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秋妮
[摘? ? ? ? ? ?要]? 幼兒園教育開展中不僅需要進行理論教學,更需要通過游戲的開展讓幼兒形成健壯體魄,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并讓幼兒在寓教于樂中學習更多知識和技能。廣西作為歷史悠久的省份,具有諸多民間游戲類型,將其應用到幼兒園教育中則能夠更好地推動幼兒教育質量的提升。
[關? ? 鍵? ?詞]? 幼兒園教育;民間游戲;開發(fā)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10?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08-0066-02
一、兒童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應用的重要性
(一)營造教學良好氛圍
在幼兒特有的年齡階段,對游戲有著強烈的興趣。在幼兒教學活動中,通過做游戲的方式開展教學,可以有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fā)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隨著孩子們積極參與各類游戲活動,濃厚的課堂教學氛圍便建立起來。良好的教學氛圍能夠為幼兒們的健康快樂成長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讓其能夠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到游戲活動中來,有利于增強幼兒對環(huán)境的信任和喜愛,自覺聽從教師指導,為其學習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礎。
(二)發(fā)展幼兒社會屬性
孩子所參與的各類游戲活動有著不同的規(guī)則,孩子們只有遵守游戲規(guī)則才能順利完成游戲活動。在此過程中,孩子們的集體意識、紀律意識以及團結協(xié)作的意識和能力就可以得到有效培養(yǎng),而這些能力都屬于社會適應能力的范疇,有利于對幼兒社會屬性的建立。另外,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來獲得優(yōu)異的成績,心里就會產生良好的成就感,對幼兒精神品質的培養(yǎng)和提升也具有積極作用。
(三)實現(xiàn)幼兒全面發(fā)展
首先,在幼兒所參與的游戲活動中,會涉及“跑、跳、投”等動作內容,從而為促進幼兒基本動作的規(guī)范養(yǎng)成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幼兒身體的各個器官部位可以得到健康的鍛煉與成長,可以有效強健幼兒的體質,為幼兒從事各類學習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幼兒參與游戲活動,還可以增強對外部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讓孩子們的身體抵抗力和免疫力得到有效提升,從而有效地確保孩子身心的全面成長。
二、廣西民間兒童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開發(fā)與運用
(一)玩木楞,發(fā)展幼兒體育
木楞是廣西民間流傳已久的一項游戲活動,這項游戲活動需要3人以上才能正常開展,游戲的基本規(guī)則是:一個人任意抓住另一個人便獲勝。其中,首先要確定負責“抓人”的角色,由負責“抓人”的人對其他人進行“抓捕”,當其中的任何一人快要被抓到時,喊一聲“木楞”,站在原地不動,負責“抓人”的人就不能對其進行“抓捕”,轉而對其他人進行“抓捕”。趁負責“抓人”的人去抓捕其他人的時間,同伴會及時將喊“木楞”的人拍手解救出來。但是,如果即將被抓到的人沒有及時喊“木楞”,或者喊過“木楞”后沒有站在原地,就代表著輸了一局。然后其就變成了負責“抓人”的人,之前負責抓人的人則變成了被追逐者。這個游戲活動,需要孩子們不斷奔跑,直到精疲力盡為止。
