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莎 王丹
摘 ?要:幼兒教師與家長的有效溝通是“家園合作,共建和諧幼兒園”的重要保障,但并不是每個教師都能做到這點。本文分析了有效溝通的內(nèi)涵和意義,并結(jié)合自身工作實踐,闡述了進行有效溝通的方法。
關(guān)鍵詞:幼兒教師;家長;有效溝通
【中圖分類號】G616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36-0031-02
【Abstract】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teachers and parent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home cooperation and harmonious kindergarten construction",but not every teacher can do thi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and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work practice,expounds the methods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Keywords】Preschool teachers;Parents;Effective communication
“幼兒園教育指導(dǎo)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yīng)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可見,身為幼兒園教師,除了掌握專業(yè)技能外,與家長溝通也是必做的功課。
1.什么是有效溝通
目前,幼兒教師們都已經(jīng)認識到:要想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溝通尤為重要。但并不是每個教師都理解什么樣的溝通才是有效溝通,最常見的一個誤區(qū)就是把與家長聊家常、套近乎當(dāng)作有效溝通。比如,有的教師為了取得家長的信任,會熱心的和家長談話,一開始可能是談孩子的培養(yǎng)問題,談著談著,問題就發(fā)散了,談到孩子的穿著和游玩,再談著談著,就談到化妝和旅游了。談完之后,教師以為從此和這個家長成了好朋友,家長以后都會支持和配合自己工作。而事實是家長對這類教師評價一般并不高,背地里認為這種教師很不專業(yè),之所以會和她談那么久,不過是想加深下自己在老師心中的印象,讓老師對自己孩子照顧點。如果哪天其孩子在幼兒園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該翻臉還是馬上會翻臉,教師并沒有獲得其信任。這樣的談話,就不能稱為有效溝通。
有效溝通,是指幼兒教師通過談話、討論等方式,促使家長接受自己的意見或思想。也就是說,只有達成了既定教育目標的溝通,才是有效溝通。
2.如何進行有效溝通
(1)充分準備,了解家長。首先,要了解家長的基本情況。在接新班之初,幼兒教師應(yīng)通過入園檔案材料,綜合了解每個學(xué)生家長的姓名、民族、住址等。最好準備一個學(xué)生情況備忘錄,通過觀察,將對學(xué)生和家長的點滴了解記錄下來。在接手新班級一段時間內(nèi),教師應(yīng)有計劃的找家長談話,以聽為主,逐步了解每個學(xué)生家長的性格特征、育兒心態(tài)等。功課要做在平時,不能等到有需要才想起與家長談話。本人在做幼兒園行政職務(wù)之前,一直擔(dān)任主班工作。每帶一屆學(xué)生,我都會準備兩個大筆記本做備忘錄,記錄了班上每個家長的教育背景、職業(yè)、婚姻狀態(tài)、性格、育兒心態(tài)等。正是這一份對學(xué)生和家長的了解,讓我在與家長溝通時事半功倍。
其次,要了解家長的心理狀態(tài)。一般來說,家長內(nèi)心都對自家孩子有較高的期許,認為自家孩子聰明可愛,超過班上其他孩子,在舉行班級活動時自家孩子理應(yīng)是主角。比如,在選護旗手時,就經(jīng)常有家長認為自己孩子應(yīng)該是最佳人選,只要沒選上,那就是各種怪話,甚至認為是教師拿了被選上孩子家長的好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心平氣和的與家長交流,委婉地指出孩子本次沒能成為護旗手的理由,進而與家長達成共識,一起幫助孩子做的更好,爭取下次能成為護旗手。
(2)有的放矢,少講廢話。前文中已經(jīng)提到,有效溝通不是聊家常,是為了達成教育目標。因此,在溝通時,要圍繞既定的主題進行交流,切忌東拉西扯。在這點上,我舉一個例子。我園某小班初入職年輕老師,對孩子和家長都很熱心,特別是和幾個比較主動的家長,聊的火熱,就像多年的老友。但對那些不太主動的家長,她空有熱心卻不知如何接近,久而久之,那些被冷落的家長就有意見,加上在對待孩子上有意無意的些許不公,家長們對其輕視意味越來越重,甚至否定其人品。在年終考評時,這位老師的得分很低,家長們覺得她不夠?qū)I(yè),包括那幾個經(jīng)常和她聊天的家長,他們也只認為她比較有親和力但缺乏專業(yè)知識。
