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甘谷縣第一幼兒園 尉玉蓮
在進餐過程中的整體氛圍,會對幼兒的食欲產生極大的影響,若進餐氛圍十分溫馨,那么則有利于促進幼兒的進餐食欲,幼兒就能夠自主地進餐,這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所以說,務必要注重創(chuàng)設良好的進餐氛圍,一方面在進餐時應針對幼兒的主要特征,為幼兒播放適宜的、且能夠獲得幼兒喜愛的音樂,這樣能夠使幼兒在這種以音樂為背景的氛圍之中舒適地進餐。另一方面還可為幼兒播放關于進餐的小故事,讓幼兒在進餐前也能夠傾聽到富有趣味的故事,這樣更利于激發(fā)幼兒的進餐欲望,讓幼兒即使不在教師的督促之下,也能夠很好地進餐,且在進餐期間絕不大聲喧嘩,在進餐過后也做到按時漱口,為自己擦嘴,這樣能夠實現培養(yǎng)幼兒的進餐習慣,發(fā)揮出習慣的培養(yǎng)作用。
例如,教師可為幼兒播放《小米粒從哪里來?》以及《漏嘴巴的大公雞》等關于進餐的小故事,且要確保故事內容具有趣味性以及豐富性的特征,讓幼兒在傾聽上述故事的過程中能夠意識到進餐漏食可不是一個好的習慣,并能夠了解到每一粒米的來之不易,這樣才能夠使幼兒更為珍惜食物。并認識到在吃飯時絕不可大聲喧嘩,而是應安靜認真地進餐,這樣做非常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進餐習慣。通過創(chuàng)設這種溫馨且愉悅的進餐氛圍,則能夠使幼兒在之后的進餐中做到自覺自主地享用食物,從而達成培養(yǎng)幼兒擁有良好進餐習慣的目標,并對幼兒日后的發(fā)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在幼兒階段,為幼兒成長發(fā)育的重要階段,而在此階段也務必要確保幼兒的營養(yǎng)充足,這樣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幼兒的成長發(fā)育。所以對于幼兒園來說,應科學設置與安排幼兒的進餐方案,將營養(yǎng)量合理分配至飲食結構之中,以科學的食譜給幼兒提供最為豐富的食物,這樣幼兒才能夠攝入充足的營養(yǎng),也才利于促進幼兒的成長發(fā)育。
具體來說,幼兒園每周都需提前為幼兒制定好豐富的食譜,而主食主要包括谷類、面和米等,輔食則主要包括水果、瘦肉、蔬菜、魚類以及牛奶等,應變著花樣為幼兒提供食物,并要做到色、香、味三者均俱全,在咸淡甜方面的搭配上也應做到合理。另外,也應做到干稀、葷素、精細等層面的搭配,以防止幼兒出現偏食或是挑食等情況,在最大程度上確保每名幼兒均能夠攝入充足的營養(yǎng)。而對偏食或是挑食的幼兒來說,教師也可針對幼兒的這一情況,適當撤去幼兒不喜愛的食物,但是同時還要多加鼓勵于幼兒,讓幼兒能夠因此主動去嘗試各類食物,漸漸地去改正幼兒偏食或是挑食等的不良進餐習慣。而針對身體素質較差的幼兒,教師還應予以貼心的照料,使用少盛多添這一方式,緩慢地提高幼兒的食物攝入量,讓幼兒能夠在此進餐的狀態(tài)之下,提高自身的進餐信心。教師還應針對幼兒的實際進餐需求或是幼兒的實際進餐情況,為幼兒添加飯菜,對于未能吃完飯菜的幼兒,教師就應鼓勵其多吃,這樣也利于提高幼兒的營養(yǎng)攝取量。
若想更好地培養(yǎng)幼兒的進餐習慣,則應運用良好的教育方式,使幼兒養(yǎng)成進餐的衛(wèi)生習慣,這也為培養(yǎng)幼兒進餐習慣的一項重要途徑。對此,一方面在幼兒進餐過程中,教師應善于發(fā)掘進餐表現最好的幼兒,如在進餐階段教師需認真觀察每名幼兒的實際進餐情況,針對可自覺運用餐具,安靜進餐的幼兒,教師則應將其樹立為其他幼兒進餐的榜樣,讓其他幼兒都向這名幼兒學習,這樣則能夠增強全體幼兒進餐的自覺性,讓幼兒能夠更為主動地通過食物來攝取營養(yǎng)。再者,教師還應錄制幼兒進餐階段的衛(wèi)生習慣表現,主要錄制幼兒在進餐前是否洗了手,在進餐之后是否按時漱口,以及擦嘴等,在錄制好視頻之后也應將此視頻放映給幼兒觀看,讓幼兒能夠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了解到自身的衛(wèi)生情況,進而更好地約束幼兒的行為,讓幼兒能夠自覺地進行洗漱等,從而實現培養(yǎng)幼兒的進餐習慣。
總而言之,在幼兒階段,培養(yǎng)幼兒擁有良好的進餐習慣,能夠對幼兒日后的成長發(fā)育以及發(fā)展等產生正向的、有益的影響。