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霖
我所就讀的中學在當時算得上縣里規(guī)模最大的中學,但圖書館的規(guī)模卻是出奇的小,稱之為圖書室更為恰當,只是占據了兩間平房,面積不超過50平方米。
因為是教工家屬,可以有“特權”到學校圖書室借書。管圖書的是位女教師,姓盧,寧波人,杭州某大學數學系畢業(yè),“文革”時隨未婚夫分配到這所中學。從其他教師平日言談里,知道因為女方家里始終不同意這門婚事,一直糾結著,為此婚后的日子過得很別扭。盧老師皮膚白皙,說一口寧波話,聽說上課也那樣,普通話里夾著濃重的寧波方言口音。有句俗語,說是寧愿聽蘇州人吵架,不愿聽寧波人講話。我對此不以為然,認為盧老師說的寧波話還是蠻好聽的。
每年的寒暑假,盧老師都要回寧波過的。我有一年暑期放假前,照例去借書。盧老師問,你不出門吧?那個年代沒旅游,還能上哪兒去!她拿出兩把鑰匙,說是讓我?guī)蛡€忙,假期里給圖書室開窗透透風。泥墻屋子潮濕,書容易霉變的,行不行?我當時一口應允了,這是件求之不得的美差啊,意味著一個長長的假期里,圖書室就是屬于我的啦!
至少在這個假期里,無須再讀那本無聊的《赤腳醫(yī)生指南》了。圖書室上萬冊書,總有可讀的幾本。尤其是貼著封條的書柜里,更是藏著不少“封資修”的禁書。實在是經不住誘惑,我就用刀片小心翼翼地刮開封條,頓時像是打開了“阿里巴巴”藏寶洞。古今中外的文史哲著述,一摞一摞捆著疊著,有托爾斯泰、巴爾扎克、海明威、海涅等作家的著作。
但是,那些大部頭外國名著我卻不喜歡讀,豎排又是繁體字,沒翻幾頁頭就大了。長長的敘述,心理描寫,老托爾斯泰真有耐心!我嫌敘事拖沓,于是敬而遠之,這脾性影響甚遠,直至大學時上外國文學課,讀名著也是走馬觀花,記住個大概情節(jié)和主要人物就了事了。當然,高爾基的三部自傳屬于例外,我讀得如癡如醉。另外還迷上了一本《建國十年小說選》,里頭有篇陸俊超寫的《國際友誼號》,從此領略到了小說的魅力——它是可以這樣來設置動人心魄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命運,讓人為之牽掛為之感喟。這本小說以及其中的《國際友誼號》,我多年來一直在尋訪,終沒有結果。還有峻青的小說,我“粉”得不得了。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在華東師大一個文學理論進修班學習,主辦方邀峻青先生來講小說創(chuàng)作,記得那一天我很早就趕到教室,搶坐在第一排,聽課時一直仰視著,近距離仰視自己少年時代的文學偶像。
那個假期快結束時,放在家中的兩本書沒有歸還——《普希金童話詩》和秦牧的散文集《潮汐和船》。來不及歸還的原因是盧老師提前返校了,而這兩本書是從封存的“禁書”柜子里偷拿出來的。于是將錯就錯,將書留了下來。
我再去借書,發(fā)覺那柜子重新貼上了新的封條。
第二年快放暑假時,盧老師又把鑰匙交給了我。
幾年之后,我考上大學辭別了老家。有一年寒暑假回來,聽說盧老師調回了寧波,后又聽說她離異了。過了幾年又有消息傳來說她去世了,是自殺,抑郁癥。
我想起來了,她從來就沒有笑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