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下,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成為了當務之急需要探索和研究的課題。而一個人綜合素質的發(fā)展,離不開身體素質的發(fā)展,沒有強壯健康的身體作為支撐,其他素質和能力都會成為空中樓閣。對于高中時期的學生來說,體育課正是能夠幫助其打造健康身心的一門課程,因此如何有效開展體育教學,應當是每一個體育教師思考的課題。本文在此背景下,探究了高中時期體育教學中的新方法與思路。
關鍵詞:高中體育;新課改;教學思路;方法創(chuàng)新
引言:
在現行的教育模式和社會一般觀念中,重視文化科學、輕視身體素質的現象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性。這不僅僅體現在學校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安排中,對于體育課程的輕視,也體現在學生自己不重視自身身體素質的發(fā)展。在當代高中生群體中,體弱多病、肥胖等問題比比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人群,連一些最基礎的體育運動能力都不具備。高中時期正是學習課程難度較大,課程量較多的時期,而且面臨著高考的壓力。在這種嚴苛緊繃的環(huán)境中,若沒有一個好的身心素質,是很難高效完成學習任務的,更別提讓學生成為具備綜合素質能力的人才了。因此,如何在有限且為數不多的體育課程中,開展高效教學,幫助學生培養(yǎng)身體素質,就成為了一個值得深究的課題。
一、調整課堂氣氛
高中階段的學習,文化課程一般都比較繁雜緊張,對學生構成了不小的壓力。如果在體育課堂上,依然保持著這種嚴格的氛圍,那么學生就會不自覺地對體育產生厭煩和消極情緒,這種緊繃的心理壓力始終得不到放松和調整。因此,要讓學生對體育課產生興趣,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讓課堂的氣氛緩和下來,輕松下來,讓學生在體育課活動中感受不到壓力,這樣,學生才能更愿意參與到體育鍛煉之中。為此,教師首先應調整好自身狀態(tài),以一個輕松開朗的面貌進入課堂之中;其次,應該盡量避免罰跑、罰做俯臥撐等具有懲罰性質的教學方式,同時,不宜于將課程的運動強度設置過大,以免學生過于勞累,產生抵觸;最后,教師應該積極融入學生的活動之中,身體力行,盡量和學生一起參與鍛煉,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二、加強運動理論指導
良好有效的體育鍛煉,需要有正確的運動理論和方法作為指導。因此一方面教師應該強化自身的理論學習,另一方面還應該對學生進行一定的理論指導,只有掌握了科學有效的方法,即使在脫離了課堂之后,學生仍然能自主進行正確的運動鍛煉;相反,如果盲目鍛煉,輕則效果不佳,重則會導致受傷,產生負面效果[1]。例如,做俯臥撐和引體向上時,重視數目而忽略動作質量的情況普遍存在,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其中包含了很多要點(例如正確的發(fā)力方式和各個關節(jié)的正確位置等),因此實際上能把這個動作做對、做標準的人很少。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該充分重視動作的質量,對其動作細節(jié)進行一定的講解,幫助學生一開始就形成正確的動作模式。又例如,在跑步過程中,膝蓋疼痛的問題如何避免和預防,這也需要教師掌握扎實的相關理論和一定運動經驗,才能把科學的方法傳授給學生。
三、豐富體育教學內容
高中體育教學應該以緩解學生的壓力,引發(fā)學生的運動熱情為主要任務。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中,運動項目比較單調,而且一堂課中的所有學生都在進行相同的運動內容。這種方式不符合因材施教,因為不同學生所喜愛的運動項目可能并不相同,因此,可設置多種多樣的運動項目,在學校現有條件和資源下,盡可能給學生安排,嘗試各種運動形式,之后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專項發(fā)展,分組教學[2]。例如,可將對田徑感興趣的分為一組,對籃球感興趣的分成一組,對乒乓球感興趣的分成一組等等,分別進行教學,讓不同學生的不同運動愛好都能得到發(fā)展。
四、舉辦游戲和比賽
體育項目本身就具有一種競技性,因此舉辦游戲和比賽能夠引發(fā)學生的運動熱情和競爭意識,從而間接促使學生積極鍛煉身體、參與訓練,有些項目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最終實現緩和學業(yè)壓力,幫助學生強身健體的目的。比賽可以采取課堂上同一個班級內部之間進行的方式,也可以專門在課余時間舉辦不同班級、甚至不同年級間的大型比賽。例如,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采取俯臥撐比賽,立定跳遠比賽等基礎體能比賽的方式,對優(yōu)勝者予以獎勵,從而鼓勵學生在課下去加強身體體能。也可以對技巧類項目設置比賽,比如各種球類比賽,在增添娛樂性的同時,促使學生掌握發(fā)展該項技能。
五、結束語
由此可見,一個好的體育教學思路,應該以引發(fā)學生的運動動力,培養(yǎng)其運動愛好為前提,而且還要教給學生科學有效的運動方法,避免過度疲勞和受傷。體育鍛煉不應該僅停留在課上短暫的幾十分鐘,也不應該被迫去完成,只有學生發(fā)自內心的享受運動的過程,熱愛運動,才能真正幫助其建立起運動習慣,實現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教學目的。體育教師在新課改教學中,要遵循這項根本原則,設計出各種教學方案,為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孟兆強.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思路與方法創(chuàng)新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8,000(008):124-125.
[2]宋彥河.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思路與方法創(chuàng)新研究[J].新課程(教師版),2019,000(0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