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錦宏
我國當代情感教育理論倡導者朱小蔓教授認為:“情感教育是指在學校教育、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緒、情感狀態(tài),對那些關涉學生身體、智力、道德、審美、精神成長的情緒與情感品質予以正向的引導和培育?!奔氉x李庾南老師的《班主任工作藝術一百例》,字里行間無不透顯著對學生滿滿的關愛、呵護、信任和勉勵。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李庾南老師的班主任工作就是情感教育理論的生動實踐。
朱小蔓教授認為:“愛有兩種,一種是健全的愛,另一種是不健全的愛,不健全的愛包括溺愛和愛的缺失。無論是溺愛或愛的缺失,都不能給孩子一種獨立的存在感。”李庾南老師給予學生的愛,是嚴而有格的愛。她說,“每一屆學生中總有一些學習基礎差,學習態(tài)度欠認真,思維不夠靈活的同學……我和任課老師共同配合,無論是課上還是課外,都給予這些同學更多的關心和幫助?!保ā墩f你行,你就行》)
有些教師上公開課因為考慮課堂效果,所以很少會提問那些平時不怎么發(fā)言的學生,可李老師恰恰相反,如對于平時上課很少發(fā)言的學生小張。一次公開課上,面對李老師一次又一次的啟發(fā),小張就是回答不出來,其他同學都為李老師捏把汗。可李老師依然不放棄,“當我復述問題,而且用語氣和教態(tài)凸顯問題的關鍵,他聽完后,終于回答出來了。這時,整個課堂異口同聲發(fā)出‘啊呀’的嘆息,意思是‘好不容易呀’,語氣中似乎夾帶著一些復雜的情緒?!保ā端K于舉手了》)
教師能不能懲罰學生?出于教育目的而又適度的懲罰是必需的、必要的,關鍵是懲罰的“時機”“火候”和“分寸拿捏”?!耙惶?,剛下課,準備放學。他(小吳)媽媽傷心地到教室里來找我,當著同學的面,哭著告訴我說:昨晚在家里,她一邊拖地,一邊教育他,要他改掉不講衛(wèi)生的壞習慣,他卻跟媽媽頂嘴,竟罵她是‘老狗’,媽媽繼續(xù)說他,他非但不接受,居然拿起拖把打媽媽的頭。他媽媽邊說,邊哭得很傷心,可是小吳卻對媽媽直翻白眼,毫無認錯的意思。圍觀的同學聽著、看著,議論紛紛。這時我想,雖說小吳可能是認為媽媽告訴老師,而且當著那么多同學的面,自己難免覺得丟面子,因此恨媽媽這一舉動,才對媽媽斜視、白眼;但還是不可以原諒他,如果不嚴肅教育,對其他一些不懂事的同學會產生不良影響。我氣憤地在他背上打了一下,高聲斥責他為‘孽子’。我說:‘一個對母親都不孝敬的人,怎么可能去愛人民、愛國家?’我當然不是要真打小吳,可這一下對他卻產生了強烈的震撼作用……”(《我給了他“當頭棒喝”》)在當時的情境中,李老師“在他背上打了一下”,訓斥他是“孽子”,不是率性、更不是“打罵學生”,而是真正起到作用的教育!試想,一個在家里打罵媽媽、當著老師和同學面對媽媽翻白眼的人,如果不及時教育,而是用某些浪漫主義教育理念,用所謂的呵護、等待的方法,結果可想而知!
