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玉萍,曹陽,馮振秀,朱波,楊芳芳,方瑞,張燕
(1.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新疆博樂833408;2.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農業(yè)技術推廣站,新疆博樂833408)
新疆棉花育種工作要縮短育種年限,加快育種進程,南繁加代是必要而有效的途徑。 南繁加代可充分利用海南與新疆的地域和氣候差異,快速使種子遺傳穩(wěn)定,縮短育種周期;有利于優(yōu)良品種(系)種子快速擴繁,盡早應用于大田生產,增產增效服務于社會[1]。 一般都是在當季表現(xiàn)好的材料、優(yōu)異組合材料才進行冬季南繁加代;因此,南繁材料都非常珍貴,必須保證收獲一定的種子量。 海南三亞是我國棉花南繁加代的集中區(qū),南繁時間為每年的10 月中下旬播種, 翌年的3 月中下旬至4 月上旬收獲。 這一時期為海南的旱季,氣溫較高,光照充足,非常利于棉花的生長發(fā)育。 但是海南島常年高溫,棉田病蟲草害發(fā)生比較嚴重,南繁棉花害蟲種類多,如果防治不當會嚴重影響種子的產量。 一般年份害蟲種群量大,存在一定抗藥性,且南繁棉花害蟲世代交替頻繁,持續(xù)危害,很難一次噴藥將害蟲滅凈。因此,防治實踐中必須連續(xù)治理,直至棉花收獲[2]。 這與新疆棉區(qū)病蟲草害的發(fā)生有很大的差異。 掌握其發(fā)生規(guī)律并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對新疆棉花南繁獲得成功具有重要意義。
因海南三亞的土壤、氣候和栽培條件與新疆棉區(qū)差異較大,南繁棉田的病蟲草害比新疆棉田發(fā)生嚴重,各單位南繁人員更換較頻繁,尤其是首次南繁者在海南棉花栽培實踐經驗較少,在工作中會遇到不少困難[3]。因此,筆者總結了自己與同事多年在海南三亞棉花南繁時病蟲草害防治的經歷和體會,供南繁同行們參考。
海南雨水多,而棉花怕澇怕淹;因此,棉花南繁選地應選擇地勢比較高、排水非常便利的地塊。 而且最好是起壟種植,避免在長時間降雨或人為灌水太多情況下造成棉花長時間被淹,導致棉苗脫肥或根系窒息而死苗。 另外,壟作能夠更好地發(fā)揮陸地棉品種(系)的優(yōu)點,顯著地提高株高、單株鈴數(shù)和單位面積產量[4]。
南繁地常見的惡性雜草有鐵莧菜、 牛筋草、香附子等,其中香附子、牛筋草難以清除[5]。 在犁地前,應割除前茬莖稈和雜草,翻地、起壟時,將雜草的根莖撿拾和耙出并帶出棉田,以防再次危害。有條件的單位(土地長期固定),可在9 月中下旬和10 月上旬噴施滅生性除草劑草甘膦2 次,用量3 000 g·hm-2,加入助劑,根據(jù)成分含量兌水,防除牛筋草、香附子、蘆葦、鐵莧菜等惡性雜草,為播前整地做好準備。
應預防南繁棉田苗期的地下害蟲地老虎和線蟲危害,可將3%(質量分數(shù),下同)毒死蜱在播種前隨基肥撒施田間或播種時裝在瓶子里均勻穴施于種孔內,用量30~45 kg·hm-2。
棉花南繁病害發(fā)生主要集中在苗期。新疆棉花南繁時,大部分播種時間為10 月15-30 日,播種后5 d 出齊苗。 10 月底11 月初是三亞夏天雨季的末期,主要自然災害是臺風暴雨等。 南繁棉花出苗后,若遇上高溫陰雨天氣或土壤水分過大,或苗期遇到寒流陰雨,則易發(fā)生立枯病、猝倒病等。此時要做好田間排水工作,雨后及時排水、松土。為預防苗病發(fā)生, 可用50%多菌靈、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或3%甲霜噁霉靈300~500 倍液噴霧或灌根。
新疆棉花害蟲是預防為主綜合治理, 點片發(fā)生,點片防治。海南棉花害蟲主要以藥劑防治為主、農業(yè)防治為輔。 海南棉花苗期害蟲主要是薊馬、蚜蟲、菜青蟲、地老虎和線蟲等。 對于地下害蟲,在播種前做好預防工作一般不會造成危害; 對于薊馬、蚜蟲、菜青蟲,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8%阿維菌素乳油4 000~6 000 倍液,3 種藥劑混合均勻噴霧,7~10 d 噴1 次,其中使用阿維菌素還可起到預防棉葉螨的作用。
海南島的高溫和降雨利于雜草滋生。干播濕出種植會加速雜草繁殖,黑色地膜可抑制部分壟上雜草,但是很難控制惡性雜草香附子。 香附子可以頂破黑地膜早于棉花出苗或與棉花同時出苗,地上部分生長速率超過棉花且密度大, 常對棉花形成蔭蔽,造成棉苗細弱。因此,應積極組織勞力盡快拔除壟背上的雜草,并在天晴無風的天氣噴施百草枯或草甘膦清除壟溝雜草。一般情況下用20%百草枯水劑2 250~3 000 mL·hm-2,兌水450 kg·hm-2;或用10%草甘膦水劑3 000 g·hm-2,兌水450 kg·hm-2;噴藥時噴頭要加防護罩,且盡量貼近地面,不要噴到葉片、嫩枝等綠色部位,否則易產生藥害。 另外,買藥時要注意閱讀藥品成分說明,部分農藥廠生產的草甘膦內含有二甲四氯(主要用在林果園),棉花苗期若誤用其除草會造成棉苗葉片畸形、 生長受阻,給棉花南繁造成嚴重的損失。總體上,南繁棉田苗期雜草的防除應該以人工拔除為主、除草劑化除為輔。
