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帆
(吉林省長春市新區(qū)北湖英才學校 吉林長春 130000)
數學是一門基本學科,一直伴隨著學生的學習生涯。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深入,數學教學模式越來越關注實踐教育及思維方式的教育,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不斷引導學生開展數學實踐活動,進而幫助學生打造一個高效的數學教學課堂,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數學學科抽象的特征往往會讓學生產生學習上的畏難心理。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充分調動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在實踐和檢驗中不斷獲取真正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同時,教師若能從生活層面加以引導,則更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本文以初中數學教學為研究目標,就如何開展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探究,為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fā)展奠定基礎。
在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更傾向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而隨著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在現階段的初中數學課堂中,跟隨時代發(fā)展的腳步,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更加重要。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數學學習為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學習壓力,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數學課堂的輔助教學工具,其能以靈活多樣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幫助學生通過記憶、閱讀及思維等方式深化數學學習效果。
比如,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前預習工作。良好的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對整堂課的教學起事半功倍的效果。傳統(tǒng)的預習主要依賴于課本,內容散亂的課本無法使學生有效汲取精華。而將思維導圖模式運用于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學習“三角形全等”的內容時,老師就可以將全等的定義、全等的判定方法以及實際應用等知識點繪制成思維導圖,讓學生從宏觀層面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在教學中,對于老師而言,將散亂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而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優(yōu)化數學知識結構,幫助學生理解重難點。比如,學習“一元二次函數”等內容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最值、零點等概念,教師可以將“一元一次函數”“一元二次方程”等內容與該部分相結合,共同繪制成一幅更加全、面綜合的思維導圖,在對三者相關性質進行分析、繪制的過程中,能讓學生優(yōu)化自己的數學結構,從而更加清晰,更具條理性。思維導圖的運用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和諧統(tǒng)一,能夠構建高效率的數學課堂。
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能讓教學更有目的性,讓本身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更具趣味性。在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中,教師一味地講,學生一味地聽的模式會讓學生喪失對數學的學習熱情。因此,轉變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情境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參與感。情境創(chuàng)設的模式有多種,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模式,能讓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探究中不斷鍛煉自己的數學思維。數學離不開歷史,以講故事的模式為學生介紹歷史典故能夠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不論是反應知識本質還是反應知識形成過程的典故,都能提高學生對數學的熱情[1]。教師可以用“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導學生思考故事主要反映了什么問題,進而從學生的思考和回答中引出新的課程,即從不同的方向去看幾何體。從專業(yè)的角度而言,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是促進學生全方位發(fā)展的基石,高效課堂的構建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的學習負擔,還能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參與感,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在學習探究中不斷提升自己解決的問題能力[2]。
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建模思想能夠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學會依據現有的理論和公式,結合實際生活,提高自己的數學問題分析能力。在數學教學中,要求教師不要只注重公式定律的記憶和怎么去解題,而是關注學生良好數學思維習慣的形成。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建模思維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3]。
比如,以生活中“空瓶換汽水”的問題,引導學生感受數學建模的神奇?!艾F有10瓶汽水,每3個空瓶就能兌換一瓶新汽水,總共喝多少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從而獲得簡單的數學模型,進一步進行推廣,假如將10換成x,將3換成y該如何?一步步引導學生感受模型建立的過程。數學建模是解決問題的一系列的科學方法,通過該過程能讓學生學會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素質教育。教師應及時更新和完善教學理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意識及思維能力,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
高效的數學課堂是學生開展高效學習的基礎,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收獲更多的數學知識,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對學生的未來學習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通過豐富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不斷散發(fā)數學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