在處理師生關系的過程中,最能考驗教師對學生愛的藝術的,往往是當遇到自家的孩子同時也是自己學生的時候。1969年到1970年,李老師擔任自己小侄女的班主任。開學前她就要求小侄女在班上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起帶頭作用,如果犯了錯誤,肯定首先批評她。1995年到1998 年,她擔任兩個侄孫的班主任,李老師同樣嚴格要求,兩個孩子沒有享受到任何一點特殊待遇。2004年到2007年,她又當上了親孫女的班主任?!捌饺瘴覍O女的要求和在校時對學生的要求一樣,正因為愛,所以嚴格;正因為要她成才,所以鼓勵她自學、自律、自強不息。”(《幾代人的班主任》)
如今,家校關系緊張似乎已經(jīng)成為“常態(tài)”。李老師也遇到過類似事情,但是,她將心比心、以心換心,不僅沒有讓矛盾激化,而且還贏得了家長的尊重。小姚,生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拋棄了他。孩子大了,生母開始懊悔,想看望他,李老師盡管心潮難平,但她沒有“義正辭嚴”地批評、呵斥和拒絕,而是給予這位母親應有的理解和維護。在這一對母子面前,李老師表現(xiàn)出的是一份基于理性的尊重,這種理性精神無形中又將孩子和生母乃至養(yǎng)母三人的情感帶到了“理解”“寬容”“反省提升”的新境界。(《愛的補償》)
小秦在家里與自己孿生兄弟鬧矛盾,李老師耐心說服教育,半開玩笑半認真地抓著他的手說:“你的手真厲害?。”饶绢^硬!一根木棒打在桌上,不一定能打出一個洞,你可是‘鐵拳’啊!如果情緒沖動不能自控的話,‘鐵拳’打在親人、兄弟、朋友身上,打出一個洞,那可不得了!”小秦尷尬地笑了。李老師摸著他的頭,語重心長地說:“我們和人相處,可要學會自我控制??!人能自控、自律,才能健康地長大成人。”小秦聽了李老師的一番話后,認真、誠懇地說:“李老師,我懂了,我錯了!我去向爸爸媽媽道歉!”(《“不打不成兄弟”》)這個故事展現(xiàn)了李老師和風細雨、潤物無聲的教育藝術,她積極引導學生共情體驗和情緒調控。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全體老師努力使勞動人民在千百年間形成的那些高尚的道德品質——幫助別人、有同情心、不計私利,慷慨助人等等,成為兒童的精神財富。這是教育工作中最細致的一個方面,它和情感教育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惫睬椋粌H僅是同情,也包括情感共生和共享。與學生共情,不僅在課內教師與學生的“教”和“學”之間,也在課外的師生共處的活動之中。李老師到南通軍分區(qū)做講座,部隊為了回報李老師精彩的講座,請她提要求。李老師提的請求是希望部隊能允許她帶兩個班的學生到軍營體驗兩天的軍旅生活。在這難忘的兩天,“看過日出,我們又參觀‘長江第一哨所’,那種曠野中的莊嚴與威武,那種軍旅中的忍耐與寂寞,讓同學們深深感受到,我們的和平幸福生活是解放軍付出自己的激情與青春在保衛(wèi)著,心里更加敬愛解放軍!”(《軍營二日》)
李庾南老師班主任工作獨到之處還在于,她不僅是一位班主任,還是一位優(yōu)秀的數(shù)學教師,她創(chuàng)設并持續(xù)實驗的“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飲譽全國,蜚聲海外?!白詫W·議論·引導”教學法的核心是學生“自主”。所以,即使因公外出講學,她也從不讓別的老師“代課”,不是她不信任別的老師,而是她希望利用這樣的機會,讓學生自主學習。
李老師的課堂允許學生不舉手發(fā)言,鼓勵學生自己到黑板上演算展示。這不是李老師縱容學生不講規(guī)矩、放任自流,恰恰相反,這是她培養(yǎng)學生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的極富價值的探索。她當年的一位學生這樣回憶道:“我是學電子的,后改行從事金融工作。每當我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難題時,就會自然而然想起中學時代的恩師——李庾南老師。李老師數(shù)學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給我的收獲最大,印象最深刻。我記得在課堂上,她常常鼓勵我們解答問題要跳出固有程式和常規(guī)思路,每道題不一定只有一種解題方法,在實際操練中若能多向思考,自學鉆研,及時與同學交流,獲得啟發(fā),就會產生多種思路,多種解法。有時換一種切入口思考,也許就是解決問題的又一種方法。”(《我是按照李老師的理念去做的》)
“自主”是能力,更是情感性素養(yǎng),其核心是自主意愿,表現(xiàn)為自主能力。無論是讓學生“兵教兵”式的“自我教育”,還是鼓勵學生討論、議論的“自主學習”,這都與當下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要求一致。李老師在那個年代就開始研究、實踐,其教育理念的先進性可見一斑,令人感佩。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教師只有把為別人作出貢獻視為自己的最高享受,他才能成為共產主義信念的真正培育者,才能造就出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新人。一個人為了使他人幸福而奉獻出自己的精神力量,并由此享受到高尚的、無私的歡樂——這種榜樣是照耀青年一代生活道路的強大的光源。讓學生在剛剛開始認識生活的時候,就能遇到一位可敬愛的老師,這種學校才會具有強大的教育力量?!崩钼啄侠蠋熅褪沁@樣一位“照耀”學生成長的強大“光源”和“可敬愛”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