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春艷
基于微課的小學美術信息化教學探究,不管對于小學美術教師來說,還是對于學生來說,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及作用。首先,對于小學美術教師來說,在教學過程中引進微課,能更加高效地完成新課標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及教學目標,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1],而對于學生來說,微課教學形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也能幫助學生更容易地理解美術課本上一些比較抽象的內容及知識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如今,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越來越注重激發(fā)及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因為教師都明白,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這一科目感興趣,才愿意深入地學習下去,而且,帶著興趣去學習,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微課出現(xiàn)以后,為教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運用微課對學生進行教學,這樣新穎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講解“茂密的花”時,由于學生都非常喜歡花,花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這一課的內容可以引導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以及生活的美好。為了更好地利用學生喜歡花這個特點,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備課時就利用微課的形式為學生制作了幾個關于花的美術作品的小視頻,其中包括克里姆特的《葵花園》,而且,教師在挑選關于花的美術作品的時候,也盡量涉及各種學生比較熟悉的花,這樣學生不會因為看同一種花而感覺到視覺疲勞,有利于讓微課的教學效果發(fā)揮到最大。而且,特意選在課堂開始的時候播放微課,這樣能立馬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讓學生對即將要講解的知識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有利于之后課程的開展。
美術這門學科中存在很多比較抽象的知識及內容,但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fā)展還不夠健全,他們的抽象能力還很差,在理解這些內容時會有一定的困難。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對學生進行教學,通過微課展示一些比較直觀的圖片或視頻,幫助學生加深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及認識,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
例如,講解“材質的美”時,由于這一課所講的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很難體會到平時司空見慣的一些材料究竟具有哪些美的地方,于是他們在學習這一課的時候會有很大的難度,為了幫助學生更容易地理解這些抽象的知識,教師在開始講課之前就以微課的形式為學生展示了不同材質的實物圖片,如木頭做的桌椅,鐵做的斧頭等。為了起到更好的效果,教師特意挑選了一些比較精美的實物圖片。觀看之后,教師首先問學生:這些物品好看嗎?學生都異口同聲地說好看,然后教師慢慢引導學生想到制作它們的材料,如:桌子是由木頭制成的,那么如果沒有木頭能有這么精美的桌子嗎?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學生一步一步體會到不同材質的美。
復習對美術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觀察一幅美術作品的時候,不同的時間或觀察的次數(shù)不同,往往會讓學生產生不同的感受及理解[2],因此,多復習幾遍,對學生美術素養(yǎng)的提升是有好處的,但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忽略學生對美術的復習,最重要的是沒有一些很好的方法讓學生進行復習,微課出現(xiàn)以后,大大改善了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將課堂上講解的內容,以微課的形式發(fā)放給學生,這樣能讓學生及時進行課下復習,從而加深對知識、美術作品的理解及認識。
例如,教師每講解一課都會將上課講解用的PPT以微課的形式發(fā)送給學生,這樣能讓一些對美術科目十分感興趣的學生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及研究,這對他們以后的發(fā)展及成長都有很大的益處,即使是一些對美術不感興趣的學生,通過這樣反復的觀察及了解不同的美術作品,也能讓他們對不同的美術作品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及理解,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而且,通過微課的形式,也不會讓學生感到復習非常無聊或對復習過程感到厭倦,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知識及內容。
總而言之,將微課應用到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能大大方便美術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也能讓學生更加高效地吸收及掌握美術知識,有利于學生美術素養(yǎng)的提升,小學美術教師可以通過以上提到的三種方式將微課應用到教學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