例如,教師在開展該游戲項目的教學當中,為了“木楞”游戲能夠有效地調動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們積極參與進來,按照以下的方法和步驟進行組織:(1)向幼兒們詳細講解游戲的規(guī)則。由于幼兒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有限,可能教師們講解一遍后依然未能聽懂,不知道該如何參與,這時,教師可以親自組織幼兒進行示范,直到幼兒能夠清楚地知道游戲規(guī)則,方可組織開展。(2)在游戲中給予孩子有效的引導。在“木楞”游戲的開展過程中,會出現(xiàn)大量“驚險刺激”的畫面,引起幼兒們的吶喊和尖叫。教師要給予幼兒們及時的鼓勵和指導,提醒抓人者應當去抓誰,當被抓的人快要被追到時,要為其喊加油鼓勁,這樣可以將游戲的氣氛推向高潮,讓幼兒們更加熱情地參與進來。(3)確保幼兒們的安全。“木楞”游戲需要幼兒們進行大量的奔跑,幼兒們稍有不慎便會出現(xiàn)摔倒受傷的現(xiàn)象,因此,教師必須要全程觀察游戲的開展情況,提醒孩子們注意安全,對于違反游戲規(guī)則的幼兒要給予警告,嚴禁幼兒們在游戲中使用不安全的動作,如果出現(xiàn)幼兒摔倒受傷的現(xiàn)象,要及時中止游戲。
總之,“木楞”游戲是培養(yǎng)幼兒身體的速度、敏捷性以及團隊協(xié)作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應當準確認識到該游戲項目的教學功能價值,在保證幼兒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幼兒們去積極開展。
(二)編花籃,感受數字魅力
“編花籃”也是廣西民間流傳已久的游戲活動,該游戲活動需要4人以上才能正常開展。該游戲的組織成本較低,不需要過多的工具設施,只要在一片空地上便可開展?;顒拥幕疽?guī)則是:每個人抬起一條腿共同搭建成“花籃”,如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花籃”的中央可以坐上一個小孩。編成“花籃”的人們用各自的另一條腿進行轉圈式的蹦跳,在蹦跳的過程中,要唱著歌謠:“一五六,一五七,一八一九一十一,一十五,一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一……”通過這個游戲孩子們可以對數字有初步的感知,加上游戲的趣味開展,孩子們對數字的應用也將會產生濃厚興趣,對于孩子們的數字啟蒙能夠達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編花籃是一項趣味十足的幼兒游戲項目,教師必須根據幼兒的實際條件來進行精心的設計和組織。例如,教師在開展該游戲活動的教學中,首先將幼兒們組織在一起,向大家講:“小朋友們,今天天氣真好啊,我們一起出去做游戲好嗎?”這時幼兒們會給予積極的響應。教師將孩子們帶到操場上后,先向其播放《健康歌》的音樂,然后親自示范引導幼兒們先開展簡單的熱身運動,這樣可以避免幼兒受傷。教師可以按照每三人一組的方式將幼兒們進行分組,要求每組的一名幼兒將自己的一條腿放在另外兩名幼兒的手上,保持單腿站立。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每一名幼兒依次將自己的一條腿放在另一幼兒的腿上,當所有幼兒將腿搭好后,最先那個幼兒的腿放在最后一名幼兒的腿上。對于做動作有難度的孩子,教師不可過于勉強,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參與其中。教師在游戲的過程中還可以將原來的數字進行改編:“一個一,一個二,一加二等于三;一個三,一個四,三四后面便是五;一個五,一個六,五六后面七來湊……”
“編花籃”游戲能夠讓幼兒們感受到數字魅力,掌握一些簡單的數字知識,為其今后的知識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的改編以及幼兒的積極參與,會讓這個游戲更有趣味,實現(xiàn)幼兒數學啟蒙的效果作用。
(三)拍泥巴,體味美術樂趣
“拍泥巴”游戲的基本規(guī)則是:將泥土捏成長方體的形狀,在中間挖一個圓形的小窩,然后將泥土中有窩的那一面朝下奮力朝地面摔下去,在急速下降的狀態(tài)下,泥塊在接觸地面時會產生一定的氣流,進而發(fā)出“嘭”的聲響。該游戲活動的輸贏標準,以摔得聲音最響亮的人獲勝。如果玩游戲的人發(fā)現(xiàn)自己的泥塊摔得聲音不響亮,可以對泥塊的形狀進行調整,繼續(xù)參與到游戲中來,直到摔出滿意的聲響為止。
