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軍,秦穎慧
(中共淮安市委黨校,江蘇 淮安223005)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他指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fā)人民創(chuàng)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人民當家作主本指主管家政,有權對家事做出決定,比喻在單位或國家中居主人翁地位。周恩來不管在革命時期還是在建設時期,都為人民能夠真正當家作主而奮斗。
周恩來從4歲開始跟隨叔母識字和背誦唐詩,5歲入私塾讀書。周恩來在私塾一邊念書,一邊大量地讀小說,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肆意徜徉[1]?!拔易x的第一部小說是《西游記》,后來又讀了《鏡花緣》、《水滸傳》和《紅樓夢》?!盵2]
1910年春,12歲的周恩來隨伯父到東北求學,轉入新建的奉天第六高等小學堂。這正是形成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重要時期,周恩來告別了私塾生活,進入新式小學堂,對一切都充滿好奇。那些新鮮有趣的課程,諸如國文、算術、歷史、地理、音樂、美術和體操,真正激活了少年渴望窺探世界的心。這一年,日本軍國主義正式吞并中國的鄰邦朝鮮。國內時局風云變幻,也處在破舊立新的關鍵時刻。周恩來在老師的影響下堅持讀書看報,及時了解國家大事。“這是我生活和思想轉變的關鍵。沒有這一次的離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無所成就,……”[3]
辛亥革命爆發(fā)后,周恩來帶頭剪去辮子,并接觸進步書籍,他讀光復會領袖章太炎的書和同盟會的雜志,讀康有為、梁啟超的文章。無論是章太炎難懂的古體文,還是梁啟超的近體文,周恩來都認真閱讀。雖然進步刊物的思想側重各有不同,但樸素愛國的道理是一脈相承的。周恩來的眼界隨著閱讀拓寬,思想得到升華,對事物有了自己獨特的理解,所以,當其他同學還從未想過為什么要念書時,周恩來已經明確地提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于1913年遷往天津,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南開中學。南開學校是一所仿照歐美方式開辦的私立學校,由嚴修創(chuàng)辦,張伯苓擔任校長。周恩來的學費起初由伯父供給,后來靠學校的獎學金。周恩來十分珍惜學習機會,他為自己制訂了五個“不虛度”的要求:讀書不虛度,學業(yè)不虛度,習師不虛度,交友不虛度,光陰不虛度?!澳祥_的教育,是正常而自由的”[4],周恩來喜歡文學、歷史,對政治感興趣,對數理也有興趣。總之,“喜歡能說理的東西,不喜歡死記的東西”[5]。他的作文曾被評為全校第一名,得到“用筆遒勁,布局綿密”的評語。
1917年留學日本。在臨別時刻,他給同學贈言說:“愿相會于中華騰飛世界時”。1919年回國。他的思想認識得到了進一步提高,他認為人民民主事業(yè)是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yè),爭取民主的斗爭必須發(fā)動群眾,喚起人民群眾的覺醒。這種認識可以看出,周恩來已經有了人民當家作主思想的萌芽。
1920年至1924年先后去法國和德國勤工儉學,為尋求救國真理,國內掀起赴法勤工儉學的熱潮。周恩來像其他熱血青年一樣,再次踏出國門。赴法之前,周恩來已和國內報紙簽定合同,給它做特約通訊員。所以到法國后,周恩來可以一面讀書、一面實地考察、用心寫文章。經過在法國一年多的學習和斗爭實踐,周恩來在思想上已經成熟了許多,經過反復地學習和思索,周恩來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選擇,確立了共產主義信仰,并且從此堅定了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的決心。因此,1922年,周恩來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為人民當家作主而更加義無反顧地宣傳奔走。
1924年,周恩來從歐洲回到祖國,投身中國革命的洪流,從此一直為人民當家作主而奮斗著。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周恩來同志為我們黨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創(chuàng)建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創(chuàng)建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建立了不朽功勛。在大革命中,1925年2月、10月,與蔣介石等一起組織領導了第一、二次東征,期間兼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主任、副黨代表,被授予國民革命軍少將軍銜。發(fā)動震驚中外的上海工人武裝起義,成為我們黨最早認識武裝斗爭重要性和最早從事軍事工作的領導人之一。1926年“中山艦事件”后,周恩來辭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之職,并在年底轉往上海,任中共中央軍委書記兼中共江浙區(qū)委軍委書記。
大革命失敗后,1927年,他作為前委書記領導八一南昌起義,創(chuàng)建了人民軍隊。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從此誕生。南昌起義以后,他在黨內長期擔任軍隊方面的領導職務,包括紅軍總政委、中央軍委副主席、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等。黨的六大以后,他作為實際主持黨中央工作的領導人,在極端險惡的條件下機智勇敢地保衛(wèi)黨的中央機關,保護黨的大批領導骨干,發(fā)展黨在白區(qū)的秘密工作,支持工農武裝割據。他積極探索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明確提出“鄉(xiāng)村中心”的思想,為推動“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貢獻。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他同朱德同志等一起成功指揮了第四次反“圍剿”斗爭,創(chuàng)造了大兵團伏擊殲滅戰(zhàn)的新經驗。