可見,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并不是為了成為知心朋友,大家溝通的主題必須圍繞孩子的教育或者有利于孩子的教育。
(3)注意場合,言語得體。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場合。對于可以公開討論的問題,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時間,在教室內(nèi)就能簡短溝通。但若要向家長反映孩子在幼兒園的某些問題時,教師要注意選擇合適的場合,回避其他的孩子和家長,要不然,家長會覺得沒面子,會影響其情緒,導(dǎo)致溝通效果不好。選擇合適的場合,保全家長和孩子的尊嚴,有利于有效溝通。
另外,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切忌言辭激進。每個孩子都是家長心中的寶,都不愿意聽到別人說自家孩子不行。所以,教師想要談問題時,應(yīng)該先肯定孩子的某些優(yōu)點,在取得了家長的認同后,再循序漸進的提出問題,指出不足之處。在整個交流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家長的反映,并控制自己的語速,表情和姿態(tài),不能讓家長覺得有被逼迫的感覺。在闡述清楚問題之后,應(yīng)該給家長一個思考和表達的時間,在此期間,教師要注意傾聽家長對問題的看法和解決途徑,然后再利用自身的專業(yè)知識,修正和補充家長的處理方法,通過商量達成共識。
(4)控制情緒,換位思考。在一線教學(xué)工作中,確實會碰到一些很難溝通的家長,他們對幼兒教師總是充滿了質(zhì)疑和不信任,這很容易激起教師的反感。如果教師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與對方據(jù)理力爭,其結(jié)果往往是各自生了一肚子氣,卻誰也說服不了誰,無助于問題的解決。碰到這樣的家長,教師應(yīng)該首先冷靜下來,讓家長明白你與他是一條戰(zhàn)壕里的戰(zhàn)友,你工作的目的是為了使他家孩子更好,當(dāng)然你直接這么說對方也不會相信,這就需要你有一定的技巧了。換位思考就是最有效的技巧之一,也就是站在對方立場上,想想什么樣的老師才能打動自己,讓自己信任。舉個我當(dāng)主班時的例子:我們班有小朋友每天回家后,看著家里人吃晚飯,他自己還要跟著吃一大碗,而按學(xué)校的規(guī)定,孩子在學(xué)校是吃了晚飯才回家的。小朋友的家長質(zhì)疑我們老師是不是沒給孩子吃飽,學(xué)校的飯菜質(zhì)量是不是有問題。我當(dāng)時沒經(jīng)驗,第一反應(yīng)就是自證清白,說我們學(xué)校的飯菜都是經(jīng)過檢查的,且小朋友也都吃飽了才回家的??粗议L那不信任的眼神,我就知道這句自證清白的話,完全被對方忽略了。這件事,讓我當(dāng)天下班后的情緒很不好,我想起了參加幼教國培計劃時老師講的換位思考,于是將自己代入家長的位置,覺得只有親眼見到學(xué)校的日?;锸澈秃⒆映燥埖膱鼍?,才能相信老師說的話。第二天,我通知本班下午半天作為家長開放日,那位質(zhì)疑我們的家長也來了,他看到了孩子一下午的活動量,也看到了孩子狼吞虎咽的吃飯場景。當(dāng)天回家后,家長跟我說孩子晚飯又吃了一大碗,他覺得是孩子下午的運動量較大造成的。矛盾化解,從此以后,這位家長非常配合幼兒園的工作。
3.結(jié)語
決定有效溝通的因素因人而異、因事而變,有效溝通并無固定成法。只要我們做到溝通前了解家長;溝通時有的放矢;溝通中注意照顧家長和學(xué)生的感受,將心比心,處處為學(xué)生和家長著想,我們總能找到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的方式。幼教工作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幼兒教師只有掌握了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的方法,才可以在工作中做到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王穎嫣.談幼兒教師與家長的有效溝通[J].寧波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12(05):125-127
[2]王穎莉.提升幼兒園職初教師與家長有效溝通的策略[J].家教世界:創(chuàng)新閱讀,2015(20):59-61
[3]范觀琳.幼兒教師如何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J].教育導(dǎo)刊(下半月),2011(02):80-81
[4]陳麗萍.淺談幼兒教師與家長有效溝通的技巧與策略[J].新課程學(xué)習(xí),2015(15):167-167
[5]晏紅.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之道[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