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
[摘? ? ? ? ? ?要]? 在教育體制改革的背景下,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已經成為中職語文教學的關鍵任務。通過“潤物細無聲”般的教學引導和情感注入,讓審美教育融入中職語文教學的課堂,真正發(fā)揮中職語文的育人價值,這儼然已經成為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設計和教學發(fā)展中應該關注的核心問題。為此,以中職語文教學為研究對象,對審美教育和情感教學在該學科當中的注入進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效滲透的對策和建議。
[關? ? 鍵? ?詞]? 審美教育;情感培養(yǎng);中職語文;育人價值;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08-0068-02
在教育體制改革的背景之下,審美教育已經成為中職院校教學中的一個“剛需”??梢哉f,審美教育是培養(yǎng)高素質、高技能的專業(yè)性人才助推器,通過審美教育和情感注入,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而在中職院校當中的各個學科當中,語文是一個最為基礎的學科,是提升學生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關鍵學科,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培養(yǎng)模式已經迫在眉睫。我國著名的學者楊賢江是審美教育的倡導者,審美教育經過了多年的發(fā)展,但是從中職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上來看,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的滲透還不夠,還沒有發(fā)揮真正的功能。為此,文章通過對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進行闡述和分析,為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改進對策和建議。
一、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基本概念闡述
(一)審美教育的提出與內涵
審美教育的倡導者是我國著名的學者楊賢江,他最早提出的“審美人格教育思想理論”,實際上就是審美教育的“前身”。楊賢江(1895—1931),又名李浩吾,浙江慈溪人,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家。他通過對歷史發(fā)展經驗的深刻總結以及對社會現(xiàn)實的認識,在對軍閥混戰(zhàn)那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的教育現(xiàn)狀表達出強烈不滿,并提出了審美人格的教育主張。楊賢江在將歷史和現(xiàn)實緊密結合以后,針對當時我國教育發(fā)展的實際,提出了“審美人格”教育的思想。該思想從本質上來說是打破“學生學習就是讀書”“學生生活就是受教育的生活”等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倡導學生在思想上、文化學習方式上的解放,學習并不只是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學習也并不只是為將來的謀生奠定基礎,學習還應該是具有文藝超越性的,學習應該是一個將讀書、運動、奮斗、團級等相結合的一個飽滿的整體。他提出了文藝作為“人生活動及人生內容的一種要求”,“必須自身有革新的覺悟”。楊賢江是在將讀書、教育、學習與文藝進行了緊密聯(lián)系的基礎上提出了他的審美人格的教育思想。在楊賢江的這一理論體系中,提出了“文藝審美對人格的培育是功利性與非功利性辯證的統(tǒng)一”的觀點,認為以文藝的方式促進審美的培養(yǎng),這種方式既與現(xiàn)實的緊密結合,同時又超越了現(xiàn)實。這也就使讀書和學習活動更加具有文藝的特質,從而更能夠實現(xiàn)學生發(fā)現(xiàn)美好事物的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的提升。
(二)情感教育的背景與內容
教育體制改革的大范圍推行使中職院校各學科的教學活動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文化課程知識,加強對學生的德育,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成為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目標。如何將專業(yè)知識與情感教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引導學生求真、求實,發(fā)展理性思維,從而實現(xiàn)這一學科的“育人”價值,成為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的重要問題。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情感教育”的概念應運而生。情感教育包含的內容也是十分深刻的:教師的貼心關懷、正面的教學引導、心靈的指引、高尚道德情操的塑造、正確價值觀念的樹立、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以及高級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等,都可以歸入情感教育的范疇。因此可以說,情感教學的任務可謂是“任重而道遠”,如何讓情感教育大放光芒,還需要教師的不斷探索和實踐。
二、中職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滲透的價值作用
(一)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中理想價值的滲透,能夠全面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首要目標就是通過語文教材的合理利用讓整個課堂更加活躍,呈現(xiàn)出一種美的效果,讓學生在“美”的環(huán)境中學習和思考:對道德的思考、對正能量的思考。實際上,審美教育一定會滲透一些全新的教育方式和教學內容,這就會讓整堂語文課程的教學更加豐富多彩,這樣一來,就能夠全面提升中職院校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式目標單一、內容單一、資源單一,一般都是以篇章閱讀和綜合寫作為主,因此語文課被認為是一門比較枯燥的課程體系。但是通過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引入,能夠讓語文課堂變得“不一樣”,變得更加生動、更加有趣、更加活躍。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一旦提升了,那么語文學習的效率自然就會提高,審美教育的目標也就更加容易實現(xiàn)。
(二)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中情感價值的滲透,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個人品行和核心素養(yǎng)
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中情感價值的滲透除了能夠全面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以外,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個人品行和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人格品性和道德情操。而教育的育人價值是教育體制改革過程中提出的一個全新概念,教育要“先教學生做人,再教學生做事”,只有在正確的價值觀念的引導下,才會取得成功,才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健全的人。提高審美思維的培養(yǎng),通過情感教育的滲透,讓學生在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6大素養(yǎng)中都得到發(fā)展和進步,這也是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當中滲透的一個重要價值和基礎作用。