在南繁棉花花鈴期,病害、草害已不是主要的防治對象,主要防治對象為害蟲。 這一時期海南棉花上主要害蟲有斑潛蠅、棉蚜、棉鈴蟲、灰粉虱、薊馬、紅蜘蛛、斜紋夜蛾等。
美洲斑潛蠅是新疆少有的棉田害蟲,但是三亞地區(qū)很普遍的1 種害蟲,南繁棉田都有發(fā)生,在受害嚴重的棉田,蟲株率可達100%,單株受害葉片比例達36.6%[6]。南繁棉田一旦發(fā)生傳播速度很快,主要為害葉片,幼蟲在葉片內鉆蛀隧道,葉片被鉆蛀成很多蟲道,影響光合作用,嚴重的造成葉片脫落。南繁棉田發(fā)現(xiàn)有美洲斑潛蠅危害,應盡快選擇專殺美洲斑潛蠅的特效藥斑潛凈乳油1 500 倍液或36%克螨蠅乳油1 000~1 500 倍液葉面噴施。 鑒于美洲斑潛蠅傳播蔓延快,易產生抗藥性,且難于防治等特點,每次防治時只用1 種農藥,交替使用農藥。 化學防治初期應連續(xù)噴藥2 次, 用藥間隔期3~5 d,以盡快壓低蟲口密度[7]。
這些害蟲有可能在棉田同時發(fā)生,應以預防為主,特別是棉鈴蟲,一定要及早預防;否則,造成危害時再進行藥劑防治, 不但成本高而且效果差,人工捕捉成本更高。
棉花現(xiàn)蕾以后就要開始預防棉鈴蟲,田間用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制劑30~45 g·hm-2, 用水量控制在450 kg·hm-2以下,在早、晚、陰天用藥,配合使用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450~750 mL·hm-2,兌水450~750 kg·hm-2噴霧或用1 000~2 000 倍液噴霧。 如有蚜蟲,則可用7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5 000 倍液對植株均勻噴霧。 幾種藥劑可以混合噴灑,每隔7~10 d 噴灑1 次,預防棉鈴蟲、紅(白)蜘蛛、斜紋夜蛾等害蟲,確實做到卵蟲并殺、速效與長效相結合。
到了棉花開花期,將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制劑換成蘇云金桿菌制劑(每毫升含800 億活芽孢的懸浮劑375~450 g·hm-2或每克含100 億活芽孢的可濕性粉劑3 750~6 000 g·hm-2),兌水675~1 125 kg·hm-2均勻噴霧, 配合使用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吡蟲啉,每隔7~10 d 噴灑1 次,能很好地預防棉鈴蟲、棉蚜、紅蜘蛛等害蟲。
在這一時期蚜蟲常會爆發(fā),可供選用的藥劑有啶蟲脒、吡蟲啉、吡蚜酮、氟啶蟲胺腈等,氣溫高時用吡蟲啉,氣溫低時用啶蟲脒。 關鍵是注意噴施方法,要將藥劑噴到葉背面,根據(jù)蟲口的密度加減藥量,確保水量充足(750 kg·hm-2左右)。蚜蟲的蟲口密度大、葉片出現(xiàn)“流油”現(xiàn)象時,用有效成分含量高的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45 g·hm-2連續(xù)噴施2~3 次(間隔期2~3 d),效果非常好。 紅蜘蛛重點在點片發(fā)生時防治。
鈴期遇到長時間的寒流陰雨時,郁蔽棉田或被建筑物、大樹遮陰的棉田,因田間陰濕易發(fā)生葉蟬危害。因為葉蟬不是主要蟲害,一般疏于防范,如不及時防治,其成蟲、若蟲群集于葉背及莖稈上刺吸汁液, 使棉花生長發(fā)育不良, 葉片受害后褪綠、變黃、變褐,有的出現(xiàn)畸形卷縮甚至最后全葉變紅,逐漸焦枯,棉鈴小甚至脫落,影響南繁種子的成熟度及產量。及時噴灑20%葉蟬散(滅撲威)乳油800 倍液,或20%殺滅菊酯乳油3 000 倍液進行防治。 同時配4%阿維·啶蟲脒乳油1 500 倍液, 對鈴期、吐絮期的蚜蟲也有很好的預防和防治作用。
棉花生長后期有時也會有連陰雨,很容易生長雜草,要及時除掉;出現(xiàn)嚴重爛鈴時,要隨時排除積水。此外,注意整枝,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爛鈴。
在10 月20 日播種的南繁棉花,一般翌年2 月中下旬開始吐絮,3 月上旬大量吐絮。 若當年天氣較差,氣溫較低,3 月中旬才開始吐絮,為了保證南繁材料一次性收獲及在4 月新疆正常播種,可在近50%棉鈴吐絮時,噴乙烯利來加速棉花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