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萍
(重慶市秀山縣現代教育技術管理中心 重慶 409900)
全新的課堂教學局面在初步形成中,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匯總教學精髓,凝聚教學智慧,組織更具特色的數字化教學,全面延伸課程內容,豐富和拓展教學空間,使課堂教學朝著智能化的方向發(fā)展,為學生提供更為精彩的知識,以形象生動的方法展示課程內容,全面變革教學形式,改變以往落后的教學狀況,加深學生對課程的印象,鍛煉學生的思維,確保數字化教學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從而提高整體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通過不同的教學渠道,研究和解析現代化技術,探索獨特的教學方法,恰當地組織數字化教學,與中小學課堂的教學實踐緊密地聯系起來,以成功地改革課堂教學。那么,在中小學各學科的課堂中,開展數字化教學有何重要意義,又是運用哪些有效的方法呢[1]?
新時期下的教育教學,呈現出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而現代化技術的運用,更為課堂注入了無限生機,使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更深入地展示出了課程的本質,尤其是信息技術在數字化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全方位掌控各學校運用互聯網的狀況,找尋教學創(chuàng)新的道路,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促使各個方面的聯系性更為密切,帶來深遠的影響。具體的意義表現在:
數字化的教學,其實質就是互聯網的運用,在這樣的教學狀況下,中小學之間的聯系更為密切,課程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完美地融合起來,更有助于通過現代化的技術,建立知識體系,使各個學校加強聯系,把豐富的教學經驗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加以傳播,以不斷擴大知識范疇,真正實現課程教學的優(yōu)化和健全。
科學技術在日新月異的變革中,以創(chuàng)新為主旨,是知識得以開發(fā)的重要途徑。隨著數字化教學的開展,各個學科的課堂教學,在結構和形式上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充滿無限的活力,給中小學各學科課堂教學過程帶來了全面創(chuàng)新,真正與時代接軌,更有助于踐行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數字化信息系統與中小學教學的整合,是知識升華、課程完善、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現代化教育教學體制日趨健全的主要方式。對此,教師要全面了解數字化教學的概念,合理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及時進行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汲取更為豐富的信息化資源,充實中小學各學科的課堂教學,喚起學生內心強烈的學習欲望,提高各個階段教育者運用信息化的技能,促進師生協調發(fā)展和共同進步。具體方法和策略如下:
以往的課堂上,知識的生成過程尤為復雜,尤其是僅靠課本進行知識傳授的方式,會導致中小學生的成績無法提高,面對枯燥乏味的課程內容,內心的煩躁情緒尤為嚴重,這樣的教學狀況,十分不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因此,利用數字化信息系統進行圖文并茂的課堂教學,加上三維立體的視頻輔助,能讓學生直觀了解到事物本質的理論和規(guī)律,從而根據自身邏輯思維加上課程課堂中數字化信息的記憶,通過舉一反三推算出其他事物的原理和規(guī)律,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比如,在物理課程關于“直線運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和數字化信息系統,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到物體的機械運動、物體進行位移和路程的關系,只有學生深刻理解到物體的質點、機械運動、位移和路程等基本理論點,才能在后續(xù)學習速度和效率時以理解的方式進行學習,對物體進行加速度等公式也能更好地理解。以圖文并茂的數字化信息系統方式進行中小學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2]。
課堂教學與信息化技術的結合,是知識不斷遷移、轉化的過程。想要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促使學生學習范圍不斷地擴大,就需要運用數字化教學,開展不同形式的課后反思。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教育教學改革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化教學能夠完整記錄教與學的過程,完整重現課堂細節(jié),生成直觀的課堂教學數據分析,幫助教師有針對性地改善教學環(huán)節(jié),有助于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的提高,進而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同時,在課堂內,通過智課堂互動教學平臺,可將老師的授課助手APP與學生的APP互動連接,并隨時記錄教學過程中發(fā)生的所有數據;在課堂外,利用在線學習平臺(PC端&APP端)全面記錄學生的學習時長、測驗情況、問答情況等;對以上兩個層面搜集到得的數據進行沉淀和分析,又可以實現教學評估與課程資源的建立[3]。
總的來說,網絡技術的普及和移動終端的快速發(fā)展,為教育教學領域帶來了更為新穎的教學模式,而數字化教學成為必然趨勢。教師要意識到數字化教學的真正意義,結合以上教學策略,深度挖掘其教育價值,融入信息化手段,變革教學形式,使課堂教學走向智能化和多元化,全面整合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好中小學學校的先進技術,建立智慧教室,完善教學方法,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以提高整體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