幼兒參與“拍泥巴”游戲,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美術意識和知識,從小產生對美術的良好學習興趣。為了實現(xiàn)此教學目標,教師必須要進行精心的設計和組織。例如,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拍泥巴”游戲活動之前,讓幼兒在家自行備好橡皮泥,用橡皮泥來代替“泥巴”。當幼兒準備好材料以后,教師在課堂上向幼兒詳細講解該游戲活動的規(guī)則,向大家講:“小朋友們,必須要在泥塊中捏出一個窩,但是窩的形狀不一定非得是圓形的,也可以捏成自己喜歡的形狀,例如,捏成小動物、雪糕、三明治等形狀也可以,只要摔得聲音響亮就行。”幼兒們積極行動后,紛紛將泥塊中的窩捏成自己喜歡的形狀。最后,當幼兒們的“泥巴”制作完成后,教師宣布游戲開始,幼兒們便可以開始自己的表演。當有的幼兒摔出的聲音不響亮時,教師可以及時給予指導,向其說明摔不響的原因,提示其將泥塊中的窩捏成其他的形狀。隨著自己嘗試的成功,幼兒們會逐漸喜歡上這個游戲活動,對各類形狀的知識有了基本的認知和了解。
隨著幼兒們的深入參與,就會逐漸發(fā)現(xiàn)“拍泥巴”是一項趣味性和知識性十足的游戲,孩子們參與其中能夠獲得優(yōu)秀的體驗,并且從中學到一定的美術知識,對于幼兒美學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和影響。
(四)坐花轎,發(fā)揚團結精神
“坐花轎”屬于一種集體游戲,三個人組成一個組,其中的兩個人負責抬轎,剩余的一個人負責坐轎。負責“抬轎”的兩個人將各自的左手放在右手腕上,完后互相把右手放在左手腕上,形成一個“井”字狀。負責坐轎的人將自己的雙腿放入抬轎者的手所預留的“井”字空隙中,然后負責抬轎的人載著其開始奔跑,哪組跑得最快為贏。
“坐花轎”游戲能夠有效培養(yǎng)幼兒的團結協(xié)作意識和集體精神,具有較高的幼兒教學價值,需要教師進行精心的組織設計,來提升該游戲的趣味體驗。例如,教師在開展“抬轎子”的幼兒游戲教學中,首先向幼兒演示抬轎子和坐轎子的規(guī)范動作,然后幼兒自行體驗,并且對幼兒的體驗過程進行全程關注,發(fā)現(xiàn)不正確的動作及時予以糾正,當幼兒紛紛表示已經掌握了相應的動作方法后,再對其進行分組,開始正式進入游戲比賽環(huán)節(jié)。另外,為了增強游戲的娛樂氛圍,教師在游戲開始的過程中可以播放“豬八戒背媳婦”的音樂,引起幼兒們的大笑,這樣幼兒們可以以更加愉快舒暢的心情參與游戲中去,孩子們更加能夠體會拼搏精神。
“坐花轎”游戲主要是對幼兒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進行鍛煉和培養(yǎng),幼兒們參與該游戲活動,增進了與其他幼兒的友誼,從而讓幼兒們都樹立了集體、團隊的意識觀念,對于幼兒社會屬性的培養(yǎng)大有裨益。
總之,廣西民間游戲在幼兒游戲教學中具有非常豐富的功能和價值。關鍵在于教師要對每一項游戲的規(guī)則進行詳細的了解,結合幼兒、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創(chuàng)新的設計,確保游戲活動能夠對幼兒保持較大的吸引力,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教師做好現(xiàn)場的觀察和指導。幼兒在多次參與此類游戲的過程中,其身體素質、學習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等都能夠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和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華敏.淺談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8).
[2]宗美霞.淺談如何將民間游戲融合于幼兒園的一日生活[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
[3]劉玲亞.民間體育游戲在幼兒園體育活動中的應用微探[J].學周刊,2020(5):153.
[4]唐曉青.傳承民間游戲,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玩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20(1):229.
編輯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