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妮
摘要:閱讀,是從書面文字中獲取信息的學習活動,先由視覺攝入,后傳輸?shù)酱竽X,以自己已有的知識為基礎,形成新的認識。我們應改進教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推薦更多適合其發(fā)展的課外讀物,擴大課外閱讀視野。文章探討了農(nóng)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農(nóng)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師;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4-0091
閱讀,是從書面文字中獲取信息的學習活動,先由視覺攝入,后傳輸?shù)酱竽X,以自己已有的知識為基礎,形成新的認識。我們應改進教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推薦更多適合其發(fā)展的課外讀物,擴大課外閱讀視野。
一、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堂貌似創(chuàng)新
有的教師只在閱讀課堂形式上創(chuàng)新,不惜在一些不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上花時間,進行夸夸其談式的討論,課堂貌似創(chuàng)新了,但學生思想上沒有受到啟迪,沒有充分領會作者的意圖,欣賞到文章的精彩和特色,僅感到熱鬧和新奇而已。
2.受應試教育的限制
為了應試,有的將課文按照考試閱讀模式進行,把課文肢解為幾塊,歸納答題方法與技巧,忽略了課文的整體結構之美,學生的情感體驗不足。
3.閱讀條件的限制
農(nóng)村學校的圖書數(shù)量不多而且比較陳舊,適合初中學生閱讀的書籍少之又少,圖書室不能正常向學生開放,學生即使想閱讀,也沒有條件閱讀。農(nóng)村學生,多數(shù)是留守兒童,家長為了謀生而不能陪伴孩子,有的家長認識不到課外閱讀的重大意義,只關心考試成績的提高,認為只要把語文課本上的內(nèi)容閱讀好就足夠了,所以幾乎不花錢給孩子購買課外閱讀資料。
4.辦學理念的限制
學校領導和家長特別關心的是如何有效提高學生平均分和升學率,不少教師熱衷于利用學生的零星邊角料時間(課外活動、午間、早讀)來進行題海戰(zhàn)術,學生可用于自主閱讀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5.閱讀興趣的限制
有的教師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指導不到位,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不高,幾乎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即使進行閱讀,也很馬虎,僅僅是為了應付教師檢查,雖然同樣花費了時間,但效果較差,而且產(chǎn)生了閱讀疲勞。
二、搞好農(nóng)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1.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在閱讀課上,有的教師習慣于給學生講文章的背景,介紹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然后逐段分析。因為教師講解的時間較多,所以學生閱讀的時間就很少了,也就不能進行感悟和欣賞了。我們要讓學生充分自主閱讀,讀出感覺,讀出樂趣。此外,我們可讓學生自由組建課外閱讀小組,定期安排每個小組推薦一篇自己感覺很好的文章,并闡述推薦理由。要求每個小組每次推薦的人也不能相同。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逐漸產(chǎn)生閱讀積極性,主動思考和把握文章主旨。
2.引導學生學會大膽提問
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產(chǎn)生疑問是正?,F(xiàn)象。我們要引導學生學會大膽發(fā)問。由于生活經(jīng)歷的差異,每個學生的閱讀感受也會有所不同。我們應讓學生自由感悟語文的魅力。只有讓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主動創(chuàng)新,才能將知識遷移,學以致用。
3.提高課外閱讀意識
我們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意識,拓展課外閱讀范圍。如在學習《智取生辰綱》這節(jié)課時,筆者鼓勵學生閱讀我國的四大名著,了解我國的文化精髓,體會課外閱讀帶來的樂趣。
閱讀的方法有精讀、泛讀和瀏覽。對于重要的課文,我們必須精讀,推敲細節(jié),欣賞并模仿寫作手法;對于普通的文章,可以泛讀,選取重點部分,反復閱讀,取其精華。如果時間較緊,對于一般的文章,可以采用瀏覽的方式,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了解其大概意思就行。有的教師過分強調精讀和精講,使學生好久都讀不完一本書,以致漸漸失去閱讀興趣,最后草草了事。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感悟文章的文化、思想。我們要逐步引導學生做到以下幾點。(1)發(fā)現(xiàn)文眼,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所謂文眼,就是具有總括性的詞和句。(2)把握文章脈絡。弄清楚文章的脈絡,從整體上理解文本。(3)體會文章的韻味。有的文本表達的思想比較含蓄,要透過表象把握實質,領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4.擴大課外閱讀量
農(nóng)村學校應及時更新圖書,爭取讓學生接觸到最前沿的書籍。充分利用好農(nóng)村學校的圖書室、閱覽室,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
建立班級圖書角,每個學生至少帶來一本好書,實現(xiàn)書籍的有效共享,強化學生團結協(xié)作意識,豐富農(nóng)村學生的精神生活,讓學生能夠時刻受到文化氣息的熏陶。在執(zhí)教《孔乙己》這篇課文時,筆者鼓勵學生閱讀魯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社戲》《朝花夕拾》等,強化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5.閱讀教學的設計要循序漸進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可能一步到位,要循序漸進,閱讀一篇文章,可分如下幾步進行。
(1)讀通。要求學生認識字形,讀準字音,弄明白文字的意義
(特別是有的文字有多種含義,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含義),對文本的主題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奶崛『驼?,初步感知文章中的生動形象和語言的優(yōu)美。(2)理解。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表達的精妙,能用簡練的語言概括,讓學生獲得獨特的學習心得。(3)評判。全面理解文章后,對文章思想內(nèi)容和語言形式評判:文章究竟好在哪里?為什么好?表達形式好在哪里?今后寫作時可以模仿哪些表達方式?(4)遷移。在鑒賞的基礎上,通過想象和評判,拓寬自己的認知視野,完成知識向能力的遷移。(5)創(chuàng)造。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新問題,提出并解答文章內(nèi)容中沒有的新問題。
6.語文閱讀的評價要多樣化
在課堂上進行閱讀材料分析時,我們教師不能包辦一切,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我們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文章重點段落和重點內(nèi)容是什么?表達方式和說明方法有幾種?將自己的討論所得分享給其他學生。如果認識不相同,我們還要組織學生反復討論,直到探究出正確答案為止。此外,我們還要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閱讀教學,提升課堂效率。
綜上所述,我們應激發(fā)農(nóng)村學生的閱讀興趣,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提升學生的境界。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張甸初級中學22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