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萍
(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qū)第八中學,河北 石家莊 052160)
盡管小學語文教材收錄了很多極好的文章,但是根據教育部的要求,仍需要小學生達到不小于145萬字的課外閱讀量,同時建議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范圍,建立良好的閱讀品味。由此可見,課堂語文閱讀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的需要,所以,需要教師重視對學生課外閱讀的引導。
僅僅借助語文教材指導學生閱讀,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學生發(fā)展的需求,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擴寬學生知識面。學生通過閱讀課外書籍,發(fā)揮其想象力,激發(fā)其創(chuàng)新意識,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活躍的思維。小學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課外閱讀習慣的最佳時期,如果加以科學的引導,不僅能夠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做到主動閱讀,快樂閱讀。事實上,愛好讀書的學生普遍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學習效率較高。因此,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
課外書籍種類繁多,包括文學名著、美文小說,也同樣包括漫畫和故事書。小學生思想意識不成熟,自控能力弱,容易被新鮮有趣的內容吸引。所以,大多數學生表現出閱讀目的不準確,即不關注閱讀內容是否有教育意義,能否提升思想意識。教師經常發(fā)現有學生在課上偷看漫畫書和娛樂性雜志,影響課堂學習效率,這就失去了推廣課外閱讀的意義。
小學生閱讀,通常不會制訂讀書計劃,隨機性強,閱讀頻率和時長受書籍內容和自身心情的影響,因此,不利于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同時,學生選擇書籍的質量有待加強。小學生自選的課外書籍無法達到提升閱讀能力以及文學素養(yǎng)的效用,需要教師進一步引導。
對于小學生而言,在校進行課外閱讀時間較少。學生在學校以外的時間閱讀,由于缺乏教師的指導和監(jiān)督,且自身年齡和認知能力較弱,因此很難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自主閱讀。這就容易出現學生單純?yōu)榱送瓿山處煹拈喿x任務,在閱讀時不認真、不仔細、走馬觀花,粗略了解故事情節(jié),而不是逐字逐句閱讀的現象。這樣的閱讀方式,學生無法深入思考文章核心內容和情感,難以提升閱讀水平。語文閱讀的重點不在于認字,而是通過精讀文章,提升自身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尤其是自主學寫能力。缺乏正確的閱讀方法,只能讓課外閱讀流于形式,所以,教師正確地引領學生閱讀,才能促使學生在閱讀中收獲知識和喜悅。
對于小學生來說,主動閱讀是興趣使然,所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良好習慣,首先應該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某教師在教授一年級課程《你別問這是為什么》這篇詩歌時,并沒有直入主題。反之,通過聲情并茂地為學生講《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故事,成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將其引入到故事情景中。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紛紛感受到主人公的悲慘遭遇,為后續(xù)的詩歌學習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加深了對詩歌的理解。課下,學生紛紛主動向教師借閱《安徒生童話》,也有很多學生到圖書室借閱《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等書籍。隨著學生年齡和年級的增長,會提升對書籍的需求量,同時書籍內容將會更加豐富。
有很多中外文學名著被翻拍成電視劇或電影,堪稱經典。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喜歡看視頻的特點,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小學生在接受小學教育期間,會有較多的空閑時間,與其讓學生將時間浪費在網絡上,不如通過放映視頻激發(fā)學生對劇情的進一步探索,進而激發(fā)對原著的閱讀興趣,主動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這樣一來,學生將會慢慢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習慣,文章的質量也可以保證。
小學教育非常重視學生的閱讀量,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校會為學生閱讀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創(chuàng)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有利于學生接受書籍的熏陶,主動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班級設立圖書角,一方面,能夠彌補學校書源的不足,另一方面,為學生課間隨時隨地閱讀創(chuàng)造了條件,有利于建設班級良好的讀書氛圍。圖書角的書籍需要教師動員全班同學,將自己喜愛的且有閱讀價值的書籍放在圖書角,供班級同學傳閱,一同分享讀書的樂趣。
定期組織班級同學開展閱讀活動,不僅能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性,還能達到閱讀的目的。比如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時間,舉辦讀書節(jié)活動,組織學生逐次發(fā)言,推薦自己認為優(yōu)秀的課外書籍,推薦結束后,可以給予學生自由閱讀的時間,學生可以通過他人推薦,借閱自己感興趣的書籍,也可以共讀一書彼此交流感受。
小學生雖然求知欲旺盛,但鑒于思想意識不成熟,缺乏鑒別書籍的能力,需要教師加以引導。所以,教師可以為學生選擇值得閱讀的書籍,供學生選擇?;蛘?,針對不同學生不同的思想狀況、能力、興趣愛好以及性格特點,因人而異推薦合適的書籍閱讀、避免出現學生選擇能力范圍以上的書籍閱讀或者過多閱讀漫畫等休閑娛樂性質的課外書。
如果能夠保證書籍質量,下一步就需要教師傳授閱讀的技巧和方法,作為學生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基礎。有些學生通篇粗略地瀏覽故事情節(jié),無法領會書中精髓;有些學生通篇細讀、精讀,會增加閱讀時間,降低閱讀效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讀書時有取舍,非重點內容可以快速瀏覽,重點內容細細品味,聯系上下文揣度文章含義。同時,教師可以強制要求學生將讀到的精彩的句子和片段記錄下來并且標記在書上,便于二次閱讀時重點注意,提升閱讀效率和質量。根據實際情況定期收取學生的讀書筆記,針對完成情況優(yōu)秀的學生給予表揚和鼓勵,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力。
小學生寫作能力有限,在這個階段,寫出優(yōu)美的文章不是重點,重點是通過閱讀優(yōu)質文章借鑒作者的寫作方法和詞語的運用,為今后的寫作積累素材,提升能力。事實證明,讓學生養(yǎng)成記筆記的好習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還能為今后的寫作課程奠定良好的基礎。
學生在學校時間有限,閱讀課外書時大多身旁沒有教師隨時隨地指導,所以,學生需要學會使用字典、參考書等工具書,能夠有效進行自主閱讀。在學生閱讀過程中,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詞語,及時翻閱字典能夠有效避免讀錯字、寫錯字,甚至望文生義等現象。參考書的使用,能為學生提供閱讀思路,文章相關背景知識以及小常識等資料,適合學生自學。如果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工具書,將會大大減少閱讀中遇到的阻礙,進而提高閱讀質量和效率,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小學生正處于啟蒙階段,小學教育更是基礎教育,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時期。所以,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科學地引導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教授有效的閱讀技巧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終身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