紅軍長征途中,在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上,他旗幟鮮明地支持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為確立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為在危難中挽救紅軍、挽救黨,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西安事變爆發(fā)后,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他根據黨中央的既定方針,前往西安,在極端復雜而艱難的環(huán)境中推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促成了國共合作、團結抗日的新局面。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他代表我們黨長期堅持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工作,負責與國民黨當局談判,廣泛團結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堅持并發(fā)展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努力團結各方面主張抗日救國的力量,同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有勇有謀的斗爭。他先后領導中共中央長江局、南方局的工作。他堅持國共合作,積極團結民主黨派、進步知識分子、愛國人士和國際友好人士,制止反共逆流,克服對日投降的危險。在1945年的中共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和毛澤東、朱德、劉少奇、任弼時組成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書記處??谷諔?zhàn)爭勝利后,為制止內戰(zhàn)率中共代表團同國民黨談判,并領導了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內黨的工作、軍事工作和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1946年后,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代總參謀長,協助毛澤東組織和指揮解放戰(zhàn)爭,同時指導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革命運動。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為制止內戰(zhàn),他陪同毛澤東同志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爾后又率領我黨代表團與國民黨當局開展了有理有節(jié)的政治斗爭。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他協助毛澤東同志運籌帷幄,在推動第二條戰(zhàn)線的形成、轉戰(zhàn)陜北、指揮一系列改變中國命運的戰(zhàn)略大決戰(zhàn)、籌備召開新政協、主持起草《共同綱領》等工作中,作出了卓越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人民,人民掌握了國家的權力,人民真切地感到自己是國家的主人。周恩來先后擔任政務院總理、國務院總理長達26年。在這26年中,周恩來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主體,把人民作為內政外交的主要對象,將人民利益作為出發(fā)點和歸宿點的價值理念,從而致力于從各方面保障人民當家作主。
周恩來認為,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中,應以廣大人民群眾為主體,即“人民當家作主人”。鑒于“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內涵,周恩來對社會主義時期的人民界定為:“擁護社會主義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各民族、各民主階級、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方面的愛國人士,也就是說按照憲法享有公民權的一切人。”
周恩來雖然身為國家總理,但歷來以普通勞動者身份出現在人民群眾之中,并號召大家對他個人的講話提出批評,發(fā)表不同的意見。1961年6月19日,他在文藝工作者座談會和故事片創(chuàng)作會議上的講話,是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講話,但他認為是個人講話,號召大家提出不同意見。他說:“我今天的講話,你們做了記錄帶回去,希望你們談談,把意見寄來。但是如果你們寄來的意見都是‘完全同意’、‘完全擁護’、‘指示正確’之類,我就不看……如果你們有不同的見解,有提出商量的問題,就寫信寄來?!边@充分體現了言論自由、以人民的身份參與當家作主的作風。
早在建國前夕,周恩來就明確指出:“新民主主義的政權制度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的制度?!瓘娜嗣襁x舉代表、召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人民政府直到由人民政府在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行使國家政權的這一整個過程,都是行使國家政權的民主集中的過程,而行使國家政權的機關就是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府?!盵6]
1953年,召開了由人民用普選方法產生的鄉(xiāng)、縣、省市各級人民代表大會,1954年9月15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京開幕,1954年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才正式確立。而在醞釀、籌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過程中,周恩來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為這個制度的建立在理論上勇敢探索,行動上積極推動,是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的積極倡導者。
