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
摘 要:高中體育作為高中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門重要課程,其教學模式和發(fā)展方式存在一定的封閉性。面臨這一問題,就需要各高中體育教師實行開放性教學模式。開放性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教學法,致力于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以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開展課程。開放性教學模式堅持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旨在專注于學生體育鍛煉的同時,保障了學生個性化需求。
關鍵詞:高中體育;開放性;教學模式
引言:
學校體育鍛煉為培養(yǎng)學生終身鍛煉意識打下基礎。開放性教學模式相對于傳統(tǒng)體育教學具有優(yōu)越性,開放性教學課堂形式多元化,可以有效的調(diào)動學生健身鍛煉的積極性,增強學生身體機能和免疫力,并增強學生健身意識。
一、利用開放性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健身思維的構(gòu)建
以上所提到的開放性教學,并非指教師允許學生在課堂上自由活動,而是教師要引導學生以體育教材中的教學內(nèi)容為本,根據(jù)學生自身需求,所選擇與之對應的健身方式,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性。當然,在課堂進度中,體育教師不能完全放手讓學生完成,要對學生進行專業(yè)的指導和科學的輔助,當學生在鍛煉中遇到不科學的地方時,教師應當適時進行指導教育[1]。
比如,個子嬌小的同學選擇籃球,但投球時無法進入籃筐的情況,這時教師需要及時鼓勵學生,提醒學生適度增強自身彈跳力,讓學生發(fā)揮自身能力,以任何形式把球投進籃筐即可。這樣不僅讓學生在不懈的努力下鍛煉了身體,激發(fā)了學生練習體育項目的激情。讓學生進行積極的討論,思考如何投球,鍛煉了學生的運動思維,保障了開放性體育課的順利進行。此外,體育教師應當嚴格要求自己,關注學生的活動,否則,將導致學生在運動中拉傷、扭傷、摔傷。
二、教師思想的開放性是開放性教學的根本
(一)教師思想開放性
開放性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中處于主體地位,但教師在課堂中依舊擔當重要角色。體育教學的目的就在于鍛煉學生的身心健康,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精神、運動能力、體育思維等。在新課標和開放性教學的大背景下,在教學中,首先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體育的封閉性思想,積極倡導學生在課堂上要以討論、積極、合作、思考為主。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中,學生對體育課堂厭倦,具有壓力、甚至畏懼體育鍛煉。針對這一點,體育教師在設計開放性課程時,就要考慮到如何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2]。比如,在練習乒乓球時,可以為學生講解關于乒乓球的歷史、比賽方式或者乒乓球冠軍的故事等等問題,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練習乒乓球的激情。在練習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糾正練習姿勢,為學生講解比賽中的得分技巧等,再由學生練習、溝通,交流、討論、實踐,這對于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究思維。像這樣師生互動,使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度相比以前進一步提高,對學生的體育鍛煉給予一定的敦促,也保障了學生思維靈活性的發(fā)展和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
(二)開展開放性活動為學生鑄造鍛煉平臺
在體育教學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感興趣的體育活動,愛好需求開展一系列精彩的開放性體育活動。讓學生自由自主的進行開放性活動,讓同學們可以在體育運動中展露自己的體育能力,活潑好動是學生的天性。開展體育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釋放自己在學習生活中的壓力,讓學生更加熱愛鍛煉。比如,在體育課堂上定期開展球類等各項體育比賽,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參加活動的權利,沒必要強迫學生參與。不需要嚴格的賽制要求和規(guī)則,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教師也可參與其中,與學生共同競技。教師也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這樣的教學模式,體現(xiàn)了教學內(nèi)容的開放性、教師思想的開放性、學生活動的開放性,學習環(huán)境的開放性,為開放性教學賦予了多重意義。使體育課程豐富多彩,妙趣橫生。
由此看來,開放性體育教學工作的落實,有效的促進了學生的身體、心理、和對體育活動的適應能力。在學校學習中,體育課程的時間相對較少,體育課在考試中的分值也比較少,因此學生對體育項目的練習并沒有興致。所以在學習中,要注重提升學生的對體育的興趣,以及合作能力、討論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參與鍛煉的積極性。不僅如此,還要讓內(nèi)向、自卑的學生積極起來,可以培養(yǎng)良好的身心健康。化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體育活動,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效率。
三、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開放性體育教學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教師在課程的設計中,也要有側(cè)重點:激發(fā)學生的合作意識、思維意識、求知意識等。學生的自我效能意識和體育鍛煉之間也存在著很多聯(lián)系。作為體育教師,不應該僅僅以學生升學考試為目的訓練學生進行體育鍛煉,要為學生灌輸終身運動意識,即使非體育生也要努力鍛煉身體,為新時代全能型人才的培養(yǎng)做好健康保證。教師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健康、陽光、向上的榜樣,提高自身教學修養(yǎng),不可辱罵、諷刺學生,不可敷衍、搪塞學生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自覺跟隨體育教師的步伐,嚴格要求自己進行體育活動。
參考文獻:
[1]鄭文勇,高中體育教學中開放性教學模式的應用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8,8(12):87-88.
[2]羅君波,高校開放性體育課堂教學的應用策略[σ].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1):8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