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教學策略初探"/>
薛麗丹
(浙江省樂清市實驗小學 浙江溫州 325600)
小古文短小精煉、淺顯易懂,小古文教學不同于教材中的文言課文,它的目標更為單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愛上小古文,從而獲得言語的啟蒙,讓學生語言的根與母語的源頭對接。因此,筆者認為,小古文教學,可以充分運用以下幾個教學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指出: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通過語調(diào)、韻律、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感。通過“誦讀、語調(diào)、韻律、節(jié)奏”等幾個關鍵詞,在課堂教學中,應以“讀”字當頭,在誦讀中拓展,在讀寫中傳承。
學習小古文,首先要讀得正確。學生可以借助拼音、注釋,尤其關注通假字、生僻字的正確讀音,將小古文讀正確。
其次,要讀得通順,就是要注意句子中的節(jié)奏、停頓,斷句合理,通暢自然,力爭做到聲斷氣連。例如《湖心亭看雪》中“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北M管句子中有停頓,但也要引導學生讀得連貫。在反復誦讀中,學生很快就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第三,要讀出韻味,學生可以通過想象畫面等方式理解文章內(nèi)容,把自己體會到的情感帶入朗讀。例如,學習《山川之美》一文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學生在充分品讀后,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想象畫面:此時的你是否聯(lián)想起某個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呢?學生的記憶馬上被喚醒了,有的說:“我以前去過雁蕩山,那里風景優(yōu)美,奇峰怪石,樹木蔥郁,移步換景,真是美勝收??!”有的說:“我去過黃山,早晨起來的時候,山間云霧迷蒙,恍如來到人間仙境呢!”于是,我適時點評:看來,我們和康樂公一樣,大家都能感受到這如詩如畫的山川之美??!此時,我引導學生帶著腦海中的畫面,入情入境地朗讀,就顯得韻味十足了。
第四,要讀出趣味。采用嘗試讀、模仿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誦讀是學習小古文的趣味所在。自學生學習《小古文100課》上冊第一課《放風箏》后,學生就對小古文的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于是,我們就開啟了愉快的小古文誦讀之旅。我每天引導學生用拍手法、快讀法、說書法等多種形式誦讀,不斷積淀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在小古文學習中,我們可以引領學生運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拆詞、組詞法、借助注釋和譯文等方法來理解意思。當我們熟悉的故事,如《狐貍和葡萄》《烏鴉與狐貍》《狼和小羊》等外國寓言,以古文的方式走進我們的課堂,我們就可以用互文對照的方法理解其中的意思,學生學起來就會興趣盎然,并能感受小古文表達的秘妙。
如教學《鹿照水》一文時,學生在初讀之后,會情不自禁地回想起這就是兒時熟悉的《獅子和鹿》的故事,很快就能明白其中的大意。接著,我出示故事和小古文進行互文對照學習,讓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表達的不同,對文中“兩角崢嶸、四足輕捷”等重點詞加深理解,進而逐句領會。同時,對文中“有鹿飲于溪邊”“奈被兩腳阻撓竹上”的倒裝句換一種說法,就能理解得更加深刻了。
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教學語文,一定要關注語言文字,發(fā)現(xiàn)作者的表達方法,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運用語言,習得方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在教學小古文時,我們首先要潛心研讀文本,精心解讀教材,發(fā)現(xiàn)作者表達的秘妙,課堂上抓住有特色的語言訓練點或?qū)懽鞣椒?,引領學生進行多角度的仿寫和改編。在教學實踐中,我時常引領學生關注文言文中“之、乎、者、也”的用法及被動句、倒裝句、判斷句和省略句等句式,并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嘗試進行語言實踐。在這次突如其來的寒假疫情期間,我利用釘釘群進行網(wǎng)課教學,引導學生每日學習小古文,并及時關注生活,了解相關知識,并學會習作。
小古文教學,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面臨的新挑戰(zhàn)。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要精準把握教學定位,深入思考,大膽實踐,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讓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文化在每一個學生的心中扎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