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為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周恩來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要求各級人民代表、政協委員經常接觸民眾,每年至少有2次是要去下面視察,直接聆聽人民的心聲,聽從人民的反饋;二是邀請人民代表監(jiān)督政府,可以在人民代表大會上揭露政府工作的缺失,并允許討論與辯論,讓真理越辯越清晰;三是擴大人民代表監(jiān)督的范圍,讓“人大代表參加對政府工作的檢查,一直到公安、司法工作”[7]。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廢除強迫包辦婚姻、男尊女卑、漠視子女權利的封建婚姻制度。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利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婚姻法》的頒布,為人民在婚姻方面當家作主提供了法治保障。
從1949年10月12日政務院成立到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的近5年時間內,政務院批準、通過而后發(fā)布的行政法規(guī)近百件。這些行政法規(guī)許多都是在周恩來親自主持或指導下制定的[8],如工會法、勞動保險條例、土地改革法、農業(yè)合作社示范章程、民族區(qū)域自治實施綱要、選舉法、婚姻法、兵役法、懲治反革命條例、懲治貪污條例、逮捕拘留條例等等。
1954年頒布了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1954《憲法》頒布之后至1963年5月,我國法律法規(guī)的制訂工作進入一個高潮時期,全國人大、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重要法律和法規(guī)性文件共1151件,這些法律和法規(guī)性文件的頒布,使人民當家作主有法可依。
周恩來在擔任共和國總理的26年間,始終十分重視和關心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并就文化建設作了許多精辟的論述,提出了一系列科學的見解和正確的主張。而且他認為“我們不應該把文化建設看作是將來的事,不能等待,現在就應著手?!盵9]周恩來認為,我國歷史上有一些很寶貴的傳統(tǒng),其中最基本的就是革命的傳統(tǒng)。這方面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我們應該發(fā)揚。還有,就是在一定的歷史時期起過一些進步作用,對廣大人民有好處的東西,也是應該肯定的。除此之外,他認為,文教部門就必須加強,決不能削弱。因為文教部門除了教育,還包括文化藝術、科學、衛(wèi)生、新聞、出版等。
對于教育,周恩來認為德智體美等方面應該均衡發(fā)展。早在1954年2月,周恩來在一次講話中就提出了德智體美等方面均衡發(fā)展的思想。他說:“我們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前進,每個人要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均衡發(fā)展。不均衡地發(fā)展,一定會有缺陷,不僅影響個人能力的發(fā)揮,對國家也不利?!盵10]而文化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客觀上有利于提高人民當家作主的水平。
早在革命時期,我們黨為了跳出歷史周期率,就實踐了以人民為主的監(jiān)督形式,形成由黨內監(jiān)督、黨外監(jiān)督、參議會監(jiān)督和群眾監(jiān)督等組成的監(jiān)督體系。而周恩來也始終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自覺維護黨的團結統(tǒng)一,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執(zhí)行黨的政治路線,成為全黨嚴守紀律的楷模。
為了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周恩來自覺接受監(jiān)督。例如他要求親屬在外面不能講同他的關系,不能享受特權,要完全做一個普通人。他不僅提出要求,并且嚴格監(jiān)督,管得很細。另外,周恩來還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工作共16次,在這些政府工作報告中,周恩來履行職責,報告工作,接受人民代表的監(jiān)督。
周恩來認為,為了加強監(jiān)督,就需要加強領導機構內部上下級之間的監(jiān)督工作、充分發(fā)揮民主黨派、政協委員、各社會團體及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作用、設立人民監(jiān)察機關,建立人民監(jiān)察制度。還要賦予人民對代表的監(jiān)督和罷免權,這樣才能使代表機關和代表真正去代表人民的意見和要求,從而確保人民真正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主人,實現人民當家作主。
周恩來認為,實現人民當家作主,還要反對官僚主義,他認為官僚主義有各種表現,總的特征是不把自己作為一個勞動者,而擺出一個官老爺架子,不以平等待人,拒絕群眾的批評和監(jiān)督。所以,反對官僚主義,才能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黨的領導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周恩來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早在革命時期,周恩來在擔任紅軍主要領導時就強調了黨的領導作用的重要性,他認為,紅軍中只能有黨的領導,黨要運用集中指導的原則來建立權威。建國后,為警惕和“反對把自己領導的地區(qū)和部門當做獨立王國,反對把個人放在組織之上”,周恩來指出,必須加強“各部門的黨組工作”,必須加強“向黨中央的請示報告制度”。以此來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
黨要領導一切,但不要包辦一切?!拔覀冋f黨領導一切,是說黨要管大政方針、政策、計劃,是說黨對各部門都可以領導,不是說一切事情都要黨去管。至于具體業(yè)務,黨不要干涉。”可見,要想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離開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就會失去方向,根本得不到保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