只顧自己的感覺,從而形成最終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3.激發(fā)教學對象的積極性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站在教學對象的角度來設計教學內(nèi)容,想辦法激發(fā)教學對象的參與度。
比如在上口語交際《我們做朋友》這課時,我提前布置了一項任務,先讓孩子在家吹一個氣球,并在氣球上寫上自己的名字。首先,孩子感到特別開心,因為他們喜歡吹氣球;其次,他們會產(chǎn)生好奇心:老師要我們吹氣球干嗎?語文課上怎么還要氣球呢?這樣的作業(yè)能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更樂意學習語文。當上這節(jié)課時,先播放孩子喜歡的音樂,跟著音樂律動起來,并讓孩子拍起手里的氣球,將自己的氣球拍給其他同學,等到音樂一停,每個孩子會有一個其他同學的氣球。這樣就會和手中氣球上名字的同學成為一對朋友。這樣的導入方式孩子很喜歡,非常開心。然后,我給他們一段時間進行交流,談談自己,說說興趣愛好,平時喜歡做什么等。之后再上臺交流。在上完口語交際課后,班上的楚梓涵和江子平兩位小朋友互相約好星期六去合肥科技館看展覽,星期天兩位小朋友又完成了科技館看展覽的體驗交流,進一步增強了他們之間的友誼。不得不說,通過一次小小的口語交際課,孩子學會了自我介紹,學會了建立友誼,學會了和朋友交流,學會了禮貌待人,更學會了分享生活成果。
說是基礎,聽是習慣,要并駕齊驅(qū)??谡Z交際不同于以往的說話訓練,它是聽與說雙方互動的過程,終極目標是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應對能力以及在生活中運用的能力??谡Z交際還為我們的寫話和習作做了很好的鋪墊作用,相信我們多用心上好口語交際課,以后說話和習作的難題就會迎刃而解,層層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