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琰
(江蘇省啟東市寶寶幼兒園 江蘇啟東 226200)
有的家長缺乏一些正確的引導(dǎo)幼兒的方法,而采取撒謊式育兒的方式,希望通過連哄帶騙,讓幼兒的行為得到一定的控制。但長時間采用這種方式會辜負幼兒對父母的信任,破壞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感情。為此,我們要采取措施讓家長充分認識到撒謊式育兒的嚴重后果,能夠掌握一些科學的育兒方法,從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出于種種的原因,很多家長都會選擇有意或無意向孩子說一些謊話。例如,狼外婆愛吃不聽話的小孩;吃橘子一定要吐橘子核,否則肚子里會長出一棵橘子樹等。家長向孩子說謊主要是有這樣幾個目的:第一,希望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第二,為了防止孩子受到意外傷害;第三,有時家長不能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但是又不好意思說出真相等。雖然,家長的用心是好的。但是,撒謊式育兒方式會對幼兒會產(chǎn)生很多不利影響,是不可取的。家長撒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很多家長由于懶惰,不喜歡采用太復(fù)雜的方式引導(dǎo)幼兒,會選擇連哄帶騙的方式,而節(jié)省大量時間。這樣,會讓幼兒在短時間內(nèi)聽從父母的控制,效果比較明顯。因此,很多家長都愿意采取這種撒謊式育兒的方式。[1]
有的家長在進行幼兒教育的過程中,并沒有好的方式方法,當和孩子發(fā)生沖突或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的問題時,沒有正確的解決方法,不得不采用撒謊的方式應(yīng)付孩子。
學前兒童的認識水平很低,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在他們的腦子里有很多問不完的問題,有的問題家長能夠準確回答的,有的問題家長也不清楚、不了解,或者不太方便解釋給幼兒聽,就會選擇用謊言哄騙孩子。這樣,會在幼兒心中種下一顆錯誤的種子,對幼兒今后的發(fā)展和成長會產(chǎn)生不利影響。例如,有的孩子會問家長:世界上先有蛋,還是先有雞。這個問題家長無法解釋時,也不能隨便說答案。因此,對家長不知道怎么回答的問題,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去探索,從而培養(yǎng)他們求真務(wù)實的好習慣。[2]
在幼兒不聽話的時候,很多家長會習慣地說:“我不要你了”或者“我不愛你了”等等。大人說出來的這一句話看似不經(jīng)意,但對孩子卻產(chǎn)生了一定的心理負擔,很多幼兒會信以為真。因為,幼兒最依賴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當他們聽到父母說出這樣的話時,內(nèi)心會產(chǎn)生一種恐懼感,會嚴重傷害到孩子,導(dǎo)致他們逐漸失去安全感。所以,這種情感方面的謊言,家長要堅決杜絕。[3]
恐嚇類的謊言是一種軟暴力,這種方式會讓幼兒的膽子變得越來越小。例如,有時家長會習慣用鬼去嚇唬孩子,或者說:“你再不聽話就把你送給人販子”等等。雖然,能在短時間內(nèi)讓幼兒不再吵鬧或聽從自己的安排,但對幼兒的傷害巨大。當父母說了這樣的話后,可能孩子今后就更不敢自己睡覺,或者不敢一個人在家,將來家長再去解釋,也不能消除孩子內(nèi)心的恐懼。
當父母毀壞了孩子的玩具后,導(dǎo)致孩子不太開心,開始哭鬧,父母為了能盡快解決問題,以及平復(fù)孩子的情緒,有時會說不是自己干的,會撒謊說是家里的小狗或者小貓弄壞的。這時,父母逃避了自己的責任,不敢承擔。幼兒看在眼里,長大后,也會效仿父母現(xiàn)在的行為,編造理由去推卸自己的責任,遇到困難就會選擇逃避,這自然不利于幼兒的成長。
總之,幼兒還處于成長的初級階段,認知能力較弱,父母需要給予足夠的愛和尊重。同時,父母也應(yīng)該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要使用各種謊言,要穩(wěn)定孩子的情緒。因此,撒謊式育兒的方式不可取。本文針對幾種撒謊的后果進行了淺析,希望能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不斷提高自己科學育兒的能力,從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