三、中職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滲透的有效對策
鑒于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滲透對中職語文教學發(fā)展的種種作用,面對當前中職語文教學審美教育和情感滲透不足、環(huán)境營造不利的局面,從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新媒體利用以及正性情緒教學法的引入三個方面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對策和建議。
(一)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為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創(chuàng)造更多的課堂滲透機會
要想讓情感教育和審美教育真正地實現(xiàn)在中職語文課堂當中的滲透,首先就要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通過情景設計的營造和“翻轉課堂”的設計,來為審美教育的滲透營造更加良好的環(huán)境,這樣才能夠取得較為明顯的效果。在中職語文學科當中,寫作是一個重要的內容分支,在中職語文寫作教學當中,可以嘗試“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翻轉的課堂主體,實施“生生互評”的方式,讓學生分小組進行作文的評價和賞析。在互評的過程當中,可以讓作文中的好詞好句、優(yōu)美表達被學生發(fā)掘和學習。實際上,互評的過程就是一個審美的過程,這也就為審美教育創(chuàng)造了機會,不僅讓課堂的環(huán)境更加輕松活躍,而且以學生為主體的方式也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賞析能力、判斷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充分利用新媒體,為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積累更多素材
在中職語文學科當中想要實現(xiàn)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就要在信息化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之下,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為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引入更多的新資源和新內容。在新媒體上,既有圖片的靜態(tài)資源,也有視頻動態(tài)資源,這些資源都可以拿來“為我所用”,都可以成為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推手。例如,在中職語文課本當中有《離太陽最近的樹》這篇文章,這是我國著名作家畢淑敏的散文代表作之一,講述的是“紅柳”帶給人們的心理啟示和精神感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采取分步驟的方式引入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第一步,在多媒體上尋找紅柳的圖片,感受沙漠中紅柳的頑強生命力,實際上這也是一個審美的過程;第二步,尋找多媒體上的有聲資源進行文章閱讀賞析,之后選擇精彩的片段讓學生分段落朗讀,從而能夠讓學生充分地了解文章內容梗概;第三步,對文章的主治思想和情感寄托進行歸納和總結,讓文章升華。實際上,這就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如何敬畏生命,在面對生活的苦難時,要具有紅柳不畏艱險的精神。
(三)引入正性情緒教學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審美教育的引入是為了讓學生具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塑造美的能力;而情感教育的引入是為了讓學生具有正能量的價值理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為此,中職語文教學中正性情緒教學方法的引入是十分必要的,這對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而言也是十分有益的。正性情緒教學法的實施主體是教師,因此,這就對教師提出了基本的要求:要帶著熱情和微笑進課堂,要積極引導學生去發(fā)掘語文課程中的美,發(fā)掘生活中的美,要為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制度更加完善的中職語文教學計劃。教師的“引路人”作用對學生的審美能力的提升和情感道德的升華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總之,在中職院校各個學科的學習當中,語文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科目。為此,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注入情感教育與審美教育,這對于全面提升中職語文教學的效率而言是十分有益的。在中職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當中,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滲透理想價值的滲透,不僅能夠全面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還能夠全面提升學生提升個人品行的能力。鑒于審美教育與情感教育的重要價值作用,文章針對這種教育教學方式在中職語文學科當中的有效滲透提出了一些對策和建議:首先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為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創(chuàng)造更多的課堂滲透機會;其次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為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積累更多素材;最后要引入正性情緒教學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相信通過這些措施的切實實施和轉化落地,一定能夠讓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為中職語文學科的教學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多的契機。當然,中職語文學科當中的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的措施并不僅僅局限于此,教師還要大膽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為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和道德情感的升華創(chuàng)造新路徑和新方向。
參考文獻:
[1]湯優(yōu)妹.談中職語文教育中如何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J].才智,2019(30):1-2.
[2]楊陽.探析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以《荷塘月色》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9(5):152-153.
[3]王云起.芻議中職語文教學與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J].文學教育(上),2018(11):150-151.
[4]孫建.文學作品“魂”在審美:談中職語文文學教育視野中的審美觀[J].智庫時代,2017(4):287-288.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